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 王少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与方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3 次 更新时间:2022-02-10 12:41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金伟   王少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对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明确立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的在于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其原则立场。

坚定政治立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今天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站稳政治立场。

坚定人民立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毫无章法的,而要遵循科学方法。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泛泛而谈、构筑空中楼阁,而是要树立问题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既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探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也要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树立时代意识,坚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树立时代意识,特别是要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要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树立守正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这些理论成果赓续发展,内含的科学原理历久弥新、与时偕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另起炉灶”,必须树立守正意识,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底色”的基础上,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理论。

树立创新意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一方面,要总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实践经验,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继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分析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面临的新问题,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我国发展环境研究”(21ZDA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42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