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勤:向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54 次 更新时间:2023-04-27 00:34

进入专题: 调查研究  

李雪勤  

 

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调查研究,调研开局、调研开路是他的鲜明特色。在地方工作时,他就对调查研究提出“深、实、细、准、效”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途径、方法,并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光辉典范,有力服务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

(一)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我们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而这始终是我们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他还深刻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三)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地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落实,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动起来、深下去,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四)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他还特别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五)调查研究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

(六)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他指出,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他要求,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他强调,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

(八)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九)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这一制度,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同时,还可有选择地开展蹲点调研。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调研,而且躬行调研、带头调研、推动调研。从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从地方到中央,无论是谋篇布局、起势落子,还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调查研究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他曾经说过:“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全县各村,当地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我履行了这一条。”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早已遍及31个省区市。习近平总书记的调查研究实践,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坚持调研先行,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奠定坚实基础。在正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最初的3个月,他对工作基本没有表态,集中精力到各个乡镇走走、看看、问问,熟悉正定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调研和思考,他根据正定县处在石家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特点,为当地提出了“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同时,为了让正定人民尽快富起来,他提出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大力倡导发展商品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事实证明,“半城郊型”发展之路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完全适合当时正定的经济发展需要。从此,正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出现党风正、硕果丰的繁荣局面。在宁德,他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状况以及宁德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做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认为宁德的扶贫工作“快不得也慢不得”,必须紧紧抓住闽东的三大特点,着眼于克服三大弱点,努力去发挥三大优势,既讲“弱鸟先飞”,又讲“滴水穿石”,这两者与“四下基层”一起构成他在三个层面上对闽东发展的思路,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福州,他到任以后通过密集的、高强度的调研熟悉了福州的情况,又通过大量征求意见和积极探索,对福州发展有了系统思考,对福州未来3年、8年、20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这就是后来的“3820”工程。在浙江,通过调查研究,他了解民生民情,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悟出新方法、找到新思路、形成新举措、谋划新战略。在调研中,他关于浙江实现新发展的战略构想日渐清晰,在与省委以及省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各市县负责同志交流中取得高度认同。他在2003年8月13日接受《人民论坛》杂志采访时说,“八八战略”是在调查研究和大家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思广益的结果。”到上海的第一个月,他就开始密集调研,而且每个点都是他亲自选择,饱含深意。在一次会议上,他曾谈到,他刚到上海,情况不是太熟悉,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了解上海:一是通过中央的大政方针以及中央对上海的要求来了解上海;二是通过历任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来了解上海;三是调查研究,通过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来了解上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2012年12月7日,广东深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低调启幕。此次调研行程满满、内容丰富,考察前海、参观光启、了解腾讯、深入渔村,总书记边走边看,且行且思。在途中,他鲜明强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深入基层、融入人民群众。他始终心系人民,调研时不但听汇报、看材料,更要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老百姓家里,和老百姓拉家常,和老百姓谈心交心,听取他们的反映、建议和想法。在正定,他带着县委的干部、工作人员,选在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了解来赶集群众的心声疾苦。一次到永安乡三角村调研,听说村干部都到地里劳动去了,就赶到村外同村民一起锄地,干完了活,才跟生产队长说明了来意,向大家征求对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意见和要求。在厦门,他去同安县五峰村调研,村支书请他喝茶,茶具上面都积满了茶垢,黑不溜秋的,看起来有点脏,没想到他毫不犹豫非常自然地拿起杯就喝了起来。这个茶杯一端,他和村支书、和村民的距离也就一下子拉近了。他走访过厦门的大部分农村,最偏远、最贫穷的同安县军营村,他都去调研过,对那里的人一直挂念不已。在宁德,调研时发现郊区很多房子盖得不错,但整体又很不规整,群众对干部违规占地建房反映强烈,就把干部违规违法占地建房当作党风廉政建设的突出问题来抓,群众拍手叫好。在岸上建房子解决连家船民上岸问题后,又去连家船民回访,对他们上岸后的生活问题,召开会议和现场会一体研究解决。调离闽东的时候,他专门到挂钩点福安县和工作条件最艰苦的寿宁县,以及3个联系点去告别,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在福州,他深入到走私、贩私、偷私渡等问题高发的几个县市调研解决问题。在浙江,他任省委书记不久就建立了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群众制度,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2003年9月18日,是他的第一个下访接待日。他安排省委办公厅提前通过媒体、布告,把去浦江县接待群众的信息广而告之。那天,浦江县城里热闹非凡,他亲自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群众,与大家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和座谈,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关切,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在上海,他以民生为主题到杨浦区开展调研,在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前来就医的居民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药费贵不贵?”“看病方便不方便?”在街道敬老院,关切地询问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情况,叮嘱工作人员要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快乐地安度晚年;他还来到智障人士“阳光之家”,看望慰问智障人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理念,每到一地,住房、养老、就业、医疗、教育,凡是百姓关心事都一一察看过问;“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家里是旱厕还是水厕”,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念兹在兹。通过一次次考察调研,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把党中央大政方针传递给基层,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重大调查研究,寻求历史性解决的根本答案,创造“战贫”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80余次国内调研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年新年国内首次考察看扶贫,每年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每年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部署推进,每年主持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汇报。2015年至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六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分别在陕西延安、贵州贵阳、宁夏银川、山西太原、四川成都、重庆、北京等地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其中,2018年2月在四川成都,主题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9年4月在重庆,主题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020年3月在北京,主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每次会前,习近平总书记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经过8年坚持不懈地艰苦努力和矢志奋斗,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脱贫近1亿人,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和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传奇。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他在调查研究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向上传达调研结果,因而能够做到正确决策、为民谋利。20世纪70年代,正定县是有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县。当时,正定每年征购任务是3.8万吨,平均每个人要给国家贡献95千克粮食,这是不小的负担。他通过走村串户了解到,正定表面头戴高产帽,实际很多家庭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了解到情况的严重性后,身为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不唯名、不唯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向中央反映了正定高征购给农民造成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他的努力,国家给正定减了1.4万吨征购任务,给全县调整农业结构留出了空间,也给了正定人民休养生息的机会。当年,在他的带领下,全县人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削减粮食种植面积,改种经济作物,一年不到的时间,农业产值便翻了一番,人均收入也提高了两倍多,农民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正定人民至今对他感念不已,称赞习近平“为正定人民办了一件大事,正定人民永远忘不了你。”他刚到宁德就给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大家的积极性和信心都很足,一时求富心切,“三大战役”决战决胜的提法就被炒起来了。所谓“三大战役”,实际上是指修建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在赛岐建中心城市这三项大工程。但他没有受当时干部群众高涨情绪的影响,没有立马烧起“三把火”,而是决定先到基层调研。在摸清实际情况后,他写出了一篇名为《弱鸟如何先飞》的闽东九县调查随感,随后召开干部大会,介绍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他指出闽东经济发展不能急躁,不能寄希望于一下子抱个“金娃娃”,一口吃成个胖子。他强调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几任班子一本账,一任接着一任干。发展需要接力,各级干部要发扬“滴水穿石”精神,以一种前仆后继、敢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品格,接续奋斗。他一边泼凉水,让大家冷静下来,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一边又保护大家的热情,烧温火,肯定“三大战役”的目标是积极的。他还鼓励大家要看长远,积极进行宣传和前期准备,闽东的发展应立足现实,不急功近利,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根据现有的时空条件,日积月累,一定会水到渠成。他的报告,在闽东引发强烈反响。那些要烧“三把火”的不切合实际的超前论调消失了,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闽东要改变贫穷面貌到底该从哪里破题。2017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宣部呈报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批示:“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这再一次彰显了总书记实事求是的和理论品质和思想特点。

四是坚持改作风树新风,带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好。在正定,为了听到真话、看到实情,他经常直接下乡、入户调研。一次,西兆通镇的党员干群正在开会,时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身着绿军装、旧裤子,背着绿色军挎包,脚蹬黑布鞋,下乡考察来了。他听说当地搞了棉花新品种,于是骑着自行车就直接下乡了。后来在一名技术员的带领下去农场察看了棉花种植现场。他向技术员询问了很多问题,从种植技术、疾病防治、田间管护到棉花产量,方方面面问了个“底儿掉”,考察得特别细致。考察结束后,习近平认同西兆通镇的棉花种植方法,给予了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并在全县推广西兆通的棉花新品种。在厦门,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他对道路也不熟悉,为了开展调研,他还专门购买了一辆厦门自行车厂生产的“武夷”牌自行车,自己骑车带着秘书,到社区街道或者工厂去调研。在宁德,那些一般人很少去的偏远山村,他都去调研走访;有的地方车子进不去,他就走路,走也要走进去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后,与接任者陈增光在一同到福安、寿宁县的一些企业、村庄听汇报中交接工作。在福州,他不断向干部们强调调查研究要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多看具体的事,“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在福安县坂中畲族村,与畲族人一样盘腿坐,一边用手抓“糯米榯”吃,一边和百姓拉家常,比如家里有几口人,今年收入多少钱,收入靠什么,每样能卖多少钱,等等,问完后还要计算一下,比如养猪收入多少钱、卖茶收入多少钱、种蔬菜等经济作物多少钱,把这些零散的加起来,和之前地方政府汇报时讲的数字作比对,就知道哪些数字有水分。在浙江,他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指出,不接触基层干部是不对的,毕竟他们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比较多一些;但如果只是接触干部也是不对的,那是脱离群众。你如果完全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也是不对的,但完全不按照他们的安排来,也会乱套。这里要讲求真务实,怎么合适怎么来。一定要转变作风,体现求真务实,不懈地进行改革,改进存在的不足,改善不良的状况,解决问题所在。他到嘉兴调研,乘坐嘉兴火车站至凤桥镇三星村的101路公交车,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与群众进行交流。有乘客反映余新镇前乍嘉苏高速公路接口处人来车往,希望安装交通红绿灯,习书记当即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方便群众,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他亲自倡导了一项制度,即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办公厅干部轻车简从,不打招呼,回自己的家乡,以串门聊天的方式,找邻里乡亲、亲戚朋友,请他们对党委、政府的工作谈谈看法,提提建议,叙叙变化,讲讲诉求。在上海,每次调研之前他都做足功课,然后在不同的调研地区,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安排调研的重点。每次调研结束,他都要召开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了解基层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这些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他深入了解了上海最为真实的实际情况,体察了上海基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决定从作风问题抓起,制定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调查研究进行改进完善。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赴广东考察不封路、不扰民,在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赴阜平考察住16平方米的房间,在芦山地震灾区住临时板房,自己掏钱为梁家河的乡亲们购买年货,在老支书家里吃一顿农家饭又执意交上餐费……点滴细节,彰显一名共产党人的务实作风和政治本色。

三、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坚持多措并举,注重调查研究,而且善于调查研究,采取了许多有效方式方法。主要有:

一、实地考察,深入有关地区、部门、单位,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他都把大量时间用于实地调研。在宁德,他提出下基层“三面”和“三看”的方法。“三面”即看田面、人面和市面。田面,就是要看田间地头有什么庄稼,庄稼长得怎么样;人面,是看群众的精神面貌,如果面黄肌瘦,就说明生活条件不好;市面,就是看集市交易是否活跃、物价高不高,等等。“三看”即看路面、看屋面、看桌面。进村先看村里道路是否平整干净,村容村貌怎么样;二是看看群众住得怎么样,家庭条件怎么样;三是掀开桌罩看看老百姓吃什么。他在福建工作时常说,老百姓经常去的地方,我们也要去看看有什么需求。他周末偶尔抽出时间去登福州鼓山,发现到了夏天,早晚也有人去登鼓山,但是没有路灯,很不方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把福州市领导找来,在鼓山上开了现场办公会,决定开辟两条新的登山道。另外,给登山古道也装上路灯。登山古道亮灯后,群众一片叫好:“习省长帮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一直到现在,鼓山还是福州市民最爱去的休闲健身地方之一。在浙江,他下基层调研,只要有可能,都会根据调研主题带上分管领导参加。在调研中,他和随行的领导一起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能当场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能了解干部、考察干部。此外,只要有机会,他还会安排省级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一起参加,使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党的十八大后的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春风拂面、万物生长。他来到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沿田埂步入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又走进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院落,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大暑时节、骄阳似火。他深入湖北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强调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他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同师生们一起欢度教师节,称赞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他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奔赴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走进困难职工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他牵挂着群众取暖过冬,专程到北京京桥热电有限公司考察冬季供热情况。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企业、园区、科研基地,总书记要求,这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在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喀什,总书记亲切看望日夜坚守反恐维稳第一线的同志们,同各族群众畅谈生活新变化,强调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东北大地,总书记考察辽宁沈阳老工业基地,察看黑龙江伊春天然林保护,走进吉林延边“海兰江畔稻花香”的农田,谈生态保护、议转型发展、谋东北振兴、商富民之策。在祖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总书记深入渔港、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际邮轮港考察调研,勉励大家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无论何时,无论何处,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是扎根人民的力量之源。

二、召开座谈会,把调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座谈会进行进一步地沟通和交流。在主政福州时,他经常邀请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等参加座谈会,首创了“老干部季谈会”“科技季谈会”“军政座谈会”等,听取建议,解决困难。听取工作汇报,他都会拿出笔和本子,把问题和建议都记下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建议,推动工作。2020年,为开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7月21日到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七场座谈会。这七场座谈会,对象、主题各有不同,包括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社会经济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听取意见和建议”。这七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风格,就是先听取大家的观察和思考、意见和建议,并给出积极的回应。他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三、个别访谈,通过有计划地口头互动交流了解情况,达到调研目的。他在青年时期经常去请教战略家、军事家雷英夫将军,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时的战略智慧和面对困难的态度、解决方法,求教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两个亚洲大国的各自战略,关心八·二三金门炮战后两岸三方复杂关系的博弈策略等等。他在正定工作时总说:“走,我们去跟谁聊聊。”在厦门,邀请当时还在厦门大学上学的张宏樑来家中聊天,了解大学生学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在福州,刚来时周末或晚上有时会叫一些年轻同志到他的临时住处聊天,了解一些福州的情况和掌故风情。刚到浙江,从2002年10月13日到18日,他白天忙于各种会议,有几个晚上还有工作安排,难得的没有安排工作的晚上,他还开展了“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连续看望了7位正省级离休老同志,听他们讲浙江省情,征求他们的建议。

四、诚交挚友,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为友,以便调查出真情况来。在正定工作期间,他经常深入基层,与普通百姓交心聊天来了解当地实情。正定有位具备深邃洞察力和独特视角的农民作家贾大山,到正定后,习近平同志第一个就登门拜访了贾大山。习近平同志给贾大山讲自己的插队经历,讲陕北穷苦的父老乡亲,也讲生活过、劳动过、当过大队支书的梁家河。贾大山则给习近平同志讲他所了解的正定历史、风土人情,成为习近平同志“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

五、善用外脑,借助媒体记者和专家智囊的力量调研。在福建,他经常邀请媒体记者来参加省政府活动,包括他自己的调研活动。他说,请媒体记者来,一则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省情,了解省政府的工作;二则可以请他们帮助出些点子,提些意见,助推工作。比如,2001年6月,时任经济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石伟向习近平同志反映,福建一些地方的货车挂外省车牌,这样货车主可以规避福建有关部门监管,还可以少交税费,这就造成税费流失且有安全隐患。习近平同志当即批示要求整改,不久便解决了这个问题。担任福建省长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推动组建省政府智囊机构,先后成立了“数字福建”顾问团、国际顾问团、法律顾问团等智囊机构。里面既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专家,也有很多一流的实务型专家,共同为福建发展出谋献策。顾问团组建以后,真正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现在,这些当年设立的顾问团依然在运行。

六、街头接访,在大街小巷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在正定,很多时候他都是在街头一站,随机招呼遇到的村民,把人三三两两聚齐后,认真听取并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再通知有关干部开会,商讨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后来,他把这种调研方式带到了福建,设立了下访接待日。

七、问卷调查,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得出问题答案,便于进一步分析、处理、完善相关事宜并制定有效决策。大规模问卷调查,他在正定就搞过五六次。后来正定的许多政策和重大决策都与这些调研活动有关。1990年,他在福州任市委书记时,开展了面向一万多名福州市民的大面积问卷调查活动,以全民讨论的方式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八、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形式为主的文献资料去获取信息、进行研究。初到一地任职或者调研时,他常通过研读地方志,快速且较为全面地了解当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并在前人的智慧上形成自己的施政方向。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后,他从读《正定县志》中获得了方志的“资政”功能,在之后的会议中,他对正定全面且有条理的阐述,让与会同志领悟到了阅读地方志的价值。在福州履职之初,他通过研读方志,对福州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形成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保护文物、修缮文物的时代责任感。

九、案例研究,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它所代表的同类事物和现象,即“从特殊到一般”。毛泽东同志把案例研究法比喻为“解剖麻雀”。担任福建省长时,习近平同志曾对“晋江经验”进行调研、剖析和研究归纳,成为案例研究法运用的经典案例。

十、随机了解。他利用一切机会开展调研,留意方方面面信息,哪怕一句话都能引起他的关注。21世纪初,瘦肉精在全国范围肆虐,大家都担心吃到瘦肉精。一天,福建省政府领导在食堂吃工作餐。大家打菜的时候,一位副省长半开玩笑地问:“这些肉有没有瘦肉精啊?”另一位副省长回应说:“应该不会吧!这里怎么可能出现瘦肉精?”当时,担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听到这话后马上说:“在我们的食堂里,如果大家还担心吃到瘦肉精,可见老百姓吃得还真是不放心啊!治理瘦肉精这件事我们要好好抓一抓。”那天中午,省政府食堂成了领导们讨论治理瘦肉精的现场会。后来,在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打了一场治理瘦肉精的歼灭战。

 

李雪勤,男,1953年11月生,浙江富阳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央第八巡视组副组长。1979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8月到中央纪委研究室工作,原任中纪委研究室主任。2015年2月,李雪勤任中央第八巡视组副组长。

    进入专题: 调查研究  

本文责编:editor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36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李雪勤文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