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珍:孔德的实证主义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11 次 更新时间:2021-11-15 11:03

进入专题: 孔德   实证主义  

倪玉珍  

1902年,巴黎的索邦广场矗立起一座雕像,雕像的中央是实证主义和社会学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年),孔德的两侧分别是一位沉思的无产者和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孔德、无产者和妇女分别象征着理性、行动力和爱。这个雕像寓示着孔德的社会理想:用实证哲人的理性指导无产者的行动,实现大革命宣扬的博爱。甘必大、费里、利特雷等“建国之父”是实证主义的推崇者甚或信奉者,实证主义也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官方哲学”。


孔德的思想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青年时期至1847年,他致力于综合各类实证科学知识、创立实证哲学,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1847至1857年,他致力于将实证哲学变成宗教——人道教,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四卷本的《实证政治体系》。他呼吁富有同情心的妇女和富有行动力的无产者“加盟”精神权力,与富有理性的实证哲人形成新的“三位一体”,倡导人类的团结和利他的情感。晚年的孔德倡导“爱·秩序·进步”,这概括了其关于法国社会重组的基本构想。


孔德将“秩序”视为社会重组的基础,认为19世纪初的法国处于严重的“失序”状态,大革命破坏了旧秩序却未能稳固确立新秩序,“三十多年中间,竟然出现过十多部宪法”。在孔德看来,动荡源于革命者信奉的政治学说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他们用想象出来的政治蓝图指导行动,而非观察社会事实并按科学规律办事。孔德接续孔多塞、观念学派和圣西门的努力,致力于使政治成为实证科学。他认为政治科学应成为一门总体性的科学,研究包括生产、政制、道德等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并将这门科学命名为“社会学”。社会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前者研究社会各部分如何相互协调达成秩序;后者研究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


对西欧近代社会的动力学研究,使孔德明确了法国社会重组的方向。他指出,中世纪的西欧确立了由封建贵族和天主教士主导的军事神学社会体系。自16世纪以来,它遭遇实业家和科学家的挑战并趋于瓦解,法国大革命标志着持续三个世纪的解体进程的顶点。孔德认为18世纪的使命是破坏旧秩序,19世纪应转向建设新秩序。只有确立实业科学社会体系取代旧体系,革命才能完成。这意味着在世俗领域,要让有才能的实业家取代贵族掌权;在精神领域,要让有才能的科学家取代教士掌权。


关注秩序重建的孔德不是守旧的秩序党人,他认为社会应“在秩序中进步”。他指出,古代和中世纪的社会都为少数最强者的利益服务,实业科学社会应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这意味着要改善缺乏知识和财富的大多数人、包括最贫苦无依者的境况。


19世纪30至40年代,贫困问题在法国引发普遍关注。孔德以社会科学的名义,批驳了当时的主流观点——捍卫绝对的私有财产权并反对政府干预个人竞争。孔德指出:把财产视为绝对个体性的存在、认为个人有使用甚至滥用财产的绝对权利,这是一种反社会的财产观。事实上,那些表面看来纯属个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哪样不是社会成员分工协作的产物。每个人都得益于与同时代人和此前无数代人的劳动分工,因而每个人都有扶助其他社会成员的义务。


孔德反对同时代空想共产主义者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案。他批评后者不了解生产领域的科学规律,完全否定个人的自发性,追求绝对的平等。孔德认为应当认可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并让有才能的实业家组织和管理生产。不过他也看到,生产领域的竞争和个人的利己倾向若不加以节制,将导致弱肉强食和财富寡头的专制。他设想确立新的精神权力来约束实业精英的世俗权力,正如中世纪盛期的教会约束王权。掌管新精神权力的将是熟谙各门类科学知识的实证哲人,他们应同时独立于世俗权力和公共舆论。孔德期待实证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公众对其的自愿接受,从而促成新的精神权威的诞生。实证哲人将成为新时代的教士,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实证教育,引导他们尊重社会规律并承担道德义务。


自1831年起,孔德身体力行传播实证主义。他每周日给公众义务讲授天文学,直至1848年革命爆发。从1849年起,他为公众讲授人类历史,直至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才被迫停止。《实证哲学教程》出版后,孔德有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追随者,但他的宗教转向导致其学派的分裂。1851年,孔德最得力的弟子利特雷与他分道扬镳。利特雷将实证哲学与孔德第二阶段的思想剥离之后,继续大力传播实证哲学。作为著名的词典编纂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参议员和媒体人,利特雷在40年间成功地使实证哲学广为人知。利特雷是共和主义者,促成了实证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融合。


继利特雷之后,数学家和哲学家拉斐特成为孔德最得力的弟子。孔德逝世后,拉斐特领导“完全的实证主义者”、即接受孔德全部学说的弟子在50年间大力传播实证主义。1880-1888年,拉斐特得到教育部部长费里的支持,得以在索邦大学公开讲授实证主义。1892年,法兰西公学设立首个科学史教席并将其授予拉斐特,这被实证主义者视为该学派取得重要胜利。


经由孔德弟子们的努力,实证主义对第三共和国产生巨大影响。历史学家拉维斯、社会学家涂尔干、法兰西学院院士勒南和泰纳等许多著名学者都受其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朗士说道:“这个时代所有受过良好教养的头脑,都渗透着孔德的了不起的思想。”法朗士认为,孔德的贡献包括有力地批评了形而上学、加强人们对实验方法的信心、综合各门科学知识,以及提出建立在人类团结基础上的新道德学说。


在政界,担任过议长和总理的甘必大曾屡次公开称赞实证主义,并借助后者推行反教权主义运动。担任过总理和教育部部长的费里被同时代人视为“公开的实证主义者”,他提出的《费里法案》规定了普及、义务、免费、世俗的初等教育。该法案是实证主义理想与法国现实妥协的产物。孔德主张精神权力应独立于世俗权力,这意味着国家应与教会分离,并且不介入公共教育。然而面对多数法国人信奉天主教的现实,费里主张推迟政教分离。为了保卫共和,费里还主张由国家掌管公共教育,使公立学校成为传播共和主义的阵地。尽管有上述妥协,费里仍践行了实证主义的重要理念:教育世俗化、传播实证科学、思想包容、重视道德教育。


实证主义还为共和派政治家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些启发。他们认同实证主义倡导的“秩序与进步”,一方面反对不满现状者用暴力推翻秩序的企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社会变革之道。第三共和国的著名政治家布儒瓦提出团结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成员相互依存,这与孔德的社会学说一脉相承。关于社会“团结”的学说,也为第三共和国赋予公民“社会权利”提供了理论基础。共和国向私人财产征税,并将税收用于补偿在劳动分工中受损的群体,后者获得补偿的权利被称为“社会权利”。


孔德的思想不仅为共和派所用,也为右翼保守派所用。例如保王党人莫拉斯利用孔德的学说反对民主代议制和个人权利。孔德还对工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法国印刷工联盟的负责人、协助创建法国劳工联盟和法国总工会的克弗信仰人道教,巴黎公社成员蒂纳尔也信奉实证主义。


自19世纪90年代起,实证主义在第三共和国的影响逐渐减弱。不过,直至二战期间仍不乏有影响力的学者关注孔德。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法国先后兴起马克思主义和以托克维尔为主角的自由主义思想热潮,孔德的思想被遮蔽。不过孔德诞辰200周年时,法国又兴起研究孔德的小热潮。一些学者试图借助实证主义反思“新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局限,为法国的社会危机寻求解决方案。


(作者:倪玉珍,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进入专题: 孔德   实证主义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外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66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5日 14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