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伟:为什么执行死刑在美国要等这么久的时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86 次 更新时间:2011-03-07 22:05

进入专题: 死刑  

周大伟 (进入专栏)  

今天,很少人会想象得出,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执行死刑的过程曾经是一种大型的公开露天表演。

1913年的一天,美国密西西比州,有将近5000人像赶集一样前往一个名叫斯达克维勒的小城 —— 他们是去观看两个黑人被执行绞刑。行刑现场为前来观看的人们准备了免费的三明治和包括柠檬汁、苏打水在内的软饮料,当然还有若干位政治候选人歇斯底里并慷慨激昂的演讲。行刑结束后,5000多人开始轻松地享用他们的午餐,在这座只有2000左右人口并盛产棉籽油的闲适小城镇上空,此时正回响起从未有过的陶瓷器皿和金属刀叉之间的碰撞声。

不过,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法律界,大概再也找不到比死刑的变化更富有戏剧性的事情了。今天,美国的大多数州虽然保留了死刑,但真正被执行的死刑数量却少之又少。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美国的死刑犯大多数不是立即执行。有些死刑犯,从判决到执行常常要等很多年,甚至老死囚室。据统计,美国一个死刑罪犯从判决死刑到最后执行死刑平均要花11年时间,个别案件多达几十年。

1948年6月25日,一个名叫凯瑞 .切斯曼的人被加州法院判处死刑。但是,在判决作出后,他在死牢里等候了将近12年,其间,他竟然在牢房里写了三本精彩的书,以至于包括比利时皇后、音乐家布鲁诺和梵蒂冈神父等人,都前来呼吁法庭能放他一条生路。不过,最后,他还是在1960年5月2日在毒气室中被执行死刑。

卡拉•塔克是一个被德州法院以谋杀罪犯处死刑的女犯,1983年她和男友曾以及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一男一女。在狱中,她皈依了上帝并真心悔罪,她几乎成为一个连地上的蚂蚁都不愿意踩踏的善者,还嫁给了监狱牧师。许多人被她感动,甚至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写信给当时任德州州长的小布什,要求他废除塔克的死刑。但是,在被判处死刑16年后,她还是于1998年2月3日傍晚在得克萨斯州的亨茨维尔监狱被注射毒针处死。

为什么处死一个罪犯要等这么久的时间呢?

以我个人的思考和观察,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美国法律为死刑案件设计了多轮上诉复核程序。美国社会认为,即使是死刑犯,其人格、人权仍需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所以应该给予死刑犯们最大的机会去纠正可能的错案。美国的杜克大学曾经有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在花费纳税人支付的费用上,美国的死囚犯比一个判处20年徒刑的囚犯要高两倍。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开支,就是每个州都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专为死囚辩护的律师团。他们的责任是协助死囚犯进行向上级法院的一轮轮上诉。在一切程序走完之后,根据美国宪法,总统还有赦免罪犯的权力,不必提供任何理由。各州的州宪法也有类似的规定,死囚可以要求州长赦免。

主张废除死刑的人们,常常一厢情愿地相信,死刑对于那些罪犯们来说,并不比长期监禁更具有威慑力。至今为止,世界各地的有关犯罪率高低和死刑存废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数字,也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那些被关在死囚牢房的罪犯们,他们不停地更换律师,从一个程序上诉到另一个程序,从一个法院申诉到另一个法院,目的大致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办法能继续活下来。

第二、由于宗教氛围导致的“恻隐之心”,也在死刑问题上发挥着无形的作用。有一些美国人反对死刑,是从宗教的角度出发的,就是人类社会不能“扮演上帝(play God)”的角色,只有上帝才有权力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即便是那些在罪犯被定罪时站在法院门外高喊着“杀了这个畜生”的人们,当真的要对这些罪犯执行死刑时,也不免有些心慈手软。有人可能还记得美国电视剧《越狱》里那个监狱典狱长的台词:“无论死刑是否正义,但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值得庆贺,今天(执行死刑)的气氛不可能欢快”!在美国,在一个罪犯被执行死刑那一天,街头有人挂横幅、放鞭炮这类事儿,大概很难再看到了。

第三、对冤案发生的强烈忧虑。美国刑事审判的一个很大困扰,就是有许多案子是有争议的。美国的宪法修正案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例如,不能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在陪审团定案的时候,必须严格根据“超越合理怀疑的证据”,陪审团必须对判决取得一致意见,等等。由于严格禁止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享有包括沉默权在内的各种权利,几乎大多数案件没有罪犯的直接口供。许多死囚犯直到执行死刑的时候,仍然坚持说自己是冤枉的。许多案子,就像著名的辛普森案那样,谋杀案可能是没有目击证人、甚至没有凶器这样的直接证据。判决只能是陪审团根据呈堂的合法证据衡量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尽管如此,仍然不能绝对保证没有冤案。一旦人头落地,便覆水难收。尤其是,DNA技术被应用于刑事鉴定后,不少死囚都在美国各州被无罪释放。因此,死刑执行程序显得更加审慎而严格。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这些都是难以理解并被认为是多余而无必要的。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却是其中程序正义理念的诸多精髓。

(这是作者应邀为《法制日报 – 法治周末》撰写的专栏文稿,每周一篇,约为2000字,每周五出版)

进入 周大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死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22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