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层次结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41 次 更新时间:2020-03-27 10:54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王立胜  

【内容提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逻辑层次。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是这个科学体系的价值层,也是这个体系的核心;新发展理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理念层,是价值层到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介和过渡环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层,是连接价值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间环节;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制度实践层。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层次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历史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战略的视野,对历史和时代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了最新科学解答,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经过不断的发展,建构起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系统的思想体系,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正式确立起来,并成为引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宏伟目标的科学行动指南。

要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必须分析和认识这个体系的各个层次,将各个层次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并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从理论上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必要环节。黑格尔讲,凡真理都是一个体系,“关于理念或绝对的科学,本质上应该是一个体系”,“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①凡是科学的,必然是一个整体,若没有体系,科学就无从谈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整体,其产生、发展以及成熟,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要素累加或者无序的堆砌,每一个基础要素、每一个基本环节、每一个核心层次必然以一种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闭环状态呈现出来。本项研究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价值层、理念层、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四个层次。简言之,要构建这一科学体系,必须厘清其界限,剖析其内涵,揭示其联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宏大架构中,包括并鲜明地体现着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的价值层,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理念层,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心的方法论层,以及从价值层、发展理念层、方法论层出发所展开的一系列制度实践结成的层次。这四个层次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则到方法,再到落实,层层递进,体现了一个科学体系的整体性要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层

科学的理论体系的价值层,是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得以产生并随着时代发展的根本,是确保合法性、正确性的核心根据,也是它能够不断发展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力所在。在这一科学体系的后续发展中,无论是理论的宏观架构还是具体实践,都将紧紧围绕这个价值层铺展开来。从根本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二者只有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没有价值取向的差别。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层,同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层,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部原则、观点和方法均以这个价值层为根本价值指向。

(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学根据

从根本上讲,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核心,马克思始终将世界视为人的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中引入了人,更进一步来讲,是世界缘起于人,因人而生,因而世界是生成性存在,向未来敞开。”②正因为世界是人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人的解放的科学,因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的终极追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③作为人,并且作为与其他个体所不同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并且能够实现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个体性得以实现,人的本质得以彰显。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都是以其他个体的发展为条件的,人所实现的发展或者最终呈现出的发展状态,应当是一种充分的、全面的、自由的且彼此间以及与其他客体间和谐的发展或者发展状态。马克思曾明确提出,未来社会形式,应当是并且能够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④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建构起来。实现共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最根本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对这一目标的不断探索,正融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全党上下都应始终秉持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向着这一宏伟目标迈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新时代更加科学全面地展开,并且在未来能够保持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其始终与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以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作为自己的价值指引。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形成、发展、完善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凸显这一核心价值追求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奠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探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所形成的根据,可以清晰地发现: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诸多与之相矛盾的因素,这些矛盾因素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制约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些现实矛盾因素的存在,迫使人要不断解决这些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目标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样,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也始终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因素,这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而中国共产党恰恰又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全面认知并把握这组矛盾的内在作用规律,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身一切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同时又通过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来指引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生动鲜明地体现着这一价值目标。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⑤的诠释与实践,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执着与坚贞不渝,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与付出,都是这一价值目标的生动诠释和体现,都是对于这一价值追求的庄严致敬与回答,都是对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严格遵守与坚持。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这一价值层的直接彰显

“人民”“人民群众”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确立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根本地位。同样,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人民群众”一直以来都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和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最核心的地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创新并发展了党对于“人民”以及“人民群众”的深刻理解与认知,作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论断和阐述,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性的根本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光辉的绽放,更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目标在当下中国的最直接彰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指导下的党,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在这一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为人类谋幸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武装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而对于这一初心和使命的秉承与恪守,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内核所在。它鲜明地贯穿于这一光辉思想理论体系的始终,生动地呈现在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并且独具系统性和整体性,进而形成其内核式的系统理论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创新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彰显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同时,这一思想还时刻关注并推进实现世界人民的共同幸福,推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者的有机协调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既是造福中国人民的,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中国始终秉承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不断开放中国市场,不断寻求并努力扩大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交汇点,不断推进世界大国之间的合作,努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以协调稳定为基调,构建彼此间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始终坚持睦邻友好,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努力推动实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友好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及其他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及其人民的赞同与支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世界维度的延伸,是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价值追求在全球提出的中国方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理念层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层,价值层引领方法论层。这一价值层的现实指向是发展。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⑥所以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实现物质生产的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而这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层的集中体现。

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稳固而可持续的经济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性条件。“发展”既是当前中国社会和人类历史永恒的基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层的一个本质特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着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集中体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集中体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推动实现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既定目标的理论指南,也是破解当前各种发展难题,不断厚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优势的动力源泉。其形成与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无根之苗,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准确判断并把握历史和时代发展大势,准确认识并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发展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提质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又一次崭新的认识飞跃和伟大的理论创新。它“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⑦习近平也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对于“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位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的主体是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人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创新。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唯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是发展的方式,也是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的是发展中不平衡的问题。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习近平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方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解决了发展中长久性的问题。“人类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必须用整体、系统、关联和平衡的思维方法及其手段来对待、处理自然和社会之间以及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⑧绿色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要求。而改革开放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发展思路,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要发展就要开放。开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必然选择。开放发展是发展的环境要求,解决了发展中的区域性问题,体现了利己利人的思想。共享发展是发展目的,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保证,解决了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是新发展理念的最终归属。共享就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真正让每个人都有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层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念遵循。方法论层是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中间环节,“五位一体”正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科学回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是对“五位一体”的继承和发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的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布局,从战略高度推进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及新发展理念这一指导思想。“五位一体”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突出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开放性,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合理成分,体现了开放的原则。“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理论的一次创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⑨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统一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⑩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1

“两个布局”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四个全面”是对“五位一体”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目标,也是“五位一体”的目标,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动力源泉,也是“五位一体”的动力源泉,为“两个布局”提供了动力支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两个布局”提供了法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为“两个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五位一体”没有目标和举措之分,而“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但是在现阶段,“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在内容上是融合的,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层,都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并且都从战略高度推进新发展理念。

“两个布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指导。“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2坚持“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纵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层这些核心要素,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发现,无论是“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始至终都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高度的实践性、科学的整体性、发展的历史性,既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社会主义性质,也进一步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层的显著优势。以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指引,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发展的方向,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层自身内部的系统性架构,实现不同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促进与高速运转,成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现实方法。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实践层

新的思想需要形成、发展和成熟于新的实践,同样,新的思想又将引领开展更加崭新的实践,这是最基本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样,实践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的理论品格。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任何划时代的体系,从根本上讲都立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身长期发展建设以及带领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理论创新就要不断进步,而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相应的理论武装就要跟着前进一步,既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又要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来指导社会实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全部的理论主题和全部的实践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局面。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全党上下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勠力同心,以全新的辩证视野和战略思维,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开辟和成就新的伟大事业,更加全面科学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恰是在这一过程中凝结而成的全部科学理论的精华。在此过程中,它又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容前进,不断开展新的更加伟大的实践,提升各方面制度建设水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实践路径。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制度实践路径,通过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制度实践。通过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制度实践包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设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13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4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政治建设中的制度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不断健全。”15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政治建设中要落到实处,就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发挥协商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保证人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政治生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实践。“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6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7为此,强化制度保障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体系设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制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政策;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18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多次勉励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中国最基本的现实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广袤的大地,通过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形式,真正把当代中国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展示好、表达好,真正把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及中国价值阐释好、传递好。关于文化发展和文化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论述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制度和实践层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昭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应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

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社会建设中的制度实践。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有四个部分的重要内容,即社会民生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能力建设。

针对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等举措,并在不同的场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具体论述,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当前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面临复杂的形势:一方面,传统社会形式和家庭社会形态的解构、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思想、伦理、道德等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各国及人民间交流往来的增多导致不同思想价值观念交互与冲击,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组织等外部作用,譬如宣扬所谓“社会自治”就是“无政府管理”等。这些矛盾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参与,从而构建起一个崭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水平,而这也必然提升了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基本思想的要求。传统的社会建设一直被称为社会管理,而党的十八大以后,正式提出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差别,但其含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治理更加强调系统性、法制化、综合性,强调从源头出发,注重整体的协调,而这也恰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更加协调,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彼此间的良性互动得到进一步强化,社会力量的参与更加广泛,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逐渐步入规范化和系统化,社会内在规范的积极作用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各项基础性的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制度、方针等更加科学全面,落实落地的效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法治思维进一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更加懂得也更加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和途径来维护切身利益。对于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化解,一方面注重法律的外在约束,另一方面注重道德软约束的发挥,不再单纯地以冰冷的条文机械地解决表面问题,而是更加强调在解决表面问题的同时,可以重构感情伦理,进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标本兼治中促进社会和谐。

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正式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并在加强底层设计的同时展开了一系列成功实践。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以及环保督查、环保问题终身责任制的确立等,都在不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新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日趋严格,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对于生态文明相关问题的考核评价也更加科学,生态良好成为新时代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更加注重不同社会群体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与要求,注重协调和促进环境利益与风险的合理分配,注重并加快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水平,将绿色发展理念逐步融入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承担全球环境治理责任,为构建绿色高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这也在更广的范围内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赋予了“美丽中国”新的涵义,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的各项要求,将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推向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息息相关、互相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力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发展的更高境界。


五、四个层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科学体系由价值层、理念层、方法论层、制度实践层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21在这个科学体系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价值层,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着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新发展理念是这个体系的理念层,是价值层的具体化,也是向方法论层和实践制度层的过渡;“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层,是为实现价值层、发展理念层所规定,并对制度实践层提供方法论指导,是连接价值层、发展理念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间环节。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则是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属于前三个层次的最终落实层,是最后一个层次。

第一,人的问题是一切科学体系的核心问题。人的问题是一切社会历史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正因为人的问题居于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层次,才决定了马克思学说的时代意义和在场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原则和方式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根据。

第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脚点在于人民,在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第三,新发展理念和“两大布局”以及制度实践都是围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展开。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自觉创造历史的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物质生活资料不断充盈,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4这个矛盾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战略布局及制度实践都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而这一矛盾的解决也将最终促成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

第四,层层递进的四个层次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讲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他反对一切旧哲学对世界抽象地把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6实践是理想信念的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走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层次结构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真抓实干的实践本色。在确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基础上,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这一历史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新时代这一目标的实现,正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崇高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在当代中国的时代体现,而这一科学体系的四个层次又将这个科学体系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理论转化为现实: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具体理念,是落实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而方法论层则将发展理念具体化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制度实践层最终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落到实处,使前三个层次具体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化五大建设的具体制度和具体实践。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分为价值层、发展理念层、方法论层、制度实践层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科学体系的正当性、合法性问题;第二个层次提出了价值层落实到实践的根本理念;第三个层次回答了第一个、第二个层次的实现路径问题;第四个层次是根据战略布局的要求对前三个层次所作出的具体安排。

*本文是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起点研究”(19CXSXJ3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6页。

②王清涛:《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239页。

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版,第1页。

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8—79页。

⑦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9页。

⑧黄新华:《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政治学说》,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3年第3期。

⑨《五位一体》,载《光明日报》2012年11月25日,第7版。

⑩魏礼群(主编):《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16)》,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5页。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页。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8页。

13《新华网评:“人民至上”彰显城市治理民生温度》,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19-11/04/c_1125191237.htm,2019年12月2日访问。

14《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1/03/c_1125187413.htm,2019年12月2日访问。

15《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 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9-09/24/c_1125035490.htm,2020年3月8日访问。

16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48页。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3页。

18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编):《直通两会201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98页。

1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第3版。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页。

21王立胜、王清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确立》,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4页。

23《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编写组(编著):《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页。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8页。

2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2页。


【作者简介】 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Wang Lisheng,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6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开放时代》2020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