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开创新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95 次 更新时间:2023-07-23 12:20

进入专题: 企业家精神  

贾康 (进入专栏)  

大家好!我们这次宏观研讨会所处背景、总的形势,是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公布,各方高度关注。确实整个经济发展态势是向好的,但是也不容讳言,发展的回升势头与原来的预期还是有距离,我们在宏观层面看到的大走势,跟微观感受存在着“温差”,对这个温差得具体分析、加以消除。我认为总体来说,消除“温差”与未来巩固发展向好基本趋势、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预期密切相关,而这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必须使在市场主体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在经济生活中相关影响的分量已经不只“56789”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部分,把信心提振起来。这几天,大家都在热议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名发出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在全局发展指导意义上来说需要高度重视而对其精神加以深入领会的、有鲜明针对性的文件--"问题导向”下,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努力在已经向好的发展态势基础上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这个文件的内容非常全面、充实,从大标题来看,新意就非常明显,在如此高规格的文件里,在“发展”后面加上了“壮大”的表述,显然是对应地着力否定了中央早就批评的社会上错误思潮里所谓民营经济“离场”,所谓应该逐渐削弱甚至直接用“消灭”字眼肆无忌惮地作出的关于民营经济走向的表述。我们现在贯彻中央的精神,要全面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今天我侧重于一个特定视角,在主题上想谈一下《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开创新局》。

关于企业家精神,这个文件里有非常重要的表述。文件第22条是这样写的——因为很重要,我要念一下原文:“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敢闯敢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智能。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定加大评选表彰力度,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与此呼应的,还有非常重要的第26条:“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紧跟着27条讲:“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宣传报道,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对民营经济人士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理解、宽容、帮助。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健全相关举报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其他与这些有关的表述,还有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文件内容,我就不一一按文件文字来宣读和展开了。

在这里我想回顾一下:中央关于企业家怎么样得到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2017年9月就有过专门的文件,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即《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是以联合发文最高规格强调地给出发挥企业家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指导方针。以后新华社相关的文章大标题是“让企业家在复兴伟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其后的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把“企业家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加以强调。将这些联系到新近发布的中央文件,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在"问题导向"之下来更好地认识实际情况,更好地贯彻中央精神,真正在弘扬企业家精神方面解决现在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实质性地以此服务于中国推进“新的两步走”现代化宏伟事业。

如果从研究角度来说,文件里有明确要求,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进一步澄清相关认识,这也是我们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学术视角上看,"企业家"这个表述的英文entrepreneur是从法文引借而来的,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经济学界用这个概念之后,一般泛指有创新创业精神从事企业活动的能人。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是开创者、创新者,特别是把科技发明引入经济生活之中、把经济推向前进的人。汉语语境中,其实一般企业经理人员并不被称为企业家,主要是指那些敢于创新、勇于坚守、心系社会、业绩不凡的企业领导者。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能力、风范包括心智、情怀和才干等因素集合而成的一种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和精神与文化引导力的表述。应该讲,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而无形的生产要素,十分稀缺,非常宝贵,在我们所说生产要素里,明确地列有劳动者即人力资本这一项,而劳动者概念之内,有对一般的劳动者和企业家作为有特殊贡献、形成倍加价值来源的劳动者作细分的必要性。

作为特别稀缺的要素,杰出的企业家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体现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哪怕组织部门专门做多少场的企业家培训,希望在里面能产生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也未必能够如愿,“有意栽花花不发”的这种实践,其实与“支持企业做大”有可类比之处:政府有意规划的一些创新创业概念之下的成规模的园区,和另外一些并没有如此规划的园区相比较,发展中却可能出现后者出现的头部企业数量和对全局的影响力、辐射力却更大更明显的对照。相应地,支持企业家的涌现,当然组织部门要关注,政府要给予一些必要的政策配套,但实际的涌现、特别是成功的代表性人物的脱颖而出,却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做培训、做后备干部规划就能如愿达到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够真正冲出来在前面领跑,在政府和管理部门预测上,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所以我所说企业家是当前中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跟这个经验总结有关,乃至我愿非常强调地讲,中国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之一,应该讲就是这种我们现在应该特别看重的企业家及其体现的企业家精神。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大家对这个话都印象深刻。在中国的实际生活中,人才概念之下最有影响的、真正的尖端人物,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企业家。中国要挑选出多少个重要部门的官员,其实都不困难,我在体制内工作几十年,早就知道有多年来组织部门的后备干部梯队建设。但真正培养几个特别成功的企业家,谁也拿不出方案来。这一特定情况,使我们知道,企业家一定是在激烈竞争中总体而言“自然而然”冲出来的。创新项目的失败率非常高,能经住市场考验的成功企业家的正向贡献尤其难能可贵,即不仅使所在企业取得成功,而且引领社会的创新氛围--但这样的成功往往就是以可遇不可求的形式得来的。比如真正成功的几率,在互联网+赛道上极低,而少数的成功却可以带动全局。我们既要看到少数成功的引领者作为企业家的特别贡献,同时我们还得注意,按照企业家精神的广义理解,那些失败者,未尝就不代表与他们相关的、值得肯定的企业家素质和精神。对于这些创新者、时代"弄潮儿"的价值,我们应按照中央精神加以理解,需要以一种通盘的、宽厚的即容忍失败的认识框架,综合掌握企业家精神的外延。

在中国社会,我们得承认,过去一向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意识,谁做了官员,似乎就应该受到尊重,但定位于企业家,未必能获得同样的尊重。而且社会上对企业家的舆情表现,忽高忽低,高的时候一下子冲到天顶上去——有的企业家甚至被尊称为某爸爸,认为他多么多么了不起,却又可能突然转过来“打翻在地又踏上一只脚”,这种舆情我们要正视其非理性之性质。应更好对接国外工业革命以后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商业文明,不能简单延续中国过去那种把商人都认作不入流、“无商不奸”、“为富皆不仁”的偏颇认识。首先必须理解和认清:在商言商,创业致富,是企业家的必然立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首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在遵守法律法规大前提下实现自身发展、提供就业和有效的产出供给。如果说企业做好做强做大,顺序上是首先做好,争取立住,然后争取做强和做大。这个过程中间的失败率是相当高的。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顺理成章地形成公益行为的实力,这时应鼓励企业家和作为企业的市场法人主体,更热心于公益慈善,来尽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如果不能持续做好做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它体量上做大的特征,所谓企业热心参加公益就必然流为无能力的空谈。我们现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一种关系,是递进的关系,首先企业得生存,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应该是努力地立住,在守法守规的前提之下做好,然后争取做强做大,这才能够如愿地在共同努力过程中,在做大蛋糕以后,再处理好分好蛋糕的问题,去尽公益层次的社会责任。

另外我想应该指出,企业家一定会有个人特色。很多的企业家,你要挑他的毛病会辫子一大把。找这个人的瑕疵和弱点,非常简单,可以非常容易地指出毛病之所在。但实际生活中,往往却无法找到替代他的人。对企业家不适用简单的选拔干部模式,成功企业家角色不是行政式指定谁为接班人就能充当的。中国社会可能这方面的认识还很不到位,还得慢慢体会。

从经济全球化中竞争视角来看,为在中国更好配置这种“最稀缺的资源”,全社会需要有对人才宽容的现代意识与导向。企业家往往有强烈的个性,很可能出现一些偏差甚至有走极端、偏执的特征。尤其是天才的发明家、创新者,常常就是这样在成功率很低的情况下以执拗的不懈努力终于冲出来而成功的。比如现在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最开始是乔布斯设计出来的苹果手机,他的个性就是十分独特的,甚至一般人还往往难以接受。互联网创新一开始有那么多人做,现在留下来的头部企业,只是很有限的几家。珍视与尊重作为稀缺资源的企业家和他们生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我们需要眼界更开阔,要允许有强烈个性的人们有自己的试错空间。他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对他们应保有更多的宽容性,容忍他们往往不太令人愉快的个性,容忍他们有时候“口出狂言”,也容忍他们有时摔个跟头——而且可能摔跟头的几率相当高。随着国民素质越来越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些创新者不再只是简单地挑毛病。当社会有了这种宽容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家开始比较公允地看待企业家及其引领的创新活动时,应该说就标志着中国社会具有进步了。

面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相关经验,在市场环境里要肯定的是领军型企业家的可遇而不可求。“企业家精神”的表现,首先是不仅有勇于创新的强烈意识,敢于竞争、试错和承担风险的品质,有胆识、有悟性、有毅力、乃至有直觉上的过人之处,而且还一定需要有对于市场和市场机遇的独到理解和及时把握机遇所需要的魄力与强大神经。创新创业企业家涌现过程中,不仅要看到有大量鲜花、掌声、和无数粉丝拥戴着的成功者,还要看到有更多的探索者、受挫者和阶段性的乃至最终的失败者。所以我们就应具备一个特定的全景视角:所有这些努力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去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社会的宽容、关怀与制度环境的保护,不可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

谢谢大家!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企业家精神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7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