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关于大力支持发展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建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9 次 更新时间:2017-09-20 11:30

进入专题: 物联网   核心技术  

王晶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最近出台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规划高瞻远瞩,把中国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产业发展瓶颈与制约因素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到“主要任务”,重点论述了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在 “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章节,三次提到了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二维码感知识别技术。在现状与形势、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三个章节中,多处提及了RFID技术。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高起点谋划物联网发展规划,加快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一、物联网产业竞争的关键是比拼核心技术

物联网产业竞争的核心是关键核心技术。没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就没有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在国家投入巨资发展的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中,如何发展自主核心技术并占领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高地,避免陷入“脱离自主核心技术,一味推进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应用,做得越大,外国企业的机会与话语权就会越大”的陷阱,从而避免新一轮科技浪潮中沦为“IT民工”,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当前,重要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竞争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争”: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已经建立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优势,封杀中国物联网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空间与机会;另一方面,针对迅速发展,前景巨大的中国市场,跨国企业通过加强其核心技术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专利布局来巩固其优势地位,同时通过加快其核心技术在中国市场的产业化进程,以谋求更大的市场地位与话语权。

因此,从国家层面、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层面、产业界、企业界,来共同主动、积极、有创新性地推动我们国家层面物联网核心技术发展战略,并围绕自主核心技术建立产业战略布局,已经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在发达国家有备而来,系统性的封锁与攻击手段的背景下,如果我们的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能力不能快速发展并有效形成产业化,如果我们不能在自主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产业应用标准上采取高水平、高效率的应对措施,那么“中国物联网产业面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抢占未来物联网产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无疑将变成一句空谈!


二、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瓶颈

1、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国家信息安全隐患堪忧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的关键在于“感知”。物联网“感知技术”包含传感技术和识别技术,目前我国除识别技术领域的条码识读技术在全球有竞争力外,其他关键技术还处于劣势。例如,在传感器网络芯片研发方面与世界领先国家差距较大,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80%以上需要进口;在识别技术的RFID芯片、RFID系统安全等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核心技术在其它国家手中。这种技术现状制约了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同时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突破,与自主核心技术产业规模化应用,应成为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也是培植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物联网产业竞争的本质是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之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就没有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在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的突破上,要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强化技术优势,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战略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既可以对我国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形成强有力的保护,也可以有效防范和规避产业竞争风险,谋求产业发展先机与话语权。

一直以来,我国在家电和计算机领域,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每年给国外公司缴纳了数不胜数的专利费,沦为加工厂。现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物联网,必须高度关注知识产权。目前在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布局上,除了在识别技术领域(如条码技术),国内物联网企业(如新大陆)有一定的优势,但多数领域仍处于明显落后状态。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战略顶层设计,现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又是“被动审批式”的,这与物联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明显相背离的。

3、缺乏产业标准

目前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可大体分为基础标准、应用标准和编码标准三个部分。由于在基础标准方面功底薄弱,加上制订物联网标准的职能涉及到多个部门,作为物联网产业顶层设计重要组成的国家层面物联网标准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但很多地区和部门都在加快物联网应用和建设,如电力、铁路、农业等行业,各自摸索物联网,建立自己的体系模式,互不相通,这必然影响到物联网的健康发展。物联网的特点就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标准体系统一是一个重要前提,否则,长此以往,物联网就会变为“勿联网”了。

另一方面,产业标准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这对中国物联网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围绕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器件、产品与示范应用标准的出台,应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培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高度重视。

4、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在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要倡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目前物联网创新体制上的问题仍然表现在产学研“三张皮”互相分离。

物联网作为新兴技术产业,其发展有赖于高度活跃的技术创新与一大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但现有的技术创新体制仍然将重点放在研究机构上,而不是在企业上。在这次4万亿的关于科技创新支持计划中,许多经费流向科研院所,企业获得的科技创新与研发资金较少;二是在科技成果申报中,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技术申请不够重视,许多企业只好与科研院所共同联合申报,才能获得较高的评价。

5、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有待扶持

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长周期的过程。一方面,一项好的自主核心技术是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与长期的投入与坚守;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成功只有在市场上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本质上就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

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光靠企业一家之力难以形成,国家应该通过政府工程和项目来引导、带动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应用。这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政府通过宣传、引导和扶持自主创新技术和转化成果,帮助企业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国家应重点专项支持企业产品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应用推广,使得自主核心技术的发展与物联网产业布局和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机结合。

我国在农业、食品、交通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由于政府采购优先使用国内民族品牌和国内自主创新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联网的技术发展。,通过政府采购对企业的扶持要比政府仅仅给企业小额研发费用有用的多。但,一些部门和集团往往忽视国内自主创新产品,这放慢了物联网的应用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快物联网的发展,还必须通过政府投资示范应用工程,带动行业广泛的应用,让物联网发展真正获得商业驱动力,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行政推动。


三、如何发展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

1、实施以二维码为主的物联网技术路线

“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的关键在于“感知”。通过“感知识别”技术,利用无线通信和智能终端处理技术,在行业应用和消费应用中,实现智能化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关联和处理,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而正如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反复提及,以条码(Barcode)与射频(RFID)为两大类主流技术的感知识别技术,其自主核心能力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根本性与关键性的问题。

同为感知识别领域的重要载体技术,RFID具有可重复“写”入、一次多个目标读取、穿透读取与定位功能(主动式RFID)等重要特点。而二维条码尽管存在识读有方向性要求、载体信息不可改写、信息容量较RFID小等局限,但由于其低成本、可制作性、可依附性(特殊表面应用/微小物品应用)、抗电子干扰性、可传输性(图像外在、传输无空中协议),成为其他电子载体不可替代的关键感知识别技术。目前二维条码已经在全球范围形成了较为完整统一的标准,二维码的图形特性,将使得信息交互更加安全、简单,尤其是其对于智能手机,只需安装软件,便可以变为二维码的承载和识别设备,承担二维码信息传递、交互、转移、识别认证等重要功能,由此为物联网在消费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极其便利的条件。目前二维码已经在电子凭证、移动电子支付、跨媒体介质、动物与食品溯源、票据防伪、公文流转等众多领域形成示范应用。

在二维码与RFID的自主核心技术发展上,由于我国在RFID领域起步较晚,在RFID空中协议与关键技术方面,几乎为国外所垄断。尽管这两年国家加大投入,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在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跟随者的地位短期难以改变;与RFID相比较,中国在二维码核心技术上与国际水平完全同步,2010年更是率先在国际上推出了物联网应用二维码解码芯片。为中国物联网感知识别技术赢得了宝贵的领先技术优势与产业话语权。有专家表示,在PC时代,曾经是INTEL的CPU芯片决定了当时的技术走向与产业趋势;而在物联网时代,二维码解码芯片将影响着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同时,实施以二维码为主的物联网自主核心的技术路线,对于我国信息安全意义重大。未来,

随着政府和行业部门信息传达交换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信息安全就会受制于人,全面推行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解码芯片技术,将会极大的提升我国信息安全水平。

2、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扶持保护力度

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焦点将是知识产权与标准之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布局与标准建设。

一是建立关于物联网知识产权绿色通道。随着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的海量增长,有效专利的市场价值及影响力也日益上升, “一件中国专利大于一件美国专利的经济价值”很快将变为现实。

从创建国内物联网产业的良性发展环境和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的角度看,当前应对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专利提高到国家层面主动性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布局,以及注重专利布局完整性、有效性以及时效性的战略高度。

现有的“被动审批式”绿色通道,无论在布局策略的主张,布局完整性、有效性与时效性的注重,以及资金支持的力度和指向性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与工信部、财政部的联动机制,在现有专利审批的基础上,开辟围绕物联网核心技术的专项知识产权布局快速审查、授权与资金资助绿色通道,变“被动”为“主动”,从国家层面建立中国自主物联网核心技术专利快速布局形成机制,合力抢占知识产权制高点。

二是出台物联网知识产权海外专利布局扶持政策。在物联网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关键环节实现和发达国家对等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专利布局,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现阶段国家在海外专利的资助政策是2009年设立的“中央财政设立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对国内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择优给予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推进了以中小企业为对象,PCT途径申请海外专利的数量(申请量从2006年的3942件上升到2010年的12337件)。但同时应该看到,PCT海外专利的申请数量上升与“实现中国自主物联网核心技术、产业关键环节的高水平国际化知识产权专利布局”的目标相比仍差距甚远。现有的海外专利资助政策在推动高水平海外专利布局上,无论是在资助对象、资助方式还是在资助的力度与指向性上,严重不匹配。

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信部和财政部应对现有的海外专利布局资助政策进行完善,在资助范围上放开仅限于中小企业的限制,在资助类型上同时加大对PCT申请以及直接向海外申请专利布局的资助力度,在资助形式上增设“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产品和应用上的海外专利布局专项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知识产权理念与方法,。

3、在海西区建立以二维码技术为主的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全面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以企业为主体,以核心技术创新为主线,创新商业模式,整合两岸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产业联盟,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同时,总结经验,为国家物联网战略提供经验和决策依据,并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示范。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合理规划物联网区域布局,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结合现有开发区、园区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按照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以点带面推进产业长期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初步完成我国物联网区域布局,防止同质化竞争,杜绝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四、成立示范基地的积极作用

早前,国家已经在江苏无锡成立“物联网感知中心”,聚焦传感技术进行全国的战略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凸显。由于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都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关键,在识别技术领域上我国缺少一个同等级别的国家基地中心,其规划布局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建议国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成立“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

1、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市场,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政府一直强调“促进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国家在无锡成立的“物联网感知中心”侧重在传感技术领域。在推进建设过程中,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商业推广和行业应用较为艰难,在应用上有所不足,物联网的应用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打开局面。与之相反,在国内物联网先行先试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在识别技术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发展、典型行业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识别技术的国家级示范应用基地,加快物联网的应用推广。

“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窗口,一方面通过在国家层面规划布局,着眼识别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开展对知识产权的全球化布局,推动国家建立制订物联网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体系。更重要的是“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重点强调物联网创新技术的应用,探索建立物联网政府示范应用工程,以切实落实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2、加快两岸物联网产业的合作互补

目前,两岸经济各有其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台湾经济在市场化、企业管理和国际市场拓展与产业化能力上,有比较优势;在物联网发展理念、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应用空间上,大陆有优势。所以,两岸的经济互补空间巨大。通过建立“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可以建成两岸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的合作平台,加快两岸科技人才互动与经贸往来。

3、攻克以识别技术为主的物联网高端技术

如果说“物联网感知中心”,主要是在传感技术进行全国的战略规划布局,那么“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主要是识别技术的研发基地和示范应用基地。在国家支持下,发挥福建识别技术发展先行优势,继续攻克物联网高端技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战争中,实现中国识别技术领域的突破,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确立全球领先的产业发展优势。

4、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制订

知识产权战略是物联网产业培育中的核心要点。在产业发展之初,就要形成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抢占物联网技术制高点。我国应拥有自己的物联网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物联网企业和品牌。目前物联网发展刚刚起步,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可以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物联网企业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审批进度,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对于物联网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申请,由国家直接给予专项资金。中国自主核心技术走出国门,形成产业优势,不光是企业的事,更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事,国家应该大力支持。

同时,“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可以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和知识产权布局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巨大的应用市场,积极推动和发展行业应用标准,从而推动建立物联网产业标准化,从技术独立走向标准独立,真正主导物联网产业话语权。

5、建立物联网政府示范应用平台

在攻克技术,建立标准的同时,应该加快物联网商业应用。“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将建成一个物联网应用的平台,在多个领域推进物联网应用,如食品、交通、移动电子支付、票据防伪等。

建议示范应用平台从两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解决食品安全,建立食品溯源体系,通过对食品从种植(养殖),运输,生产,市场到餐桌的全程溯源,用技术的手段实现对各监管部门的有效无缝链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使百姓在不增加消费成本的前提下享受安全的食品。

二是解决群众买票难和出行难。通过物联网应用,建立便民物联网火车票务系统。充分利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融合电子商务技术、二代证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3G等技术,协同全国火车票票务中心系统、银联卡系统,推出综合便民票务信息平台。

6、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物联网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是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物联网自主创新体系,产学研共同配合,加大对物联网高端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

加大国家对“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示范应用基地”物联网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建议将奖励和拨付给企业的各项奖励金纳入免税范围;物联网企业进行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再投资实行退税制度;调整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项目的范围及标准,允许物联网企业将用于技术开发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改良的有关费用能够全部进行加计扣除。


王晶,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


    进入专题: 物联网   核心技术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02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网2012-03-13,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