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3 次 更新时间:2022-10-02 01:00

进入专题: 区域国别学  

钱乘旦 (进入专栏)  


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学界深感振奋,视此举为国家之所需、国人之所盼,故呼应者众,有闻风而动之势。然一个新学科出现,应充分意识到其学科建设之艰巨,可谓设学科易,建设学科难。区域国别学作为新生事物,其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起步时若不能把握住方向、端正好步伐,一旦走歪道路铸成惯性,以后想纠正就很困难。故此我特别希望学界同仁秉持公心、共同努力,为新学科的健康成长献言献行。本文就新学科的建设问题谈若干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尽管区域国别学的设置已成定局,要不要设学科的争论也尘埃落定,但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性质问题仍需要明确,这是后续学科建设的根本指针。此问题若不明确,学科建设即没有方向;而一旦失去方向,建设的目标就会混乱,各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按自己的需要去“建设”学科,一定使新学科在起步时就步履不齐,直至以后都很难整合。

区域国别研究到底是什么?以前的讨论一再涉及,通过讨论多数论者都能承认,这是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属于交叉学科。既然如此,则原有《学科目录》上任何一个单独学科都无力完成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使命,因此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需要“交叉”。通过“交叉”而使原先多学科各自积累的知识在区域国别研究的平台上得以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可说区域国别研究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跨越多学科又并非简单的叠加。

以上认识是讨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基点,离开这个基点,就没有讨论的基础了。

因此既然是“交叉”,就必需意识到“交叉”不是空话,所以某单位若意图设置区域国别学,则必需具备“交叉”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该单位已经有若干学科点,这些学科已经有若干年的建设经验,已经成熟,已做出成绩,已培养出一批学生。简言之,该单位不止一个学科点,一个学科和谁交叉、怎能建设“交叉学科”呢?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多年,若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未能建设出若干学科,怎么能在几个月时间里建设一个“交叉学科”?

至于将多少已有学科确定为设置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的基本条件?这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认为不可太少,两个三个显然太少,其实是多多益善。我们看那些在区域国别研究(Area Studies)方面先行且颇有成功的国家,有实力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其实并不多,其中差不多都是实力很强的机构(比如哈佛大学),原因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门槛非常高,它不仅需要经费,而且需要人。跨学科和多学科的人才配备是建设交叉学科的必要条件,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必需有多学科的人才配合,并且多多益善。所以在谈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时,必须意识到高门槛、而且坚持高门槛。

由此涉及一个问题:在新版《学科目录》中,“交叉学科”门类下7个一级学科栏目后都有一括号,其中标注该学科可授学位的名称,比如区域国别学可授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四种学位;其他6个交叉学科情况类似。如此便产生一个问题甚至悖论:它是否意味着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四大门类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区域国别学学生;或者反过来问:它们培养的学生是不是都可算作区域国别学的学生?如果“是”,那就意味着单独一个学科就可以培养跨学科的学生,从逻辑上看不知如何理解?进而,以一个学科之力培养出来的“跨学科”学生,和不以跨学科名义培养出来的学生(比如经济学毕业生)有何不同?如果“区域国别学学生”与“经济学学生”确有区别,那么区别在哪里?如果区别体现在前者的知识结构已经跨出经济学领域了,那么经济学一个学科如何提供跨学科的知识?显然,逻辑悖论出现了,需要尽快解决。

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授什么学位?我认为答案是清楚的,正如理科门类授“理学博士”、工科门类授“工学博士”,区域国别学应该授“交叉学科博士”,其研究领域是“区域国别学”;其他6个交叉学科情况类同。为此,各学位授予单位应该在学位委员会下面设“交叉学科分会”,其由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组成,而不是由某一单学科类别(比如经济学或国际关系学)专家来组成。新《学科目录》下达后需要对学位授予问题进一步细化,希望在以后一年时间内即新规定正式执行前经过充分讨论和考察得以明确。

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目标,区域国别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是什么?我提出应该是“通才+专才”,认为这是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方向。

“通才”的意思是:他对某一地区(或国家)应该有全面了解,不仅具备某方面知识,而且应该对那个地区(或国家)有比较完备的了解,具有全面的知识,成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某国通”,比如日本通、美国通、柬埔寨通、埃及通等等。在“通才”的基础上,他应成为某一特定学术领域的“专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例如研究美国经济问题的专家,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他是经济学家。但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集中研究美国经济问题,所有研究都集中于美国经济。他对美国经济的深刻理解建基于他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全面了解,得益于他的“通才”知识,所以他的研究成果经常独辟蹊径,能够有独到见解。这正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魅力所在,是任何一个单科学科做不到的。

依据“通才+专才”的培养目标,区域国别学与现有单科学科的区别就很清楚了。单科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专才”,旨在培养本学科的专门人才,其研究对象是学科范围内的问题,不会集中于某个地域范围;区域国别学培养“通才+专才”,他们的研究集中于一个地区或国家,因此既是地域问题专家,也是学科问题专家。正因为如此,区域国别学才有它的存在价值,否则就不需要这个学科了。通过“通才+专才”的培养,中国学术界逐渐做到对世界各地区的全覆盖、对这些地区的学术领域的全覆盖,就能从根本上填补目前我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不足,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国家的战略需要。

建设区域国别学,需要建设新的课程体系,即符合区域国别学自身要求的课程体系。现有各学科的课程体系不符合新学科的要求,不能用现有任何一个学科的课程表作为新学科的课程表,它需要自己的课程表。几年来北大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修满国家规定的公共课的前提下,直博生自主选择6个以上、普博生自主选择4个以上一级学科的课程,从多学科知识中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类似做法在其他一些高校也实行。考虑到各高校(或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设置各校统一的课程表是不现实的,但原则是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需要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应让区域国别学的学生只学习单一学科的课程,这是一个原则,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如同理工科学生必须有基础课如数学课和实验课,区域国别学也需要基础课,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一”,即一门课(历史课)、一种能力(语言能力)、一段经历(实地生活经历)。具体说:外国历史特别是对象国历史是区域国别学必开之课,其重要性如同理工科的数学课,若不了解对象国的历史,研究这个国家则如同在沙滩上筑楼;同样,不掌握对象国的当地语言,研究这个国家则无从谈起,顶多把别人的冷饭拿过来再炒。实地生活经历类同于理工科的实验课,不在当地生活和体验,是感受不到那个国家的真实情况的,更感受不到那个国家人的心理脉动,而这种脉动对于了解那个国家、判断那个国家尤为重要、不可不知。

因此,外国史、外国语、实地生活经历是区域国别学的三块基石,其他课程学习都建立在这三块基石的基础上。

谈到学科建设,人们会关心二级学科如何设定?几十年的惯性让人们关注这个问题。近期的讨论大体形成几种方案,其一按地域设计,比如亚洲学、非洲学,美国学、日本学等等;其二按类别设计,比如发达国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其三按专题设计,比如区域治理研究、经济社会研究等。三种方案各有道理,也各有优劣。我认为二级学科的设置不必太划一,可以留下足够空间让各授权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要斟酌考虑,考虑后报送国家学科评议组认证、最后由教育部主管部门审批下达。二级学科的设置权在几年前就下放了,依照规定执行就可以。国家的学科评议组可提供一个指导性建议,为授权单位参考之用。现有各学科评议组也是这样做的,新学科援引先例即可。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还有许多细致问题需要讨论,以上六点是我认为最紧迫、急需要解决的。新学科的建设必然是起步蹒跚、问题多多,在实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唯盼学界同仁以国家之需要为重,从学科之本性出发,在学科起步时即把握好方向,铺设正确轨道,助其稳步前行。



进入 钱乘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区域国别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90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