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十四五”时期经济政策分析与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4 次 更新时间:2021-01-05 23:19

进入专题: 十四五   经济政策  

杨伟民 (进入专栏)  

非常高兴参加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给我出的题目是“十四五”时期的政策分析,“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通过了,最大的亮点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我们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种策略,还有一个是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战略谋划。

到2035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有个标志,这次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总的来讲就是人均GDP要比现在有大幅度提高。总书记讲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者人均收入翻一番是有可能的,这个翻一番就需要经济增长速度要未来15年达到4.73%,这种条件和潜力是存在的。

但要把潜力和条件转化为现实,必须要做很多工作。从总量来讲,我们有很多结构性的红利还可以再激发出来。所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主要还是要通过改革,通过开放来激发未来结构性的红利,来实现未来15年年均增长4.73%,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中央建议也提出国家未来发展主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刚刚闭幕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也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但到底干一些什么事儿,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构建新格局是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但具体干什么,大家谈了很多,但我觉得还需要具体化,变成企业、市场主体认同的一些事情。

第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高国内需求的比重。中央建议提出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就是内需体系还不够完整,主要考虑就是,根据投入产出表来分析,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均衡的,但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这是我们国家一个特点,2007年到2018年我国出口在最终使用当中的比例是大幅度下降的,从28%降到2018年的16%,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实行扩大内需的一个成效了。考虑到未来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还会放缓,我们要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必须要提高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使内需增长能够快于或者等于总供给的增长,这样才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总书记多次讲了要继续扩大内需,也就是用国内需求的增长来弥补出口增幅下降带来的供需缺口,促进国内总需求和国内总供给逐步均衡,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的,多出来这部分就要出口了,但未来出口是全球化遭遇逆流,很难维持过去的高增长,当然要保持出口总量继续稳定的增长,保持出口产品总量基本稳定,要增加进口,特别是消费品的进口,实现进出口基本均衡。

另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所有地区、各级行政区,以及各产业、各行业都要以国内需求为主体,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以国内为主体是就全国经济总体而言的,外向度高的地区和行业要根据实际,不一定都要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这是我说的第一件事儿。

第二,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的比重。大家知道国内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还有一部分库存和出口,不包括对外投资。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2007年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是29%,2018年提高到32%,提高了3个百分点,同期政府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由10%提高到14%,投资需求从31%提高到了37%,这是从消费的格局、需求的格局来看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从另外一个消费格局来看,总消费当中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比重来看,2007年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是73.35%,到2018年降到70.1%,同期政府占总消费的比重从26.7%提高到29.9%,也就是说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但主要扩大了政府消费和投资,居民消费也在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如政府消费和投资,所以今后扩大内需的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居民消费上,使居民消费增长快于政府消费,快于投资的增长。当然也要保持投资比较稳健的增长,降低比重只是相对降低投资占总需求的比重,稳定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要适度降低政府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要扩大居民消费,有钱才行,居民得有钱。从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来看,作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是从2007年的41%提高到2018年的52%,看起来提高的很快,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劳动报酬当中很多项目是不属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能拿来消费,包括劳动力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2019年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是1.66万亿人民币,还包括单位支付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等。2019年全部五险一金收入是8万亿人民币,这是包括个人缴纳的,单位缴纳了多少还要再仔细的算。

按照住户调查口径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2013年以来一直稳定在42%到43%之间,低于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10个百分点。按照另外一个口径居民可支配收入,现在是人均3万元,人均GDP大概是7万元,一除是42%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是消费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优化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个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

第四,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是很快的,但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消化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来实现的,自主可控技术的贡献相对比较少。目前我国高技术行业当中,按照中间使用的进口依存度来看,很多高技术行业的进口依存度就是中间使用,就是生产的进口产品比重比较高,主要是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软件服务、医疗仪器设备及器件,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计算机等等,这些行业的生产是离不开进口的,进口依存度相当高,如果出现断供,对这些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打击是非常大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加快“卡脖子”领域的科技研发,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这些“十四五规划”,包括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都对此做了全面的部署,国家干什么,企业干什么,人才怎么培养,科技体制怎么改革都说的非常细。

第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最终使用的结构其实和生产结构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互为因果的。我国149个行业当中,按照最终使用的多少来区分,消费型的产业是68个,投资型的产业是22个,出口型产业是58个,这是因为由于国内的消费少,所以很多消费型产业不得不变成出口型产业,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供给结构也不一定是适合于消费需要的。经过计算我发现像航空旅客运输、餐饮、住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体育、娱乐这些是典型的消费型行业,而且这些行业应该说都是消费需求弹性非常大,未来非常有潜力的行业。但由于国内符合消费需求的供给相对不足,导致这些行业是需要大量进口的,这些行业的进口不同于石油等,是因为资源不足不得不进口,也不同于芯片,是因为创新能力不足不得不进口,而是因为像价格、供给的模式、质量、业态等等,和消费者的需求不够适应。所以下一步还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增强经济的竞争性,来优化和扩大我们的供给。

第六,提高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提高城市化地区经济人口比重,以及经济与人口的均衡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目前我们空间结构的大体情况是我国19个城市群地区集中了我国80%以上的GDP和45%的人口,其中京津冀三个地区、长三角三省一市,再加上广东,不包含港澳,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43%的GDP和29%的人口,我们GDP集中的格局是符合规律的,也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空间窄的国情。问题在于集中的经济规模与集中的人口比例、集中人口规模的比例是不相匹配的。这样必然会带来各地区之间人均GDP差距过大的问题,而且我国税收和GDP是高度相关的,公共服务又主要取决于创税的能力,这又带来了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差距比较大,从而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过大的问题。

所以下一步按照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继续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光集中经济不集中人口只是片面的,城市化地区必须主动吸收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在本地区就业并落户,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使城市化地区集中的经济规模与集聚的人口规模大体均衡,这样最终实现各个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基本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这是总书记讲的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衡量的标准,衡量的指标。

第七,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的畅通性。我国的进口量,进口的特点主要是生产型的,即用于生产的占的比例比较大,是高度集中型的,另外高技术产业进口依存度较高,出口相对多元的,同时我们国家的部分行业出口的依存度高,进口的依存度高,也就是既是高出口行业也是高进口的行业。高进口和高出口或者高出口和高进口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构建新格局不是不开放,不是什么都自己生产,什么技术都要自己开发,而是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范围、深度。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不是要减少出口的总量,而是要继续当好世界的工厂,还要当上世界的市场。要保持部分产业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格局。因为这样才能够换回来因资源不足缺乏的石油、大豆等等,要保持部分产业高出口、高进口的格局。同时要通过创新发展降低高技术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及其产业的比重。在重要领域、“卡脖子”和面临断供的领域要实现自主可控,还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和发展新能源等等,降低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

第八,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这是刘鹤副总理在中央建议文章里面的一句话,所以下一步要聚焦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及产业比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聚焦提高生产结构与信息结构的适配性,深化营商环境、市场领域改革,聚焦提高居民消费在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等等,要加快推进土地、户籍、住房等领域的改革。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在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的演讲)



进入 杨伟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四五   经济政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422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经济50人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