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中国经济学者根本没有任何盲目自信的理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8 次 更新时间:2017-06-02 09:52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学者  

夏斌 (进入专栏)  

【编者按】

5月29日,第三届思想中国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夏斌,对中国经济学家如何做出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提出建议,因为中国经济学人置身于当下中国经济大发展、时代大变革的便利条件中,有机会也有义务做出高水平的理论贡献。以下是夏斌的演讲实录: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解释中国经济现象已成为解释世界经济现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中国的经济理论界近十年来,不仅在总结中国近4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经验方面,而且在基于中国实践对经济科学的探索和创新方面,都付出了辛勤努力。然而,由于认识的差异,对于如何去发展和丰富经济科学,存在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也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在科学创新包括经济科学的创新中,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这两种倾向,往往是理论创新中最需要克服的倾向。

从经济学史和经济史关系的角度看,在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在大国兴衰更替时,往往是经济思想或学说争论最为活跃的时期,也容易产生新思想、新学说。中国14亿人口的大国、近4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不小。特别是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自2009年来连续八年第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

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已历经10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对这一系列经济现象如何解释?一国经济的崛起,未必一定带来该国经济学的繁荣,出现经济学的大师。但是,中国学者身临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心,近距离接触中国丰富的经济实践,容易获得一系列经验观察材料,起码对学术探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因此,我们应有理由相信,中国学者只要摸准经济科学前沿的脉搏,真正埋头钻研,创新理论是有希望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相反,理论创新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甚至需要有灵感,盲目自信是要不得的。科学是人类知识不断发展、不断累积的结果。自然科学中,热力学、光学、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都是基于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学中,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说正是科斯熟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分析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必要条件不足”中发现了理论创新的空间,进行了理论创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出于研究社会展规律之目的,基于古典经济学者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观的基础进行了理论创新。马克思是博览群书,深谙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他甚至对自己反对人物的思想著作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创新。

今天,中国经济学人要想理论创新,只有在大量阅读,了解不管是主流的、非主流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流派学说,才有可能有所创新,才有可能成思想精粹之集大成者。在这方面,恰恰近十几年来,国内在政策上、应用研究重于纯理论研究的社会学术风气下,中国经济学者根本没有任何盲目自信的理由,只有奋起直追的压力。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在组织推动全社会经济学术研究的同时,基金会每年还评选“中国经济学奖”和“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去年,遴选钱颖一和许成钢为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奖者。经济学界和整个社会反应较大,反应较好。

最后,我们希望,社会各界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机构能和我们一起,在为推动经济科学在中国的繁荣,为实现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留下当代中国人的声音这一梦想,共同努力,有所贡献。

(本人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订)



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学者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5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