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坚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92 次 更新时间:2023-05-08 13:21

进入专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  

李忠杰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如既往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鲜明标志,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和国家始终坚持高举这面旗帜。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世界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中国必须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这是中国党和国家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需要和平而不是战争,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在国际关系中诉诸武力和战争不是人间正道,我们要善于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下正确应对不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页。],这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一句政策宣示,但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再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们依然感到分外亲切。在当今世界发生重大变动的重要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这一重要立场和态度,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极为重要,对正确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极为重要,对中国走向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更是极为重要。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鲜明标志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届届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世界发展的战略形势,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以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和郑重宣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鲜明标志,也是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顺利推进的政策基础和重要条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怎样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按什么样的原则发展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关系,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等国结成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50年代,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70年代初,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又通过安排尼克松访华,实现了历史性的外交突破。但由于种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在很长时间内,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外部环境非常严峻。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高屋建瓴,从宏观全局把握国际战略形势,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提出和平和发展两大问题,抓住了当代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和最主要的特征,向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解决世界各种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和立足点,同时也指明了世界人民所要解决的最主要任务。

以时代主题的这一历史性变化为基础,党和国家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不是假话,是真话。这不仅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宣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页。]。1986年1月,胡耀邦在中央机关干部大会上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九个方面的重大决策,其中之一,就是“调整对外方针,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83页。]。通过这一调整,我们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改变了长期封闭和孤立的状况,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986年2月9日,在春节团拜会上,李先念强调:“我们将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10页。]

党的十四大以后,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改善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进入21世纪后,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5、36页。]

2004年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明确宣告:“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7页。]

在此基础上,党和国家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年底,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立场和决心。

2006年8月21—23日,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强调新世纪新阶段的外事工作,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全方位开展外事工作,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同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共赢”的概念和理念,明确宣告:“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求“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6页。]

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原先的“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上,又加上了“共赢”一词,宣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重申:“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2019年,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党的十九大还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0、18页。]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坚定立场,是多次党代会作出的郑重宣示,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声明和真实承诺。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仅为中国赢得了40多年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而且为人类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与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密切相关。没有在国际战略上实行的重大调整,没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坚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就不可能有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中国今天在世界上说话办事的那种底气。

二、靓丽的旗帜在变幻的风云中挺立飘扬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中国处理当代世界的各种问题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规范了原则、奠定了基础。几十年来,这面旗帜一直在高高飘扬,即使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也不减其靓丽的色彩,更没有被阵阵突袭的狂风吹倒。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动,国内也发生政治风波。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一时间乱云翻滚,险象丛生,中国面临着极大压力和考验。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策略方针。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邓小平特别强调:“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1、363页。]

这些重大的战略策略方针,不仅为我们从容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局面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以自己改革开放的形象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赞扬。中国的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并更加深入地进入了国际社会,形成了越来越好的国际关系和周边环境。

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3页。]的指导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国内需求的一系列措施。面对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权衡利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政府负责任的积极态度,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也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平稳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对外关系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也明显提高。

2008年9月中旬,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力求减少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积极与国际社会协调缓解金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2008年10月24—25日,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北京召开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胡锦涛发表《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2008年11月15日,胡锦涛出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至2010年11月,胡锦涛共五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促进了与世界大国的合作。

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在这面旗帜下,中国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同奥巴马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2011年1月,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党的十九大一方面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又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1页。]

面对这种变化,党和国家丝毫没有动摇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决心。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和整个世界宣告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充分显示了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定力。

三、十字路口的“世界向何处去”

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形势加速变化。许多前所未有的事件不断发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很多人对未来的预期深表忧虑,甚至连“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成了网上网下的热门话题,还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竭力鼓动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甚至急切期盼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对决。

鼓吹战争显然是错误的,但对世界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今日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喜的发展和进步,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挑战。比如,信息化、智能化的加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提出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对人类生命的存在形式、活动方式构成了严峻挑战。民粹主义思潮快速发展,社会裂痕越来越大,蒙昧、狂热和暴戾之风日益滋长,长期积淀培育的人类理性正在不断地被抛弃,传统的民主、自由、博爱的价值观正在褪去色彩。民族主义思潮正日益与全球化趋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背道而驰。丛林法则又在死灰复燃。人类长期艰难长成的许多理念和共识,如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多边主义等,都正在被侵蚀,甚至被抛弃。贸易战挑动着世界的神经。一旦失控,极有可能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灾难,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热点地区战乱不止,大国之间的博弈又在加剧。国家间的互不信任和相互猜疑日益增强。不少国家都力图掌握超越对手的军备力量,力图重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希图用武力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尤其是特朗普特立独行、反复无常,突破了许多国际规则的底线,搅乱了既有的国际秩序,制造或激化了世界的众多矛盾。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大流行彻底打乱了人类社会正常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本来这是一个极需通过合作共赢来战胜人类共同敌人的关键时刻,但西方一些国家单边主义的错误言行,却制造了新的世界分裂,使整个世界将滑向危险的方向。

所有这些都说明,今日世界,再一次处在了十字路口。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55页。]两年来的事实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是正确的。

站在十字路口,就有一个直行还是左拐或右拐、甚至掉头走回头路的问题。所以,在2018年11月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我即席发言,向世界的众多政要、智库、金融家、实业家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重大问题:“世界向何处去?”两年多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明显和突出了。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社会已经多次遇到过“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至少距我们最近的100多年来,已经遇到过四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没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没有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由于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世界分裂成了两大阵营。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类第四次遇到“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结果是柏林墙的倒塌,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对这一答案如何评价?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到今天,世界再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到底是增强理性,还是转为任性?是发展文明,还是转向蒙昧?是坚持和平,还是扩大冲突?是发展民主,还是实行霸凌?是促进共同发展,还是再次陷入恶斗?是坚持合作对话,还是重新扩军备战?是推进全球化,还是逆转全球化?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制造新的世界乱局?归根到底,世界是维护和平,还是发动战争?是向前进步,还是向后倒退?

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正考验着人类的理性和智慧。正确回答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防止人类再一次走错道路,对于解决当前和未来的一系列问题,确保人类世界继续向着和平美好的方向前进极为重要。

中国也多次遇到过“向何处去”的问题。100多年来,鸦片战争前后遇到过,戊戌变法前后遇到过,辛亥革命前后遇到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遇到过,50年代中期遇到过,70年代中后期遇到过。改革开放则是最近40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最正确的回答。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还是不断遇到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大变动的漩流中,中国曾处在十字路口,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使中国改革开放大踏步向前推进,持续到现在取得了极大成功。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仍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尤其是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决定着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中国走向,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着国际关系的走向,从而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

四、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我们相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最大多数人的追求,世界的理性、文明、良知、秩序仍然占据上风,我们并不认为目前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控制和解决的地步,所以对世界的发展进步依然充满信心。但是,面对当前的重重挑战,面对一系列让人迷茫的复杂问题,正确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防止人类日益失去理性,防止文明成果被再次抛弃,防止丛林法则再次支配国际关系,防止人类再一次走错道路,对于解决当前和未来的一系列问题,确保人类世界继续向着和平美好的方向前进,是非常重要的。

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时,明确指出:“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55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在某种意义上,对“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深层次、全局性的问题作出了坚定有力的回答。

第一,《建议》确认: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思想。“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8页。],但发展需要有较好的国际环境。没有适当的外部环境,很多事就很难干好。中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和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们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页。]同时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建议》确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现在20年过去了,这个战略机遇期还存在吗?《建议》作出了明确回答。一是这个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二是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处理好机遇与风险的关系,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第三,《建议》确认:“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和国家一再强调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时代主题没有变,原则上,党的基本路线就不能变,和平发展道路就不能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不能变。《建议》指出了没有变的表现,也指出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观察国际形势,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建议》确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页。]旗帜是指向,是标识,是态度,是形象。在当今世界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鲜明昭告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内,既是统一思想,又是稳定军心,推动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坚定地凝神聚力,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对外,既是展示形象,又是缓和矛盾,推动世界继续坚持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求同存异,共克时艰,维护世界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第五,《建议》确认:“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0页。]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都不能改变。对外开放的大门只能越开越大,而不能重新关闭。关闭就是倒退,关闭只能落后。所以,《建议》坚定表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0页。]为此,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第六,《建议》确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页。]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外交理论和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按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中国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全球课题贡献了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问题的根本道路和方法。

五、维护党和国家的底色和根本利益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之所以如此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一旗帜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和鼓舞人心,不仅因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多次党代会郑重宣示的重要立场,而且它实际上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底色,关系着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关系着人类的命运和未来。

第一,和平,是中国的基本主张,也是世界的热切期盼。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无论在20世纪还是21世纪,我们的根本任务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前后相继的这两个战略目标,需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富起来、强起来的时候需要和平,富起来、强起来之后更需要和平。

第二,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世界的第一要务。发展自己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和希望。“要务”者,重“要”之“务”也。而且是“第一”,决不是第二、第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对于世界来说,不发展就难以解决许多国家的贫困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冲突、争端的根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发展的目的不是要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中国的发展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而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发展起来决不会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三,合作,是中国的真诚愿望,也是世界的唯一选择。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不仅是和平的发展,而且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对外部世界坚持高举合作的旗帜。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坚定地把中国的发展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资源来促进发展。同时,坚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改善投资和商业环境,健全法制,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开放、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着眼于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对话,扩大共识,维护和促进各国的共同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扩大经贸往来。共同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制的改革,改善贸易和发展环境。

第四,共赢,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准则,也是化解矛盾冲突的现实途径。世界永远有无数复杂的竞争和利益纠葛。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人们和国家,都曾经想“独赢”“独享”“独占”,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但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做法和理念是不可能实现的。欲壑难填,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唯一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尊重和照顾别人的利益,即“共赢”。

共赢,是比较新一点的概念。在党的十六大及其之前的党代会报告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共赢”这个词。但从十七大开始,我们党突出强调“共赢”的理念。十七大报告五次使用了“共赢”一词,明确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6、21、36、37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六次使用了“共赢”一词,并且解释:“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党的十八大宣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7、37、36、37、19、12页。]

党的十九大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宣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8、41页。]

所以,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是我们党和国家以最正式、最权威的方式宣布的立场和原则、态度和意志。它是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动的走势,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进步而提出的战略性主张。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性质的反映,是由中国党和国家的底色决定的必然选择,是维护和发展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某种计谋和策略,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需要时就用,达到目的后就不用。我们党的多次党代会、全国人大的多次会议、国务院所作的多份政府工作报告,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坚定不移地高举这面旗帜,而且是长期高举,不是一时高举。因此,它在我们的治国方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坚持高举这面旗帜,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既是中国的主张,更是世界的潮流;既是中国自己的行为准则,也是对世界的希望和要求;既是为了中国的利益,也是为了世界的利益;对中国有利,对世界同样有利。因此,中国一直和世界各国一起,推动世界不断地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前进。

当然,现实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以世界警察自居,对其他很多国家实行霸凌政策,动辄以武力和武装干涉相威胁,先后发动了多次战争。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则完全不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制造了滥杀无辜的一系列事件。某些国家不能正确处理相互间的各种争端,企图用武力解决问题。所有这些都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准则。

对这些行为,世界人民要坚决反对,必要时要以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与恶狼较量,自己也先变成狼;有人违反了国际法,我们也要违反国际法;有人破环了和平,我们也就不要和平。恰恰相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正是当今世界法律和道德的制高点,也是与一切破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行为进行斗争的最有力武器,我们必须始终牢牢地抓在手上。如果哪一天丢弃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所作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所取得的成果都可能毁于一旦。

六、在国际关系中诉诸武力和战争不是人间正道

面对当今世界的许多矛盾和危机,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些鼓动战争的言论,国内也有人持此种观点。对这种倾向必须高度警惕。要用理智和法律的语言提醒世界,也提醒我们自己:任何人、任何国家在国际关系中都不应指望用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与和平相对的战争,是相互之间以军事力量展开的暴力对抗,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极端的行为。战争,不是小孩子的游戏,不是观众席上的狂欢。所有的战争,都会造成人类的相互残杀,造成无数生命的破损终结,造成无数家庭的破碎离散,造成无数财产的耗费损失,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混乱。中国经历过太多战争的痛苦,受到过外国侵略的极大伤害,也进行过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我们不怕战争,但不能因此说我们喜欢战争。习近平总书记说:“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65页。]正因为中国人民尝到过战争的滋味,所以就更反对战争。

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引发国家之间战争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争夺势力范围、领土争端、边界纠纷、掠夺战略资源、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国家内部的战争有争夺政权、反抗压迫、争夺控制区域和势力范围、利益纠纷等。毫无疑问,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有侵略与被侵略之分。非正义的、侵略的战争必须坚决制止和反对,而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必须坚持和支持。所以,我们不能一概反对战争。但考察历史和现实,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战争参与者,都会声称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那么,怎样来判断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呢?怎样判断战争是侵略的还是反侵略的呢?国际社会为解决这个极为复杂的难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集中反映在联合国的宪章上,反映在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上。

历史上,战争曾被认为是获取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甚至是强盛和力量的表现。但到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开始对国家的战争权力加以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进一步限制成员国进行战争的权力,规定应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成员国之间发生争端后,应提交仲裁、或国际常设法院、国际行政院解决,只有在仲裁裁决、法院判决三个月后,方可进行战争。

1928年签订的《巴黎非战公约》,进一步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规定签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性质及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这是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非战原则”。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1945年,由联合国所有发起国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等文件,最终确立了不得进行侵略战争、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相威胁的原则。同时,吸取国联软弱的教训,联合国设立安全理事会,赋予它可以使用武装部队来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权力。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六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五条规定,战争犯罪包括三类:危害和平罪;战争罪;违犯人道罪。据此,通过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等,惩处了一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犯。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确认:“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73页。]该决议列举了构成侵略的各种行为并指出:“国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首先使用武力,即构成侵略行为的明显证据。”[周洪钧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3页。]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历史之途,承受了战争造成的无数灾难后,终于逐步形成的国际法准则。虽然完全和严格地执行这些国际法,还非常困难,但毕竟是以文明代替野蛮,以和平代替战争的重大历史性进步。

总结国际关系领域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一个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2014年9月4日《人民日报》。]“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66页。]

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鼓吹战争的声音不绝于耳且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回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任何试图以战争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可能的。世界一切国家和人民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不能允许、也不能试图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这是人类文明的要求、当代国际法的要求,也是维护各国利益和整个人类利益的要求。

七、正确应对不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改革开放之前,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遇到过一系列风险和挑战。近年来,这种风险和挑战又在进一步加大。所以,我们党一再要求全党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经受“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2019年伊始,党中央就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党中央的预见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2020年,中国遇到的、世界遇到的风险特别严重,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出现了许多混乱现象。但在这一团乱麻中,我们不能让自己也变成一团乱麻。应对所有这些风险和挑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智和智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就是世界一切负责任的国家应对所有国际风险和挑战的旗帜和正道。在这面旗帜下,一切负责任的国家和力量,都要善于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和办法,妥善处理矛盾而不要激化矛盾,巧妙化解危机而不要扩大危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明确指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3—44页。]这些主张,不仅为应对当前的国际风险和挑战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指明了路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意见。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他指出,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但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强调,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为此,应该坚持和平共处,尊重各国发展权利,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行径,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和和平安全。中方呼吁各国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对立。

2020年11月21日晚,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坚持与时俱进,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习近平建议,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联合国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识,动员全球资源,协调全球行动,发挥更大作用。要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在11月16日的2020年创新经济论坛上,国家副主席王岐山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世界经济分工协作的逻辑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改变。灾难和困难不应是世界分化撕裂的边界线,而应是携手合作的出发点。世界各国要行动起来,共建同舟共济的疫情防控合作机制,秉持科学精神和生命至上理念,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态势;共建协同共进的创新合作网络,减少创新要素流动障碍,推动成果共享;共建普惠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建理性包容的社会氛围,在了解中加深理解,在合作中积累信任,在互鉴中共同进步。

2020年11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以视频形式举行的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领导人与会。会议举行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字仪式。协定历经八年谈判得以正式签署,具有历史性的重大里程碑意义。李克强强调:“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这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李克强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载于202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RCEP的签署,为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下,正确处理国家关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典范。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各种努力,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和注解,也为我们坚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简介:李忠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进入 李忠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6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