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探索文学论争研究的新方法—— 评陈世华《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4 次 更新时间:2022-03-16 00:13

进入专题: 文学论争研究  

信誉  

文学论争在文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学的风貌及作家和批评家的人格特点,同时也“参与文学的生产,参与文学的创造,并对文学的价值给予阐释,确立文学的合法性意义和文学的体制和规范”(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在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论争频发,程度激烈,是日本近代文艺思潮发生发展的典型表现形式,不仅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确立的步伐,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世华的《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聚焦日本明治时期到昭和前期的文学论争,“以‘问题点’为主线,以演变的过程为副线”,“以问题为主线,以思潮为辅线”,在对文学论争的细致梳理中深入考察文学史的演变,以及文学观念从理论形态发展到实际创作思潮的历史过程。该书不仅弥补了国内日本文学论争史编纂方面的缺憾,也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这部著作在对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前期文学论争的考辨中,从“历史真实”“思潮演进”和“理论剖析”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其中包含着历史的考证方法、文学的宏观视野及对文艺理论的思辨和反刍,甚或可以说,该书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学论争研究方法。


《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首先力图展现文学论争的“历史真实”。“力图还原日本文学论争内容的真相”是作者写作的目标之一。在对历次文学论争的梳理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概述”与“呈现”两种模式:先以“概述”描述文学论争的基本情况,给予其定位和评价,然后以文本细读方式将文学论争的真实状况“呈现”出来。从发生学角度看,文学论争的开端、发展、结果及影响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政治等背景因素息息相关。“概述”就是在宏观视野中对文学论争的文学史、思想史背景进行剖析,将文学与历史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来。“呈现”则是立足于文本分析,将文学论争中的文字来往、观念冲突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对文学论争的直观梳理和真实再现,也是一种重返文学现场的尝试。例如,在分析明治时期的文学论争时,作者首先立足于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明治时期文学理论面临的历史文化背景,再通过梳理“没理想”论争、“人生相涉”论争、“美的生活”论争、“自然主义文学”论争和“白桦”论争等诸次论争的具体过程和相关文本,较为完整地描绘出明治时期日本文学的历史图景。可以说,文学史之真实必须要在这种宏观“概述”与微观“呈现”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展现。


《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将文学论争纳入思潮演进过程中,进行全景式研究。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传入日本后,日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作家和评论家接受了外来的文学观念,从不同角度对本国的传统文学观念进行扬弃。与此同时,随着西方不同流派的文学思潮同时涌入,不同文学观念的拥护者展开了论战,“到了明治后期,日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等文学理论在争论中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几乎实现了和西方的同步”。在日本近代文学逐渐确立的同时,各种文学流派也展开了对话语权的争夺。因此,《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在对文学论争进行梳理和剖析时,特别注重分析日本文学思潮的演进,将这二者作为同一时空内的两条齐头并进的线索进行共同研究。尤其是在介绍“自然主义文学”论争时,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梳理自然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吸收和演变历程,以田山花袋、长谷川天溪、岛村抱月和石川啄木四位重要理论家关于自然主义的理论文章为纲,对思潮演进和文学论争做出综合性描述。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表明,文学论争对文学思潮乃至文学史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不但促进了西方文学理论在日本乃至亚洲的传播,而且还使文学评论者和文学创作者在论争中增长知识,活跃思维,为新的文学理论的诞生奠定基础”。


《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注重对文学论争展开理论剖析,其中,既有对文学论争本身所涉理论进行的辨析,也有对文学论争这种文学事件本身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在对文学论争进行全景式呈现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陈述事实的层面上,而是对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常有新颖的论说。例如,学术界对坪内逍遥与森鸥外的“没理想”论争往往评价不高,甚至有人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次论争并未发展为一次真正的论争,由此局限而言是难以给予其较高评价的”(森谷宇一语)。但作者对坪内逍遥与森鸥外论争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细致剖析,提出坪内逍遥所主张的新写实主义实际是在《小说神髓》基础上“想弥补以前写实主义主张的不足”,其主张对日本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影响深远;而森鸥外则是将哈特曼的“小天地想”套用在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上,又开创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因此,作者认为,“这场论争为日本其他文艺思潮,包括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日本独特文学形式私小说、唯美主义文学等文艺思潮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这次论争的理论成果给予较高评价。结合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来看,作者的这一评价是较为公允的。


其次,作者还对文学论争的内容、运行机制等问题做出了较为精当的论述。关于文学论争的内容,作者提出:“重要的论争,都是围绕着文学的社会存在意义,以及什么样的文学是值得鉴赏的文学这样的问题展开的。论争以描写什么,反映怎样的思想,以及题材与方法等问题为中心,涉及表现对象与作者的实际生活与思想,个人与社会、政治与文学、文学的作用等问题。”这类论述属于文学论争研究的基本理论命题,无论我们将论争视为文学事件、文学机制还是一种“文体”,作者的这些观点均有一定启发性。


对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的研究成果虽多,但《日本近代文学论争研究》这样的专题著作并不多见。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从“历史真实”“思潮演进”和“理论剖析”三个层面对文学论争展开立体化分析,提供了颇富启示性的研究模式:不揭示“历史真实”,文学论争的历史文化背景就会模糊不清;不考察“思潮演进”,文学论争就会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孤立事件;不进行“理论剖析”,则难以真正理解文学论争的内涵和意义。从这三个层面入手,方可对文学论争做出更为完备、丰满和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进入专题: 文学论争研究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艺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02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