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6 次 更新时间:2022-01-13 00:24:53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  

刘伟 (进入专栏)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明确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凝练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既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升华为系统性的理论,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作出历史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对象,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其称为“狭义的政治经济学”。与这种狭义的政治经济学相对应,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则被称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不过由于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时代,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还未产生,因而在理论上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还有待创造。“十月革命”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需要并且逐渐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最充分的运用和最深刻的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说,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与这一历史实践进程相一致,政治经济学理论从“初稿”演进为“系统化的学说”,而这个“系统化的学说”的经典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这既是基于对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政治经济学是历史的科学。这种历史性首先体现在,政治经济学需要回应不同历史时代的问题才有生命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史是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其中重要的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认识中国国情,寻求革命和建设的科学道路。这种探索的结晶集中体现在各个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上,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进一步贡献了中国智慧。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进一步看,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前提,都在于要回答不同历史时代提出的不同发展命题,即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的时代问题是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们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基石。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当代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各种流派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要以一定的价值理论奠定其经济理论的历史取向和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把劳动归结为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为其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所在,鲜明体现着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习近平经济思想同样具有价值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阐释,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进步性、优越性,进而证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也是价值取向;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也是认识和掌握我国经济运行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工具,有利于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明确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凝练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反映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追求。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才能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第二,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动因。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进程。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完整、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以适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创新。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揭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规律,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包括由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和实现机制,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资源配置机制,包括经济运行机制和调控方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对改革开放历史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结晶。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实践表明,改革、发展、开放是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尽管其进程会遇到挫折,出现逆全球化的浪潮,但历史潮流是阻挡不住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基本逻辑便是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现在,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坚持对外开放作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不仅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科学理解,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深刻把握。

   上述基本原则,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概括,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明确了宗旨要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学术范畴上的创新。

   习近平经济思想源于发展实践,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从具体上升为抽象,从实践升华为理论,形成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学新突破,开拓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学术新范畴,进而系统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这些思想理论和学术范畴的形成,是我们党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形成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内容,比如,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

   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逻辑上的重构。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清晰的概括,(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刘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0890.html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0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