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中国与世界: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67 次 更新时间:2019-09-29 20:26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曙光 (进入专栏)  


七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新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独立自主和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第二阶段是1979-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战略时期,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的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使得中国摆脱了一百年沦为西方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新里程。在东西方“冷战”和西方对中国进行长期的封锁禁运的条件下,中国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四十多个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对中国的长期封锁不但没有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且促使中国发展出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在积极应对封锁禁运、千方百计拓展国外贸易市场的同时,更把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国内市场上面。为弥补“封锁禁运清单”上的物资进口受阻而造成的损失,新中国不得不付出极大的努力加快工业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和研制,加快对本国资源的开发,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避免了新中国在国家经济实力和外交实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受到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的负面影响,避免了二战后很多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依附性发展和被剥夺的命运。西方封锁禁运的最大“成果”,是迫使新中国建立完备的、系统的、全面的、自主的工业体系,即全力构建由重工业、国防工业、轻工业组成的全产业链,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的重要根源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开启了“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格局。无论是引入外资、外贸体制改革,还是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都是不断通过外来因素的引入来促进中国国内的体制改革。中国参与全球化最大的成果。我们参与全球化,并不仅仅是要跟全球其他国家交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中国制度上的变革与创新。


中国在这一时期参与全球化是全方位的,力度很大,涉及的领域很广。中国大力引进外资,当然绝大多数是长期的直接投资,这是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与东南亚国家主要引进短期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外资的引进,我们引进了大量的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的规模在这二十年当中提高了几百倍,中国成为全世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的时期。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漫长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是中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与以西方价值和利益为核心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博弈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做了一定的让步,但是也获得了通往国际的通行证,获得了巨大的全球化收益,获得了国际话语权。中国可以说是几十年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因素,使得中国再也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而是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国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行全球化战略的意识更加明晰,由“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转变为“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在这一时期,中国由全球化的参与者逐渐向引领者转化,中国正在更多地主动地引领整个全球化话语体系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引领一个多元化的全球新秩序的时代,这一全球新秩序,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新时代”的一个主要内容。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国际战略,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都更加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还是国际文化角度来说,“一带一路”都是一个很有张力和冲击力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智慧。“一带一路”是中国营造新的全球秩序的核心理念,其重点是“五通”,即实现机制、基础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理念是“开放的区域主义”,强调的是共享、共建、共商。中国人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天下”和“王道”概念,与霸权思路有着根本不同。“一带一路”是一个以天下主义为基础、以平等关系为纽带、以“互信、互通、共享”为特征的全球战略模式。


当前全球化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开放,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合作,必须继续扩大中国与国际的交往,包括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国将更加深深地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国际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国自己的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的崛起,不是靠封闭,而是靠开放;不是靠排外,而是靠更加具有包容性;不是靠挤垮别的国家,以邻为壑,而是与其他国家共生共赢。中国在文化传统上的极大包容性,是中国未来成为世界大国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从国际视角来看,美国在所谓“美国优先”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向已有的全球化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发起挑战,陆续退出各种多边政治经济贸易协定而更倾向于采用双边谈判,这导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随着英国脱欧谈判的持续进行,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重大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逆全球化特征。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我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强调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强调各国运用多边平台加强平等协商,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实现互融互融互促。这些构想和呼吁都表明,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推行新型全球化,努力与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2012 年11 月,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并进而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被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习近平主席近年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百余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表明中央对于未来一个长时期的全球化战略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有着清醒的构想,对世界发展的未来潮流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新的全球化格局面前,中国根据自己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基于自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从世界长远的发展和繁荣出发,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既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基因在当代的传承,在当代的新的提炼和升华,也是中国在七十年国际交往实践经验的概括,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的新变化。我们要坚持 “新天下主义”,就是新时代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思维和全球化理念,这种理念既要强调公平贸易、自由贸易、市场规则、契约精神,强调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又要强调全球化过程中的公平、正义;要强调对外交往中的新天下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天下主义,要强调社会主义原则、社会责任原则、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原则,树立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理念,从而为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而奠定理念基础,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模式。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进入 王曙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3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画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