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燕:以国家安全学为出发点推动三大体系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15 次 更新时间:2021-05-21 08:06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张宇燕 (进入专栏)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统筹发展和安全也成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今年正值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发表5周年。在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指引我国国家安全实践的基本思想,也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提供了主体内容、逻辑架构和方法论基础。统筹发展与安全,还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此,作为世经政所研究团队中的一员,我就团队探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所做工作汇报如下。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指引,按照理论构建一般形式,探索性地搭建一个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有自身的基本假定。我们的分析框架以四个基本假定为前提。其一,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包括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群体的第一需要。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其二,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博弈者均力求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安全的最优状态,使国家利益最大化。2016年出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首次明确界定了国家利益,即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合。任何国家都存在三种基本需求,包括确保国家生存,即维护领土完整和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促进人民的经济福利和幸福;保护社会制度和政府体系的自决与自主。其三,形成安全能力、维持安全状态不是无成本或零代价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国家安全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扩展和延伸,潜在安全威胁也会增长,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成本就会随之上升。其四,“无政府状态”是世界政治最独特、最重要和最持久的特征之一。世界范围内不存在一个单一权威来协调不同国家在安全上或利益上的冲突,即使各国或各地区通过协商做出全球治理决策,也很难保证该决策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使违约行为受到应有惩罚。

核心概念是支撑理论大厦的关键构件。除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已有的一系列概念,我们还重点讨论了与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相关的几组概念。首先是绝对安全与相对安全。区分两者是希望从安全目标或规范意义上界定理想的安全状态。绝对安全是指通过无限扩大自身优势来确保自己不受威胁或免于危险的状态。相对安全则并不追求完全清除内外潜在威胁甚或以压倒性优势来实现自身安全。其次积极安全与消极安全。积极安全是指主动通过高成本投入而获得的安全状态及安全能力,消极安全是指不被迫进行或追加安全投入状态下实现的安全。第三是防御型安全与管理型安全。前者指处理带有主观胁迫意图的威胁而实现的安全状态及实现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后者指处理因客观上的疏漏、缺陷等风险源而实现的安全状态及实现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第四是黑天鹅安全威胁和灰犀牛安全威胁。偶然的触发因素可能是危机的导火索。国内国际长期存在的矛盾、对抗、失序等,则是为动荡之火提供燃料和易燃易爆物。最后是局部安全与系统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海外利益等十多个安全领域。特定领域中的危险,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威胁该领域的安全;如果不同领域的危险相互影响、跨域传导、叠加放大,便会系统性地危及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根据前述基本假定,运用所界定的核心概念,我们提出或初步论证了若干理论命题。命题一:国家难以实现绝对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追求完全没有危险和内外威胁的绝对安全状态。寻求国家绝对安全不仅代价高昂,而且还会因为对手不安全感上升而导致双方竞相加大投入。一个大国对绝对安全的渴望,就意味着对所有其他国家的绝对不安全。命题二:实现相对安全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在判断最佳相对安全水平时应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本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安全投入时特别指出,我们要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不能为此无限投入安全资源和提升安全能力,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命题三:实现或维持系统安全的关键是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有了这样的国家安全体制,才能确保政策和命令得到严格执行,实现安全体系内各部分协同配合,强化信息收集报送与处理的灵敏性和有效性,才能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命题四:防御型安全和管理型安全的处理应当遵循不同的技术路线。应对带有主观胁迫意图的威胁应采取博弈论的技术路线,制定安全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双方及各方的互动。处理管理型安全问题时应采取工程学的技术路线。

以上就是世经政所国家安全团队所做的一些初步工作。我们希望在国家安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增砖添瓦,有所贡献。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18日第2167期《书写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刊发了观点摘要。)



进入 张宇燕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国家安全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6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