唐国富:应对與情关键在于解决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611 次 更新时间:2024-01-26 19:51

进入专题: 與情  

唐国富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热点频出、舆情多发频发。舆情的社会影响力之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舆情的重视程度之高都前所未有。监测舆情、应对舆情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舆情究竟从何而来?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应对舆情?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舆”因“事”起。从根本上看,舆情是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情绪的集中反映。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舆论的主要渠道。当某一事情发生时,人们往往立即在网络上进行反映或发表意见,个体意见迅速地汇聚起来、进行互动,从而形成强大舆情。总的来看,舆情虽然形态各异、千差万别,但基本上都是以事件为核心,包含一个或多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现实生活中,舆情事件发生后,有的涉事单位一味对舆论“封堵删”,与当事人的沟通不够有耐心,矛盾化解不到位,结果持续引发舆情。在事件发展成为舆论热点后,有的涉事单位态度不明确、敷衍拖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丧失引导舆论的主动权。也有的涉事单位在舆情得到控制后,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好,结果导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带来更大的舆情。既然“舆”因“事”起,只有实际解决问题才是对舆情最好的回应。应对舆情不能仅仅关注舆情事件本身,止于平息舆情事件引起的网络震荡,转移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还必须把“应对與情”与“解决事情”紧密结合起来,弄清楚舆情产生的根源所在,对能够解决的事情马上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事情公开承诺解决、实事求是说明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对深层次、顽固性的社会问题给出解决方向、逐步加以解决。只有秉持妥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把引发舆情的事情处理好,把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消灭掉,把潜在的矛盾和风险化解掉,才是应对舆情的最佳途径,也是其实际意义所在。

虽然说,应对舆情易、解决事情难,但网络舆论反映的是民意,引发舆情的事件多是民生问题,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安危冷暖。能否真正将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仅事关应对舆情,更关系到党委和政府的形象口碑。当好群众的“解忧人”,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系,民有所呼,党委和政府理当有所应。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在处理舆情的同时,把互联网变成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听民意解民忧的助推器,正确认识和理解网上各种情绪表达,理性对待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积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应对舆情不应只是宣传部门应对舆论危机,更需要多个部门携手联动,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构建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要习惯于在网络监督下开展工作,加强信息公开发布,做好重大政策举措舆论评估,及时回应群众意见要求,切实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消除舆情滋生的土壤。在舆情出现后,共同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及时准确发声,坦诚平等沟通,有效引导舆论,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该追究的责任问责到位,通过应对舆情有效改进自身工作,提升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进入专题: 與情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实务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81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