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疫情正在改变世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23 次 更新时间:2020-04-30 11:45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世界格局  

王湘穗 (进入专栏)  

疫情加速全球化迭代发展

截止到今天,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全球超过300万,其中,美国超过100万。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我们研判全球疫情发展,有三个前置条件。第一,暂时不会出现靶向性特效药。第二,疫苗研发大约还需要12-18个月。第三,天气变化对疫情不对产生戏剧性影响。基于这三个前提条件进行分析。

疫情发展有两个理论框架,一是目前在国际范围热议的群体免疫;二是成功阻断传染。

第一,群体免疫理论,即遇到传染病时,一个高等生物群体(人类或兽类)内部60%-80%感染后将普遍产生抗体,阻止传染病的传播,遵循了物竞天择这一自然法则。但如果在人类社会使用这种方式就意味着放弃努力,因为按照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数计算,60%-80%的感染率就意味着有50亿人感染,按照现在全球平均7%的死亡率,将有3.5亿人口死亡,这将造成灾难性结局。从目前新冠疫情传播的情况看,结果将更加严重。如哈佛大学最近的研究显示,这次病毒传染性很强,需达到82%的感染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另外,世卫组织最近提出,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可以避免再次感染,即使自身产生抗体,免疫时间也很短。这种极端的、危险的情况为我们分析疫情提供了边界,也就是最坏的边界。

第二,阻断传染理论。该理论具有三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终切断病毒传播。谁能够落实三个原则,谁就能有效地阻止疫情传播。

全球控制疫情发展的情况处于控制传染和群体免疫之间,即哪个国家执行得好就能够控制住疫情传播;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落入“群体免疫陷阱”。


疫情发展的四组样本

为了分析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四组样本:首先是湖北和武汉的样本,其次是韩国大邱和庆北的样本,第三是意大利和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样本,第四是纽约和美国样本。

根据第一组样本来看,湖北人口是5900万,武汉常驻人口大约1000多万,武汉确认感染人数达5万多,湖北超过6万。武汉市的感染率为5‰,死亡率经过校准是7.6%,原来是5%。湖北的感染率是1‰,死亡率是6.6%。从全国来看,中国总体感染率是万分之0.6,感染率是非常低的。湖北确诊人数占全国感染人数的82%,比较集中,湖北以外地区的死亡率是0.87%,全国的死亡率是5.5%。按西方的统计方法,10万人的死亡人数,中国是0.33人,意大利是45.5人,美国是18。欧美国家的10万人死亡率比我国高出很多。

可以看到,疫情在中国爆发的特点就是局部高发,全国进行了有效控制。

第二组样本是韩国庆北和大邱。韩国大约5200万人,庆北和大邱共计514万人。在3月15日感染率高发时,韩国7000人感染,这两个地区占韩国总确诊病例的77%。到目前为止,韩国感染人数是1万人,感染率是万分之二,死亡率是2.2%。

疫情在韩国爆发特点是局部高发,但是基本控制住了疫情。

第三组样本是意大利、英国和法国。意大利有6000万人,目前有19.5万人感染,死亡2.68万人,感染率是3.2‰,死亡率是13.7%。英国6600万人,15万人感染,感染率是2‰,死亡2.1万人,死亡率是14%。法国6700万人,16万人感染,感染率是2.4‰,死亡2.26万人,死亡率是14%。

这三个国家的特点是,全国普遍暴发疫情,死亡率高,疫情一度失控。

最后一组样本是美国和纽约。美国有3.3亿人,截止到今天有100万人感染,死亡5.6万人,美国的感染率是3‰,全美平均死亡率是5.6%。纽约州有2000万人,确诊30万人,感染率是1.5%,感染人数占全美国的30%,死亡2.3万人,死亡率达7.5%,占全美死亡人数的40%。纽约市有850万人,感染16万人,感染率18‰,死亡1.6万人,死亡率10%。


四组疫情发展样本的特点

第一,中国和韩国是两个成功控制了疫情传播的国家。两国主要特点是落实了传染病三原则,总的发病率都控制在万分之二以下。中国是万分之0.6,韩国是万分之2。欧洲现在是2‰左右,美国达到3‰,均高于中韩发病率。

究其原因,中韩两国抓住了疫情扩散前的机会之窗,这个机会之窗只有短短的十几天甚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控制住了,疫情就会发生在局部地区。比如这两个国家,高发地区确诊人数占全国感染病例的80%左右,所以,只要封堵住高发地区,传染源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两国均抓住了时机,下了很大决心,组织行动力强,体现出了体制优势。中国派副总理蹲守在武汉,韩国总理则一直蹲守在大邱,统一协调全国资源,中国调了4万多医护人员到湖北。能够做到这一点,中韩都有一些特殊的条件,在国际上缺少普适性,其他国家做不到。

第二,意大利和英国、法国的样本比较具有普遍性,就是疫情开始时比较麻痹大意,一旦爆发时就到达了人口的1‰以上,立刻进入到全国大流行阶段。医疗系统承受了压力,死亡率开始增加。意大利最初死亡率是1%,现在是13%。英法两国现在的感染率在2‰以上,死亡率达到14%。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体系难以承受,无法提供有效地治疗,所以他们就开始滑向群体免疫曲线。

第三,美国前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步欧洲的后尘,现在已经超过了欧洲。目前是世界上感染人数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也是世界上最高,达到3‰以上。一些重点地区,如纽约州,达到15‰,纽约市达到18‰,死亡率也在逐步地提高。而且美国50个州都有感染,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感染人数超过10万人,有16个州感染人数过万。美军有6000多人感染,监狱感染有10000多人。可以说是多点暴发、重点突出。

通过这几组样本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抓住机会之窗,把疫情控制在局部,把确诊率达到1‰之内,医疗体系还是能够撑得住的。我们看武汉初期,局地的感染率超过1‰时,武汉的医疗资源不足,必须通过全国的医护人员、国家的支持才能够坚持下来。

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不可能获得其他的更多的资源支撑,因此医疗体系不能够支撑,死亡率就会大幅度上升。

纽约和美国现在也是这种情况,也不具有全国调动资源的体制优势和条件。所以说,一旦感染率超过3‰以上,全国医疗体系都会进入危机状态。现在美国正在向医疗体系难以有效应对疫情的趋势发展。


美国疫情发展趋势

美国疫情下一步发展有两种预测,一种是简化版的群体免疫。据他们测算,在3.3亿人口中70%人口感染,就是2.2亿人感染,按1%的死亡率,将死亡220万人。这一预测在前一段时间广为流传。纽约州州长、纽约市市长以及美国CDC专家都是有条件接受这一预测,他们都认为,如果不做干预就会是这种情况。

第二种预测是白宫在3月30日首次提出,可能死10--24万人。特朗普甚至说如果我们死10万人,我们的团队就获得了成功。后来把死亡数调整为6万,实际上这两天就会过6万了。因此,他这个数据肯定会突破。从美国目前只是统计医院死亡数的情况分析,美国死亡率将逐步增加,死亡20万人是打止不住的。

从现在情况看,美国的感染高峰还没有到达。第一是现在的检出率相当高,全美的平均检出率是18%。中国在出现拐点的时候,检出率是5%以下,韩国的检出率是2.6%以下。现在美国的检出率还很高,在美国有些州,比如纽约州是38%,新泽西州是50%,很多的州还很高,离拐点还很远。

第二是美国绝对新增数也没有下降。目前的波动是没有意义的,主要原因是检测还远远不够,前一段时间一直保持每天14万,现在上升到20万。检测数一增加,确诊数就增加。

第三是净增数,就是减掉治愈率和死亡率的数字也没有下降。美国的治愈率非常低,现在刚刚达到10%,而欧洲的平均治愈率是23%,中国的治愈率是90%以上。所以说美国的死亡率还会增加,治愈率也会上升,但是目前还很低。治愈率低和死亡率高和医疗系统是否正常运作有关,从目前来看,美国的医疗系统运行状态已经大大降低,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会进一步瘫痪,这样就会被动地陷入群体免疫的陷阱。

第四是美国还要做到隔离到位,美国宣布居家令比较晚,轻症都是居家隔离,所以很难真正阻断病毒传播。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又在推复工复商,许多州已经复工了,连纽约州都准备在5月15日复工复商,这很可能导致疫情再度爆发。


全球疫情发展基本研判

总体上,全球疫情发展的基本研判是,除了中国、韩国、新西兰等少数国家能够抓住机会之窗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之外,世界大多数国家,也包括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都没有做到、也很难做到有效控制。世界大部分地区可能会被迫走上代价高昂的群体免疫路线。

按照世卫组织的说法,目前还处在大流行的早期,发展中国家现在还是数据黑洞,全球的疫情还将进一步蔓延,很可能是一场接一场的延续,一波接一波的扩展,也可能跨年度流行,只有等到疫苗的出现才能够有所控制,因此疫情的发展必然是全球性的、长期化的、综合化的,会对于全球造成系统性的风险,会导致全球的复杂变化,疫情正在改变世界,也会影响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


中国的应对之策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遇到了前所未见的大危机,这一次的危机有人说堪比世界大战,但它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波及到全球。疫情会出现恶性的连锁效应、互动效应,会严重地冲击经济基本面,会造成广泛的社会动荡,会造成严重的国际政治危机和国际冲突,会对全球化进程造成很大的逆转性效果,是一次全球的大洗牌、大重组,当然,它也带来了一些机遇,这需要把握。

第二,要做好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工作谋划。近期主要做好化解冲击的工作。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对近期的工作做了认真的部署,非常细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疫情的反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二是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做到六稳,要推动内需战略,要施行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生产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李克强总理最近又讲了六保的核心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同时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要求,包括一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维持就业等等都做了一些很具体的部署。

可以看出,近期,工作核心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侧重点是要应对好已经到来的重大危机。中期,中国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主要是要做好区域范围内的事,就是要加紧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深度合作,从建立公共卫生共同体起步,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巩固以14亿人为核心的内需市场,围绕10+3(东盟+中日韩)的20亿市场建立新的产业链,建立人民币为核心的区域货币体系。长期,就是要做好参与世界体系重构。这次疫情之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解体是必然的,解体已经开始了,并不完全是疫情的冲击,美国主观上也有这种意愿,也在做这种行动。我们当不了美国的家,我们只能做好世界体系重构的准备,原来基于美国霸权的这些框架都要解体,包括产业链也是要解体的。所以我们要做好美国旧体系解体、新体系重新构建的准备,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新全球化的性质与产业影响

在解答读者提出的疫情是否会导致逆全球化加剧这一问题时,王湘穗指出,对于全球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否则你会觉得他是向一个方向的运动,只有顺或逆、高潮或低潮。实际上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不仅包括方向性问题,也包括性质变化和其他的问题。全球化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从方向性角度来讲,全球化更像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要奔流到海,方向是确定,但是这个过程中会拐很多个弯。如果河道发生了塌方,前路走不通了,就会拐个弯,再接着往前走。但在疫情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看到方向性问题,更要关注全球化的性质变化。全球化的性质会产生什么变化呢?前一个阶段的全球化,本质上上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体现了资本的全球扩张。现代世界体系也由资本主义主导的体系。在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有可能开启一段新的全球化过程。老的全球化,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或者叫美式全球化,其特点是单中心的,是围绕美国的金字塔结构的体系。未来新一轮全球化将是会多中心,体现文明的多样性,与美式全球化性质不同。可以说,全球化的改变不是逆不逆的问题,而是需要更新全球化模式,全球化需要迭代发展的问题。在传统全球化过程中,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心,不管是欧洲国家,还是美国,引领着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以前是单一体系,美欧是中心,其他国家都是边缘地带、边缘国家。在未来的全球化进程中,可能存在多个中心,甚至是多个体系并行。一些国家组成区域化集团,世界体系由若干个区域组成的全球化体系。因此,我们今天在与周边国家合作进行产业链构建时,就要看到这是新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时的应急之举。

对于读者关心的供应国内外市场的重工制造业受疫情冲击程度这一问题,王湘穗认为,面向海外的所有产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近期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会议都提到外部环境发生大变化、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其中包括外部市场。以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面对世界,是面对海外市场,而现在的新改革要更多面对国内问题,要挖掘内需市场、面向周边市场,而不一定是只盯着发达国家的市场。这是大变化,各国都会更多面向自己的市场。重工制造业在此次疫情中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短时间由于各国的投资以及全球性的大幅投资缩减,以往较长的产业链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从长远看,在区域周边,依然存在诸多的基础建设问题,会逐步形成一些短产业链。在新基建的过程中,也一定包括大量老基建的问题。所以,重工制造业还是会大有用武之地,但是需要调整,需要向国内市场、向周边市场调整,而不能紧盯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这个调整时间、周期,取决于国家政策,我觉得现在国家的政策已经在进行调整,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重心。我认为在下一个投资周期中,应该更多地瞄准区域市场和内部市场。



进入 王湘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世界格局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11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投资参考,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