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积极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8 次 更新时间:2023-02-17 21:27

进入专题: 金融业  

李扬 (进入专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清醒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并根据中国国情,敏锐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作出的重大决策。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第三种重要社会经济形态。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作为基础的生产要素的差别,构成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区别。数字经济之所以与过去不同,就在于它不断将人类业已拥有的知识和信息数字化,并不断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移转到现代信息网络上,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社会生产。在现实中,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条路径形成和发展。

所谓数字产业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质言之,数字产业化的目的,是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都是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产业,而层出不穷的云相册、云盘、打车软件、数字电视等产品,便是这些新产业多样化的具体形态。

所谓产业数字化,则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可增长0.5%—0.62%。产业数字化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促使现代科技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已被提到战略高度。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从2020年的7.4%提高到2025年的10%。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1.57%以上。假设产业数字化的速度如同数字产业化一样也达到11.57%,则到2025年,由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共同构成的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并使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这是令人兴奋的光辉前景。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理所当然要跟上整体经济的数字化发展进程。金融业的数字化发展,应被置于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以推动金融不断创新对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方式和路径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金融与科技结合,一直是金融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典型特征。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带来重大影响。按照这样的理解,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金融业发展与科技的结合,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我国金融业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以业务操作电子化、系统联网化、标准统一化为重点,实现了“从手工到电子、从单机到联网”的历史性突破,基本摆脱了手工操作的落后局面。

第二次浪潮,进入21世纪,金融业在电子化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新手段,重点围绕数据集中化、渠道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大力推进金融业的信息化发展。

第三次浪潮,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金融和技术呈现进一步深度融合的趋势。在提升金融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和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新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应用空间。不过,金融数字化转型既是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的延续,又与前者存在巨大差异。信息化是对金融业务需求的响应,是对传统业务效率的改善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作用是辅助性的。数字化转型则不同,是金融同数字化的生产和生活交互的产物,是新的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金融业存在和运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由于数字经济并不是对原有经济体系的补充和融合,而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和重塑,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应被视为金融业的革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的本质发生变化。国际咨询公司就“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对全球部分金融机构的高管发起问卷调查,收到的反馈显示,大家一致认为,技术固然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但启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仍来自客户需求。这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金融说到底仍是一种社会活动。但是,在确认这个本质的同时,还需要看到,就服务实体经济而论,与此前的金融相比,数字化基础上的金融在逻辑和方式上都存在巨大差异。

传统金融的基本功能是“融资中介”和“资金分配”,其存在的前提是资金的最终提供者与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作为专业的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跨主体、跨周期、跨区域的资产配置,并管理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各类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相对于各类非金融领域的客户,处于优势地位。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开始转变,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将替代资本成为金融业核心资产。海量的数据和算法分析将逐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日益密集快捷的互联网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当“长尾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提高,客户规模迅速扩大之时,金融机构作为信息中枢和融资中介的重要性将会下降,“去中介化”可能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对于金融业而言,数字化的发展酝酿着一次重大革命,可能彻底改变金融业的面貌。其中,既可能有新的发展机遇,如更多的客户、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等,但也可能带来新的严峻挑战。目前,能够预见的挑战是,作为传统金融业支撑的大量物理网点和柜员,其规模将会萎缩;而面对“去中心化”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的“层级”结构可能逐渐丧失必要性。简言之,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金融发展面临的又一次“创造性破坏”。因此,在积极推动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要管理好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5日)

进入 李扬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8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