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趣谈欧洲债务危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1 次 更新时间:2011-12-21 09:45

进入专题: 欧洲债务危机  

江时学  

与我们的朋友肩并肩

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如墨西哥1982年的债务危机、墨西哥1994年的金融危机、东亚1997年的金融危机、巴西1999年的金融危机和阿根廷2001年的金融危机)基本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得到解决了,而希腊债务危机已近两年,却还见不到“隧道尽头的光线”。

其实,希腊债务危机之初,问题的严重性是有限的。如果当初欧盟立即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事态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批评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老大”应对希腊债务危机不力。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11年9月17日)发表的一幅漫画是这样批评德国和法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说道:“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朋友肩并肩站在一起。”然而,他们只是与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的外衣“肩并肩”,帕潘德里欧本人早已跌入下水道,露出地面的仅剩下他的头顶。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德国和法国不向希腊等国提供更多的、更及时的援助?

这一问题的答案与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在德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甚至包括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民众普遍认为,想当初,希腊人在政府的高福利政策下寅吃卯粮,过着舒适的生活,通过做假账进入欧元区;如今遇到了债务危机,却让勤俭节约的其他国家人民来为希腊偿还巨额债务。这样的“道德风险”显然是不能接受的,默克尔和萨科齐等政治家当然不会无视选民的意见。

德国《图片报》(Bild)曾在2010年3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访问德国以前发表过一封挖苦和讽刺希腊人的公开信:

尊敬的总理先生:

如果你读到了这份报纸,那就说明你进入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你到德国了。

在这里,人们工作到67岁才退休,公务员也不再有14个月薪水的待遇。

在这里,没有人需要为及时获得一个医院的床位而行贿1000欧元。在这里,对那些不幸找不到丈夫的将军的女儿们,我们不会给予补助。

在这里,加油站都有收银机,出租车司机都会给乘客发票,农民不会为了诈取欧盟的补贴而谎称自己种了几百万棵橄榄树。

德国也有很高的债务,但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那是因为我们起床早,并且工作一整天;因为我们在经济好的时候,就想到了经济也会变坏;因为我们的工厂能生产出全球畅销的好产品。

尊敬的总理先生,你今天所在的这个国家把无数的游客和钱都送到了希腊。

我们希望能和希腊人成为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自加入欧元区以来已经给了你们国家500亿欧元。

这就是我们写这封信的原因。

《图片报》编辑部

附:如你想回信,我们已经附上了一个贴了邮票并写了回信地址的信封。当然,我们这样做是想帮你省钱。

令人欣慰的是,默克尔和萨科齐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表示,欧盟将齐心协力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尽快解决欧洲债务危机。

勒紧裤腰带

面对希腊等国的危机,欧盟和IMF给出的“处方”是“勒紧裤腰带”,大力紧缩政府开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政府除了在公共部门实施裁员、减薪或私有化以外,还要在全社会削减社会福利,增加税收。

但这种反危机措施的副作用不容小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11年7月2日)刊登的一幅漫画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在医院里,“债务医生”在为希腊注射“财政紧缩”针剂时,希腊痛得哇哇大叫。而医生却说:“迄今为止,疗效不错。”在候诊室里,当护士问哪个国家愿意打一针“财政紧缩”针剂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面面相觑,相互推让。

在一定意义上,摆脱危机的有效手段和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实现经济复苏。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增加投资、扩大消费、推动出口。而欧盟和IMF的“处方”仅是“勒紧裤腰带”,这样的反危机措施显然不能造就实现经济复苏的“三驾马车”。

在“勒紧裤腰带”的过程中,许多人失业,绝大多数人收入水平下降。因此,在希腊等国,各行各业的罢工和民众游行示威几乎从未间断。

令人遗憾的是,“勒紧裤腰带”之类的反危机措施使希腊等国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没有外部救助,这些国家难以走出困境;要得到这些救助,它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财政赤字降低到一定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施的紧缩导致经济增长毫无动力而言,社会冲突也日益严重;经济得不到复苏,就只能继续依赖外部救助。

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部主任艾尔文·斯特尔泽认为,大西洋两岸都已认识到,仅仅依靠紧缩是无法解决债务国问题的。他还说,欧洲国家实施紧缩政策的经历表明,削减开支和增税将极大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以至于经济的缩小比财政赤字的缩小更快,从而使财政赤字相对于GDP的比重上升,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7期

    进入专题: 欧洲债务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43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