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志:元首外交引领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0 次 更新时间:2022-12-26 19:33

进入专题: 中亚命运共同体  

孙壮志 (进入专栏)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这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并参加重大多边活动,体现了中国对中亚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高度重视。从1月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到2月中亚五国元首联袂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到6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决定把这一多边框架升级为元首级会议机制,2022年的中国周边外交堪称“中亚年”,而这一系列外交行动则为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打下了牢固基础、指引了新的方向。

元首外交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中亚五国是中国的近邻,“古丝绸之路”见证了双方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1991年中亚国家独立后,中国是最先承认其独立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中国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开展合作拥有地缘条件、历史文化和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双方合作共赢、平等相待,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人文联系愈发密切,在国际事务和多边领域内积极互动,共同维护地区发展与和平,携手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和中亚国家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双方领导人互访和会晤频繁,元首外交在双多边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战略引领的特殊作用,成为双方全方位合作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主席疫情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中亚国家,对进一步提升双边合作水平,开创睦邻友好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元首外交不断提升双边关系水平,为中国—中亚关系确立更为长远的合作目标。30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和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稳步增强,双边关系经历了实质性提升。从20世纪90年代建立睦邻友好的新型关系,到21世纪初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再到最近10年中国与中亚国家普遍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取得的成就均得益于元首外交。2019年9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

二是元首外交可以增进战略互信,在双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上相互支持。元首会晤及共同签署的文件有助于双方坚定支持彼此的国内政策和重大利益。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晤时强调,中方高度重视对哈关系,坚定支持哈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哈方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采取的改革举措;在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时,习近平主席重申,中方坚定支持乌兹别克斯坦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乌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努力,反对任何势力干涉乌兹别克斯坦内政。中亚国家领导人也都强调坚定不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核心利益。

三是元首外交有助于建立一系列双多边合作机制。以元首会晤为核心,中国和中亚国家已经建立了从总理会晤、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到民间交往的各种机制,为双边合作提供了全面支撑和保障。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多年来,得益于6个创始成员国领导人的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涵盖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合作,弘扬“上海精神”,打击“三股势力”和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共同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四是元首外交有助于妥善化解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分歧,为加深合作扫清政治障碍。21世纪初,中国与三个邻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通过谈判,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领土争议问题,为跨境合作创造了条件。在共同努力下,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1992年至2012年20年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实现了百倍增长。2012年至今的近10年间,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借助元首外交,中国与中亚五国及时克服了贸易结构和过境运输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力推动了双边合作的提质升级。

五是元首外交体现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相互配合,为完善全球和地区治理作出了贡献。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外交活动中,各国元首经常就地区性和全球性重大问题交换看法、坦诚相见。2021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造成阿富汗形势的复杂变化。同年9月,中国与中亚国家领导人共同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为促进阿富汗的和平与重建进程共同发挥建设性作用。此外,双方领导人还积极支持彼此的重要外交倡议,为在地区层面不断深化战略合作指明前进的方向。

大变局下深挖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潜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世纪疫情和局部冲突等众多挑战叠加共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周边既有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全球大国,也有像阿富汗这样长期战乱的国度,并与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西亚和南亚地区联系密切。俄乌冲突使中亚地区的稳定受到影响和冲击,国际经济和安全格局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大国博弈的不断升级,使中亚国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中亚五国独立后都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广泛参与联合国和国际多边机制活动,努力提升国际地位,以此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和主权。面对新形势下更加严峻的挑战,中亚国家更看重能够帮助自身摆脱困境的周边大国,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

一是确立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双方宣布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中国同中亚五国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在于我们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这四项原则是在合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共同财富,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主席2022年出访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与两国领导人会谈时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双方合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在核心利益上相互支持,不断把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高度。中哈、中乌在双边层面启动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睦邻友好合作增添了新动力,将更好造福中哈、中乌两国人民,同时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中国永远是中亚国家值得信赖、倚重的朋友和伙伴,双方的友好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积极力量和进步力量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明确全方位互利合作的新任务。在2022年1月举行的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一要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二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带;三要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四要构建多元互动的大家庭;五要维护和平发展的地球村。

在经贸领域,中国愿向中亚国家开放超大规模市场,将进口更多中亚国家优质商品和农产品,继续办好中国—中亚经贸合作论坛,力争到2030年将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提升至700亿美元。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并适时举办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阶段,中国与中亚国家发挥经济互补性和互利性将为双边务实合作奠定基础,激发出更多的潜力。

在人文领域,中方倡议举办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未来五至十年努力将中国同中亚五国友好城市增加至100对;今后五年中方计划向中亚五国提供12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优先在中亚国家增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未来三年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5亿美元无偿援助,用于各国民生项目建设;提供5000个研修研讨名额,帮助各国培养卫生健康、减贫惠农、互联互通、信息技术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挑战。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多,外部环境恶化使内部矛盾冲突进一步放大。从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发生的骚乱到7月乌兹别克斯坦出现的抗议活动,再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频繁发生的边界冲突,中亚内部的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新形势下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的全球蔓延,中亚成为重灾区,且表现出跨国性、综合性、关联性强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将更具迫切性,并在双边互动方面具备更多针对性。

中亚国家领导人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均强调并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赞成中国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和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合作、共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张。在新签署的中哈、中乌《联合声明》中,安全合作内容在文件中的位置较之以往的表述被提前,此举说明安全问题越发受到重视。此外,《联合声明》中还增加了维护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的内容,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主张就全球及地区和平与合作问题进一步加强协调,扩大双方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信会议、亚欧会议、“中国+中亚五国”会晤机制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行稳致远

当前,中亚地区的力量格局以及各国的发展进程和对外政策均出现重大调整。一方面,相关国家国内改革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为紧迫,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视维护地区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另一方面,在外力催动下地区及各国内部的分化趋势更为明显,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特殊背景下被放大。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携手前进、共克时艰,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23年将迎来该倡议提出10周年,这对双方合作来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中亚国家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首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与中国开展深度合作的国家,双方取得了不少标志性成果。中亚国家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拓宽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范围,成为推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一是继续强化“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各国战略规划的对接合作。在习近平主席与中亚国家领导人近年的会晤和电话交谈中,双方都强调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发挥现有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和拓展在贸易、投资、金融和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中亚国家希望自己提出的新发展战略,能够与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开展对接,落实一系列重大项目,更好惠及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继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战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稳定发展战略”、塔吉克斯坦“能源交通粮食”三大战略之后,中亚国家希望提出未来10至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以乌、哈等国为代表的地区国家纷纷推出大规模国内改革计划,如“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新哈萨克斯坦”革新战略等,同时积极向中国进行推介,寻求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各国的新战略进行对接,有助于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把互利合作提升至新规模、新高度。借助对接合作,中国不仅成为中亚五国实现产品出口多元化、经济多样化的重要经贸伙伴,而且成为中亚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同路人”。双方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经贸、产能、互联互通、抗疫等领域合作,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金融、跨境电商、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等创新合作。目前来看,“一带一路”在中亚的推进还是以中国投资一些重点项目为主,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领域相对单一,同时面临一定风险。未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协调的力度,优化贸易和投资结构,提高推动便利化水平,为发展战略对接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是共建中国—中亚经济走廊,促进区域经济的大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中亚国家是内陆国,对外交通不便,与中国合作开展通道建设,可以获得便捷的出海口,同时打造新的经济走廊,推动区域价值链、供应链合作,深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探索多边经济合作新模式。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年来,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40亿美元,同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增长100多倍。2022年双方发表《关于中国中亚经贸合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倡议》,就共同扩大贸易、投资、数字、绿色等领域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除加强经贸、投资、能源、交通、农业等传统领域的合作外,还根据发展实际提出不同的优先方向,既关注项目建设的“硬联通”,也重视规则、制度、标准的“软联通”。为此,中方正在与中亚国家建立人畅其行的“快捷通道”,完善物畅其流的“绿色通道”,构建商品流通网络、建立边贸中心,保障陆路口岸通畅;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让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更加安全高效。此外,中国还努力保障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稳定运营,加快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合作,让六国人民共享高技术带来的便利。2021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超过2000万吨,进一步推动了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阿克套港、库雷克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上半年,经新疆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6195列,创造新纪录。中国与中亚互联互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扩大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人文联系,让世代友好的合作原则深入人心。随着“一带一路”进入精耕细作、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新的合作方向应运而生,与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相互促进。其中,人文领域的合作受到特别的关注。双方领导人都强调,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更是友谊之路。中国和中亚国家需要进一步增进民间友好,实现“民心相通”,为共建双边和地区命运共同体夯实民意基础。

中国和中亚国家领导人在会晤时都表示,要不断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相互理解。中国和中亚国家利用多种多样的双边和多边平台,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双方文化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例如,中国每年为数以千计的中亚国家大学生和专业人员提供在华学习、培训的机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双方加强合作,积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多批疫苗和抗疫物资,在药物研发方面开展合作。中国累计向中亚国家提供新冠疫苗超过4000万剂,2022年宣布再援助5000万剂。2021年9月底,中方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制药企业祖拉贝克实验室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中方还呼吁建立中国—中亚健康产业联盟,在有需要的中亚国家设立传统医学中心。展望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中亚国家需要继续深化人文合作,拉近双方民众间的距离,加快推动构建“人文共同体”。

密集的元首外交已成为中国和中亚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引领。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在双方元首外交引领下,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各个领域同步推进合作,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宽维度的合作模式,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广泛互动,防范和避免外部势力的干扰。双方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决断和广阔胸襟,以及个人间的深厚友谊,都有助于双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合作机制到互动平台,再到伙伴关系网络,将惠及整个地区,中国与中亚五国将迎来共促和平、共享繁荣的新时代。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载于《当代世界》2022年第12期



进入 孙壮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亚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6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