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炜:两制台湾方案原则、路径与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73 次 更新时间:2020-04-04 22:17

进入专题: 台湾方案  

胡凌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胡凌炜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3月号发表专文《两制台湾方案的设计原则 形成路径与面临挑战》,作者认为:两岸的和平统一,“‘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不是单纯由两岸社会政治人物、政治精英决定的,而是通过两岸民众的共同参与,从两岸社会基础层面着手,两岸自下而上共同建构出来的。深化两岸的融合发展将推动两岸从社会基础层面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社会实践。这样的统一模式,以及“‘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路径将拥有更加扎实的社会基础,更加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文章内容如下:



“‘两制’台湾方案”就是由两岸当局与民众共同参与,共同制定。但是,从目前台湾岛内政情民意的实际情况观察,经过30多年的本土化与民主化转型,台湾社会对于中国的认同逐年下降,即使是国民党以及蓝营政党也丧失了追求国家统一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共同协商、共同建构并达成两岸和平统一共识,共同形成“‘两制’台湾方案”的可能性难以出现。因此,未来两岸的和平统一,“‘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很可能以第二种方式展开,就是立足于大陆单方面的努力,影响、带动台湾参与未来的两岸统一进程。

自从1949年两岸关系形成至今已经70年,在过去的70年里尽管台湾社会内部政经形势与社情民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大陆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综合势力的快速上升,两岸整体实力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未来随着大陆对台政策的不断完善,如何积极面对台湾社会对两岸和平统一提出的各种疑虑,应对台湾社会对两岸和平统一提出的各种挑战,有效地把大陆对台政策和台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稳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这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具体而言,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不仅总结了过去70年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而且提出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①的号召,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做出了战略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两制’台湾方案”祇是原则构想,没有设定方案的具体细节和详细内容,预置了很大的留白。这就意味着大陆提出的“两制”台湾方案的原则构想与台湾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台湾民意之间有很大的空间来寻求两者的相互结合。因此,准确理解习近平讲话的精神与内涵,积极寻求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湾社会实际情况及台湾民众诉求相结合是未来研究解决台湾问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思考方向。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大陆对于制定“两制”台湾方案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一)理解大陆关于台湾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内在逻辑

台湾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不仅涉及到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也涉及到大陆的核心利益。这是两岸共同面对的课题。但是,由于两岸之间存在的社会差异导致台湾与大陆在这个共同课题面前思考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瞭解讲话透露出的大陆关于台湾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内在逻辑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大陆提出制定“两制”台湾方案的指导思想。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台湾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二是“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就是要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解决台湾问题。讲话中指出“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的讲话清晰地展示出大陆思考台湾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内在逻辑,就是把台湾问题的产生、解决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二)准确把握讲话中对于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显示出大陆对台政策基本原则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表明了大陆对台政策在基本原则立场上的坚强决心。

首先,讲话再次明确了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式。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包括四个基本点:(1)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分割。(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台湾与大陆的社会差异。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并且与大陆和谐相处。(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和平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指导思想是在坚持一个中国、谋求两岸统一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台湾社会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将两个存在差异的社会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统一的模式是相对统一,而不是绝对统一。

其次,讲话明确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强调“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再次,讲话表明了“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强调“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三)准确把握讲话提出的“‘两制’台湾方案”的制定程序

分析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看到,大陆对于“‘两制’台湾方案”的论述祇是强调了原则、立场和程序,对于“‘两制’台湾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没有涉及。由此表明了大陆对于“‘两制’台湾方案”保持了开放性,展示了大陆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诚意和善意。

首先,讲话表明大陆充分认识到两岸存在的社会差异。讲话连续使用5个“充分”,指出“‘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这段论述不仅显示出大陆对于两岸隔绝70年形成的社会差异有了充分的认识,而且,表明了大陆充分尊重两岸社会差异的态度,展示了大陆对于两岸社会差异的包容。

其次,讲话体现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相互平等与相互尊重。在过去70年里,特别是大陆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快速上升,随着大陆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台湾与大陆的整体实力差距日益扩大。台湾民众内心面临了大陆强大的压力,担心被大陆矮化,失去“主体性”。针对台湾民众的担心,讲话中多次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再次,讲话强调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民主程序。讲话对于“两制”台湾方案的论述,祇是明确了基本原则,保持了对于方案具体内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强调了“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并提出“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显示出“两制”台湾方案不是由大陆单方面提出、强制台湾接受的方案,而是在尊重台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与台湾各界共同商议,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方案。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大陆从两岸社会基础着手共同建构“两制”台湾方案的思考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一方面,提出了大陆对于制定“‘两制’台湾方案”的原则立场及制定程序;另一方面,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这个论述显示出两岸的和平统一、“‘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不是单纯由两岸社会政治人物、政治精英决定的,而是通过两岸民众的共同参与,从两岸社会基础层面着手,两岸自下而上共同建构出来的。深化两岸的融合发展将推动两岸从社会基础层面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社会实践。这样的统一模式,以及“‘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路径将拥有更加扎实的社会基础,更加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

(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具体方式决定了“‘两制’台湾方案”的具体内容

和平统一是相对武力统一而言的。所谓武力统一,是指国家动用武装力量,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等强制手段,把台湾重新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中。相对于武力统一,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动用国家武装力量,不以军事行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和平的方式重新把台湾与大陆联系在一起。即使是和平统一也根据两岸双方的意愿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两岸双方有共同的意愿追求国家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两岸执政者通过推动两岸间的对话与和平谈判,在谈判过程中经过相互协商与妥协,最终形成共识,并达成两岸统一前与统一后的制度性安排。另一方面,两岸执政者积极推动两岸民间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从两岸社会基础层面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夯实社会基础。按照这种方式,“‘两制’台湾方案”就是由两岸当局与民众共同参与,共同制定。但是,从目前台湾岛内政情民意的实际情况观察,经过30多年的本土化与民主化转型,台湾社会对于中国的认同逐年下降,即使是国民党以及蓝营政党也丧失了追求国家统一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共同协商、共同建构并达成两岸和平统一共识,共同形成“‘两制’台湾方案”的可能性难以出现。

因此,未来两岸的和平统一,“‘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很可能以第二种方式展开,就是立足于大陆单方面的努力,影响、带动台湾参与未来的两岸统一进程。正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②。具体而言,就是以大陆自身综合实力发展为基础,综合运用大陆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强大优势,逐步吸纳台湾融入大陆发展的进程。按照第二种方式实现和平统一,毫无疑问大陆将承担两岸统一的主要责任。无论是两岸的统一过程,还是两岸最终统一之后,大陆都将占据两岸统一的主导地位,掌握两岸统一的主导权。因此,两岸和平统一的实现方式是决定“‘两制’台湾方案”的关键因素,也是研究制定“两制”台湾方案各项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二)以金门马祖为起点逐步推动两岸的融合是形成“两制”台湾方案的具体路径之一

两岸的和平统一需要经历较长的实践过程。同样,以吸纳的方式推动台湾融入大陆也需要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过程。台湾地区的金门与马祖距离大陆很近,在地理、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两岸融合的过程可以首先从金门与马祖开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分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总书记的讲话明确地指出了推动两岸融合的具体方向。未来可以从金门与马祖开始,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思考,推动福建地区与金门马祖的社会融合,以此作为两岸融合的一个起点,开辟一条路径。

(三)拓展“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模式推动两岸城市交流与合作也是深化两岸的融合发展形成“两制”台湾方案的又一具体路径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分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长三角地区与台湾就属于邻近、并且条件相当地区。从两岸交流合作的实际情况看,到2019年,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持续十年,成果丰硕,是两岸交流的典范。从官方公布的数字来看,十年来上海台北两个城市签署了三十多项合作交流文件,几乎涵盖所有的市政领域,以及几乎所有的区级单位。上海、台北两个城市的一日生活圈日趋成熟,越来越具有两岸融合发展样本的意义。

回顾历届双城论坛的举办情况,双城论坛大多以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为主题,以医疗卫生、青年交流、社区养老、智慧城市为子议题,就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开展合作。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找到新的合作空间,有了新的合作动力。因为,双城论坛讨论的各项议题都是两岸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而且,应该看到台北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垃圾不落地、无线网络涵盖整个城市、社区卫生医疗等方面。大陆在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面临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很大的发展市场。在城市治理方面,两岸可以优势互补,重新找到合作的空间与动力。双城论坛的持续开展,选择两岸共同面对的具体问题进行合作交流,最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也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开辟长三角地区与台北市及北台湾地区相互融合的路径。


三、两岸共同探讨建构“‘两制’台湾方案”面临的挑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最终统一的最佳方式。以吸纳的方式推动两岸的融合是两岸现实情况下的必然选择。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快速上升,两岸之间的实力差距日益扩大。未来综合运用大陆在各个领域的领先优势,把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湾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化解“‘两制’台湾方案”形成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一)台湾主要政党不认同“一国两制”给“‘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带来挑战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然而,台湾的蓝绿主要政党却不认同“一国两制”。2019年1月2日,民进党人蔡英文亲自召开记者会回应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的谈话时表示,“台湾绝对不会接受一国两制,绝大多数台湾民意坚决反对一国两制,这是台湾共识”③。而“国民党初选三强韩国瑜、郭台铭、朱立伦,再加上党主席吴敦义,都拿香跟拜跟着喊拒绝‘一国两制’,且话讲得一个比一个狠”④。在代议制政党政治中,政党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台湾执政党与最大在野党的反对给两岸共同探讨“‘两制’台湾方案”带来重大挑战。

(二)金门、马祖以及台湾民众与大陆的认同分歧对于“‘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带来挑战

针对大陆提出的探讨“‘两制’台湾方案”,台湾学者分析指出,“对一般金门民众来说,在‘金厦共同生活圈’和‘一国两制’认知差异上,并非完全一致。2018年7月ETtoday针对金门进行民调,金门民众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前五名分别是: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治安维护、观光休闲与政府效能,重视民生面而非政治面问题”⑤。在认同问题上“金门在政治上倾向认同‘中华民国’,在‘国族认同’上倾向中华民族及中国人认同,在经济社会需求上倾向与大陆形成共同生活圈。金门人认为自己是金门人,不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但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倾向认同‘中华民国’”⑥。金门民众与大陆民众在认同上尚且有差异,就整个台湾民众而言,与大陆民众的认同差异更加明显。两岸民众在认同上的分歧同样给“‘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带来挑战。

(三)台湾方面利用公权力为两岸共同探讨“‘两制’台湾方案”设置法律障碍

多年来大陆一直宣导并积极推动两岸展开政治对话与政治谈判。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再次提出“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然而,坚持分离主义路线的台湾当局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力为两岸的对话与交流设置了重重法律障碍。2019年3月5日,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再次表示“反对民主协商”,声称“启动民主协商就是兵临城下”⑦。对于岛内党派、团体和民众积极回应民主协商倡议,民进党当局还搬出了所谓“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表示未经台当局授权,台湾个人、团体与大陆签订政治协议,可被处以最高50万元新台币罚款、最高5年的有期徒刑。2019年5月,在台湾民进党的推动下“立法院”三读通过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增订第5条之3,规定今后两岸签署政治协议协商前须经“立法院”3/4多数同意,协商后要再次经过“立法院”审议并以3/4高门槛通过,最后还要经全台湾“公投”认可才能生效。这种高门槛的程序设计从法律上阻止了两岸签署政治协议的可能性,也为两岸共同探讨“‘两制’台湾方案”设置了重重障碍。

(四)能否绕开台湾当局,推动福建地区与金门、马祖的“四通”与融合是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

针对习总书记讲话中所倡议的“两岸要应通尽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台湾民进党人蔡英文多次发表讲话,强调“两岸是中央许可权”,“必须”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权的公权力机构”来谈⑧。连江县(马祖)副县长王忠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倡议两岸要‘应通尽通’,并以金门及马祖为优先,推进‘通水’、‘通电’、‘通气’及‘通桥’的小四通,如果能够把生活改善、让基础设施更好,马祖民众当然是乐意为之,但是这四通,几乎所有的权责都是在蔡政府,县政府没有办法做主。但是任何能改善生活、让基础设施更好,马祖民众都会支持,希望蔡政府能听见马祖民众的心声”⑨。因此,能否绕开台湾当局以福建地区与金门、马祖的融合为起点,推动两岸的深度融合成为建构“‘两制’台湾方案”的又一关键难题。


结语


从习近平“1.2讲话”可以看到,大陆对台政策的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二是尊重台湾政治现实和民众诉求。大陆对台政策对于台湾社会与民众的诉求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展示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包容性。祇要台湾执政者摆脱“台独”意识形态的羁绊,完全可以在两岸共同探讨“‘两制’台湾方案”的过程中满足台湾民众的诉求,维护台湾民众的利益。

注释:

①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2019-01-02,新华网。

②《习近平: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关键在大陆发展》 2015年03月05日,新华网。

③中评社台北1月2日电《蔡英文:绝不接受一国两制》,2019-01-02。

④港媒:《国民党跟着喊拒绝“一国两制”,已入绿营陷阱》,2019-06-24, 来源:中国台湾网

⑤柳金财:《融合渐统?“两制金马方案”先行之政治效应》,《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6月号。

⑥同上。

⑦《民主协商为何成了“兵临城下”?》,2019-03-08 中国台湾网。

⑧《蔡英文妄谈两岸关系挨批 学者:上台后最敌对的一次讲话》,参考消息网2019年1月2日。

⑨中评社台中6月29日电(记者 林谷隆)《连江副县长王忠铭:马祖乐见两岸四通》2019-06-29。



    进入专题: 台湾方案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7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