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主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9 次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9

进入专题: 二十大  

陈理  


大会的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统领大会报告的总纲。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宣示了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段重要论述,向党内外、国内外庄严宣示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对于统一思想,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宣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旗帜就是方向。举什么旗,决定我们要走什么路,要朝着什么目标前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报告在大会主题中明确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在大会的主题中,突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对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导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明确宣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引领中国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明确宣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是我们党能够应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史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确保党始终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党的伟大精神的集中反映,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志不改、道不变的精神特质。中国是一个大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带来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国内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踔厉奋发,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勇毅前行,意指勇敢坚毅地向着既定目标奋勇进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紧紧扭住党的中心任务不放松,始终保持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高歌行进的精神状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 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风雨无阻、百折不挠地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明确宣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响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进的号角。

中国( 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局部(2022年6月8日拍摄的无人机照片)。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明确的目标任务。比如经济建设方面,增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政治建设方面,增加“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文化建设方面,增加“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社会建设方面,增加“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增加“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国家安全方面,增加“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规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宏伟的蓝图。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刻论述了关于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并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进一步规划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和行动纲领。比如,把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国家安全分别以专章的形式进行全面部署,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

(来源:《旗帜》2022年第11期)


    进入专题: 二十大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66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