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户籍制度改革本来不是难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10 次 更新时间:2011-09-15 18:45

进入专题: 户籍制度  

党国英 (进入专栏)  

按现在的户籍制度,一个农村孩子在读完大学后,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怀揣户口卡的人,也即一个“黑人”。

一个学生在进入国家普通高校时,由大学接收他的户口,入了大学的集体户籍,而不是大学所在的城市居民户籍。又按有关法律规定,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但法律同时又规定,一个户口是农村的人,在他的户口转入城区城市时,村集体可以收回他名下的承包地另行发包。所以,如果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想要在毕业时重新落户到原村庄,很可能被拒绝。当然,国家没有禁止村集体接纳返乡的大学生,但如果这个村集体有很大的所谓“集体福利”,而村领导又不是大学生的亲爹亲妈或三姑六姨,就会拿一大堆理由拒绝这个大学生。

这个大学生所在县市难道就不能接受这个大学生,并给他注册市民户籍么?好像也不能。派出所会提出一个最难达到的要求:你在市区必须有固定住所!可怜的大学生刚出校门,他没钱租房,更没钱买房。他当初呱呱坠地时落在了乡村,只有那里有他爹娘的房子。

这个大学生自然会骂娘,会愤怒。不过,这个大学生如果能想到比他还命运不济的农民工,也许就会平静许多。保守地说,在中国所谓的农民工中,有10%左右的人在城市有固定住所,且不是违章建筑,还在城市尽了纳税的义务,但他们照样没有城市户口。

让我们幻想另外一种情景:

第一,这个大学生的爹娘虽然是农民,但他们在人口登记的权利上与城里人一样,只不过他们是“城外市民”,职业是农民。

第二,这个大学生的爹娘虽然是“城外市民”,但他们没有给政府添太多的麻烦,没有造成政府多大的财政负担;他们的收入不多,只享受了政府补贴之下的基本医疗保障和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障。城里的穷人也是这样,而那些城里的有钱人要有高的保障必须购买商业保险,若他们不是政府雇员,这个钱按照法律由他们自己和老板掏腰包。对此,这个大学生的穷爹娘并不嫉妒。

第三,这个大学生在家里时享有的土地承包权是永久产权,不因为他上了大学就被什么人夺去。他大学毕业若找不到工作,可以耕作这个土地。

第四,若这个大学生在毕业时不想务农,他可以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或者干脆卖给他人。他还可以在退出村集体时,把自己的那份“集体福利”货币化,换一笔钱。这样,他有可能拥有在城里买房的首付款。当然,前提是中国城市房市不是世界上最贵房市之一。

第五,人口登记制度的基本规则是按人的常住地注册户籍,这个大学生住在那里,户籍登记就在那里。他没能力成为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笃定有能力在家乡做一个常住人口,因为那里有他爹娘的老宅。

第六,这个大学生若一时找不到工作,他可以领失业救济金,但政府会考虑他的地租收入,扣减他一部分失业救济金。这个大学生在职场竞争中终究会找到一份工作;他不愿意长期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度日。要知道,现在农业领域的雇工,日工资也多在80元以上。

这个大学生要遇到以上的制度,需要多大的造化?按说不需要。设计上面这样的制度,既不需要反腐败,也不需要送干部到哈佛大学学习,平常智慧、平常事业心就够了。

也是平常智慧,会对上面的制度的可操作性提出一些疑问。但解开那些疑问还是需要平常智慧。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本来不是难事。可怜这位发帖子的农家出身的大学生,学了一肚子高深的知识,却过不了低于平常智慧含量的制度的坎。当然,这不是他的错。世事就是这样,智慧往往苍白无力。

写到这里,我的乐观主义神经又诱发了脉冲电。这个户籍制度用不了五年就会全面刷新。公安部官员早已透露过开明的想法,现在需要地方政府大胆创新。而现实是,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争户口”的时代。在竞争的作用下,即使傻到家的地方领导也不会抱守残缺,一条道走到黑。我更乐于相信市场的力量。

进入 党国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户籍制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514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1)

逻辑创新举例谈 贵文(爱思想网:杜国平《逻辑思维——创新引擎》)的中心思想是讲逻辑思维对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其逻辑思维则是专指的形式逻辑,且形式逻辑又重点落在“三段论”上。如此思绪应属据实可考层面的观点。可惜的是纵观贵文贵议,却一直只是停留在抽象性的论说范畴,而没有相关的实例演证。这样“空对空“一样地想法,如果读者缺乏三段论与创新思维紧密相联的知识素养,就很难不陷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思考尴尬,到头来很可能依然对人们增长创新思维的能力很难产生多大帮助。 就贵说“逻辑思维促进创新思维”而言,结合敝人长期相关的思考实践来讲,倒是有话可说。我的体会则主要集中在形式逻辑的规范定义(促进创新思维的)方面。比如民主政治的创新思维就是。首先,我们不能停留在现存民主政治的一些表象性事物(如多党制、普选制、公决制等)来照搬照抄搞我们的民主(实质属民主陈见)。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民主政治的全部现象(还有城邦制、议会制、投豆制等)都拢集起来,抽取其共同原则,拟订出民主政治的定义:民主是让投票多数拥有抉择权的管理方式。 有了这样的民主定义,就意味着有了民主建构(想象、创新)的思想基础(边界、范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提出的制度架构与之相符,那它就一定属于民主。具体怎么建构呢?这里应该尽量全面地考虑,以适宜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人情世故的诸多方方面面的特点,最后推出初步的思路。敝人1994年曾有拙文《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特点》即是为之努力的结果。挈其主要内容为五点。一是由下而上(先从省市以下搞民主)。二是先急后缓。三是先党内后党外。四是先监委(纪委)后党委。五是搞活内部思想园地。 另外,贵文中引述爱因斯坦有关发展现代科学的两大原因之观点,似乎也应有所置疑。我个人认为,爱氏提到的形式逻辑思维和实验论证方法的两条还不够,全面地看,这两点的作用(功能)实质还只是解决一般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层面的需要,它们呢并没有触及更深层面思想观念之先进性问题。思想观念怎么才先进(或者落后)?具体讲,就是要抱持求真务实独立平等自由奉献等(而不是求书唯典依附等级自缚索取等)思想意识。且如此先进思想往往都蕴含在一定精神信仰里面(落后思想往往在世俗观念文化中)。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