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斌:教育扶贫才能真正阻断贫困延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3 次 更新时间:2017-10-27 16:54

进入专题: 教育改革   精准扶贫  



教育不应该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首先应该做到的是雪中送炭。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而言,惟有教育才可能激发出其自身的潜力,并产生改变命运的长效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根据“十三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补短板”的规划。会议确定,整合存量财政资金,支持各地改善贫困县义务教育突出“短板”;完善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体系;实施职教圆梦计划,让贫困学子掌握实用技能,脱贫致富、服务家乡。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番通过的教育脱贫规划,盯紧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基本面,以贫困家庭学生作为精准帮扶的对象,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义务教育重在全面普及,以夯实教育受众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则在提高民众基本素质的同时,打开了这一群体融入经济社会的门径;而扭住贫困学生这个特定对象,不仅可以改善其自身处境,也会带动整个家庭的脱贫致富。

循此路径,各级政府理应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时代的责任感,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状况,帮助贫困人群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获得一个社会人起码应该拥有的平等与尊严。这是一项德政工程,也是迫在眉睫的要务。因为,一代代人每天都在长大,任何迟疑和耽搁都将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得到深广的开掘。然而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仍存在着布局不均衡、机会不公平以及政府责任不到位等严峻问题。特别是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教育缺失仍是导致现实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越穷,越认识不到、或者无力让下一代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很难彻底拔掉穷根,这几乎成为一部分贫困民众的家庭宿命。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关注着“小马云”范小勤。从媒体报道可知,这是一个典型的“失能”家庭,全家人都浸泡在苦水里、让人看不到希望:父亲年轻时因蛇咬被迫截肢而成残疾,母亲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又不幸被牛戳瞎一只眼睛。奶奶83岁患老年痴呆症。尽管当地政府将其列为精准扶贫的对象,但如果只限于经济帮扶,他们也只能是“活着”而已,根本的出路仍在于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事实上,无论是与马云撞脸而备受关注的范小勤,还是此前媒体报道往返“天梯”艰难求学的大凉山儿童,他们能够出现在公众视野,毕竟还是个别现象。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大量像“小马云”、天梯儿童一样的贫困子弟,他们的生存境遇和教育状况令人揪心。

来自东北师大一项针对全国12省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教学点在学人数达402.5万,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1%,尽管教学点在学人数总量不大,但却集中着贫困程度较深、无力送子女进城上学、处于社会“后20%”弱势人群家庭子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人群,是教育现代化最难啃的“硬骨头”。何况,相当数量的农村教学点也存在师资流失、教育水平低等问题。

教育不应该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首先应该做到的是雪中送炭。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而言,惟有教育才可能激发出其自身的潜力,并产生改变命运的长效作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孩子的教育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也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未来的前景。

在教育资源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政府责无旁贷。经济发展不是目的,民众心智的健全、教育的完备才是长远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以往,每每涉及到教育,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大摇其头,嚷嚷没钱;而另一方面却热衷于兴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大吃大喝、贪污腐化。更有甚者,明明是公共产品,很多地方却有意扭曲变异,把教育办成了高门槛的敛财事业。

凡此种种,在加剧特定人群贫困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在一些“撤点并校”严重的地区,有群众反映,当地教育的普及甚至还赶不上民国时期。这样的状况显然是有问题的。即便从一个国家劳动力的供给看,“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普及,民众素质难以提高,国家工业化、信息化需要的劳动力就没有保障,这样的忽视不仅短视,也是危险的。

财政资金本来就应该对教育倾斜。当下,中央的政策规划已经很清晰,惟愿各级政府在落实过程中扎扎实实,而不是虚浮飘忽,或者又在具体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玩数字游戏。教育不仅是一项政府工作,更是一项志业,非有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不可能搞好这项志业。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真正从国家民族人民长远发展的层面,强化治理,力求实效。

早在上世纪初叶,“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就坚信,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世界上最宝贵的矿藏就是“脑矿”。他说:“劳苦大众所需要的,不是脑筋,而是机会,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不是不可教,而是无教。”一句话,教育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只有让这个国家的贫困儿童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救赎。


    进入专题: 教育改革   精准扶贫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18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凤凰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