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读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97 次 更新时间:2018-12-19 16:56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郑必坚 (进入专栏)  


编者按: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16日至18日在北京开幕。“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际著名智库21世纪理事会联合举办。第一、第二届会议分别于2013年、2015年在北京召开,每届均有40多位世界各国前政要和学术界、企业界领军人物与会。会议的宗旨是在外国人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同时,也让中国人读懂世界。本文作者郑必坚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本文是作者在12月17日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的主旨演讲节选。


12月18日报道“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经举办两届了。在第一届会议上,我讲了“读懂中国”这个主题好,同时指出外国朋友“读懂中国”和中国人“读懂世界”要互动。在第二届会议上,我讲了要“读懂中国”,关键在“读懂中国共产党”。这次是第三届会议,我想强调的是,这三个读懂还要深化,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重点是要“读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认识到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必将带来中国发展的新动能和全球合作的新机遇。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进步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是从哪里出发的呢?是从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的基础上出发的,是从今天我们面临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

40年前,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转折:一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两大历史性转折,一开始就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改革促进了开放,开放促进了改革。改革和开放,实现了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对接,把中国和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改革和开放这样的紧密联系中,中国参与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负责任的一员,走出了一条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非相脱离的、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解决了7亿多人民的贫困问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快速发展而又避免两极分化的宝贵经验,为世界所瞩目。在这条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事物总是具有两重性。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基础,既要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又要看到中国今天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从人民币3600多亿元上升到82万亿元,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第70位上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成百倍增长,但差距依然很大——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6396元,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432元,差距达到2.71倍;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水平还处在世界中低端;中国科技投入增长速度和技术专利注册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核心技术创新在许多方面还很落后;中国消除了7亿多贫困人口,但还有3000多万极端贫困人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一切告诉我们,改革还要深化,开放还要扩大,高速度发展要转向高质量发展,解决了中国人民衣食住行“有没有”之后,还要解决中国人民生活“好不好”的问题。

总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兼有进步和落后两重性的中国出发的。


市场力和创新力攸关未来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要到哪里去?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透明的、明确的。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个称霸世界的目标,而是一个发展自己的目标,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构成威胁。

围绕这样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将在全面加强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国防力、文化力、社会治理力这四大力的同时,把市场力和创新力提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上来。

实际上,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这个大市场不仅在于存量,更在于增量,在于它所具有的市场力。中国有近14亿人口,有180万亿元储蓄余额,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形成的巨大消费能力,有8亿多网民及其对新型智能市场的巨大推动力,还有由新供给激发出来的崭新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同时,这一市场力存在于民间,存在于新生代劳动力的增长中,是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增长力、辐射力、吸引力,也是能够吸引美国和世界各国新技术的大磁场。这样的市场力,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根本内生动力。

中国正在大幅度调整以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战略,一方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争在2020年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另一方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带动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样,一个更大的中国市场将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有可观的生产力、强大的国防力、独特的文化力、举世无双的社会治理力,而今再加上一个现代市场力。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以这五大力相结合为基础的中国大市场的发展,本身就是巨大的战略力量。

与此同时,创新驱动也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创新已经位列中国新发展理念中的第一位。创新人才正在中国茁壮成长。中国近9亿劳动者中有超过1.7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或是具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还有8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近500万名中专毕业生,他们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将成长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在创新中形成中国发展新动能,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亮点。2017年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值已近1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4.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9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国科技在许多重大项目上正在取得突破。这为中国形成持久的创新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新旧动能转换迫切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快速成长的中国经济迫切要求制度改革和创新。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案正在全面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政府正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政策透明度,实行公平公正监管,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打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将在市场力和创新力上做出好文章。


要与世界共建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和世界如何相处?这也是国际社会关心的大问题。一句老话:中国绝不会称霸世界。一句新话:中国要和各国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这里,我想强调提出一点:总体上把握前景,国际大局同样也是“两重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崛起及发达国家再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动荡和各种形式的冲突,包括民粹主义蔓延与国际关系上的霸权主义相结合引发的多方面冲突,又将难以避免。对于这种新形势下“两重性”问题的充分精神准备,将是我们事业胜利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因此,我想以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一句是,我们具有建立在“大市场”基础上的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国际关系理念。由此而形成的吸引力是一种克“难”制胜的强大战斗力。另一句是,我们具有在顺利和困难“两重性”复杂态势下能够熬得过的持久战传统。由此而形成的“忍耐力”,是又一种克“难”制胜的强大战斗力。一个是吸引力,一个是忍耐力,两力合在一起,带来的就是中国持久发展的大力量,也是中国为世界创造的大机遇!


进入 郑必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08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参考消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