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793 次 更新时间:2023-11-23 22:21

进入专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  

于冰  

 

党的二十大在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基础上,以较大篇幅较多笔墨进一步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尤其是在操作层面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新建议新举措,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代表了生态文明观的最新成就。从学理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核心要义、根本立场、基本途径、可靠保障和总体目标等维度。系统全面地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进行逻辑建构,有助于在理论上形成正确认识,在实践上坚持正确的方向。

核心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固有的逻辑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基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主张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从人与自然全局要义上提出的总的要求,统领和决定生态文明观的各个方面。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关乎自然界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价值定位的科学认知,摒弃了过去那种抽象的偏颇的甚至错误的生态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将生态文明观的认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生态文明的高度论证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彻底贯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主张“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生态保护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上强调了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根本立场:人民立场和人类利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和“人类利益”,这是从价值层面对生态文明的诠释,实质上是回答生态文明建设“为谁”和“如何评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将人与自然关系有机统一起来,而且明确将人具体化,解决了西方生态文明思想抽象理解人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将“人”界定为人民的范畴,清晰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和由人民评价的根本价值取向,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质的规定性,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共有的需求,也是最公平意义上的供给。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在美好生活中的比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要求和期盼,不仅要提供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要推动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从世界意义上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为“人”应该拓展到全人类的范畴,肯定了生态是全人类共有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明确肯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属于人类共同的事业,要实现人类的共同的福祉。在实现人类共有利益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一贯和明确的,“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宣示,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旁观者。

基本途径:发展驱动和人民推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主张,需要回答解决生态问题和矛盾的基本途径。发展尤其是符合生态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量。发展带有根本性作用,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才能不断提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说属于人类的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从自然发展层面上,更加强调自然自身的发展,更加注重保护自然和改善自然面貌;从人的发展层面上,强调的是人的需求和自然的保护改善同步进行,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同步实现。从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出发,强调人民群众觉悟内化和行动自觉。“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最广泛意义上的人民群众的参与,这本身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积极回应,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性,要求参与主体的自觉性的生成,意义在于使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动力,并将这种生态自觉意识上升为一种生态文化,从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在头脑深处接受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风尚并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行动自觉。“生态”从来都不是一个局部的个别的范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共同体”意义上的建设,也同样不能依靠几个人或者一部分人来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的人越多,效果就越好。

可靠保障:制度和法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理论的高度凝练和提升,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其最大价值在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朝着更加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从实践层面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参与主体和运行要素的复杂多样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有一个科学严格的制度和法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支撑。“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作为根本遵循,同样需要严格有力的法治作为保障。从制度保障层面而言,生态文明作为实践形态,需要制度自身的权威性以及制度制定的科学性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运行。一方面,是围绕生态文明立法的科学化基础上的严格化,另一方面,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不断突破旧思想和旧观念的束缚,提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度。有了严格的制度还需要有严密的法治作为贯彻和执行的保障,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法治底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法治和制度的辩证统一,既强调制度的建设,同时强调以科学的生态文明法治保证生态文明制度的规范引导价值,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不跑偏不走样。

总体目标: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带有鲜明突出的目标指向性,要求从目标意义上回答生态文明建设到底要达到什么水平实现什么状态。“美丽中国”就是在国家层面上对生态文明状态的一种目标描述,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生态层面上的诠释和描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愿景。美丽中国在肯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基础上,强调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发展高度。美丽中国从生态切入,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既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现实超越,更是对人民群众渴盼和追求的新表达,其实质是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全方位进步,同时又是在文化层面上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全人类立场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给出了中国方案,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意义上的美丽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建设美丽世界,还人类一个美丽的地球,世界各国必须放弃偏见,结束对抗,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破坏生态带来的各种挑战,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美丽世界的生命共同体。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进入专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49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