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今山东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最新文章
- 李竞恒:孟子思想与克服“时间偏好”2023-03-23
- 梁涛:孟子“道性善”,为何打动了滕王子?2023-03-08
- 周磊:孟荀之间:罗钦顺思想的内在张力2023-02-07
- 鲍鹏山:孟子的心性论——中国人信仰世界的建构2023-02-03
- 李景林:道与学——孟子圣道传承论及其现代意义2023-02-02
- 刘悦笛:美国超验主义与儒家世界观——孔孟与爱默生的深层对话与介入重2022-12-24
- 王充闾:遗编一读想风标2022-12-23
- 刘瑾辉: 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2022-12-07
- 李春颖:所禀即所值:朱子解《孟子》性命之辨章2022-12-04
- 陈明:王船山对孟子大体、小体之辨与“践形”之学的重释2022-12-04
- 廖晓炜 朱燕玲:可以与能:孟、荀对道德行动的不同解释2022-10-18
- 张礼永:师者 道也——孟子师道论之探微2022-09-22
- 曹巍巍:成圣之机:孟子升格因素的多重考察2022-08-19
- 张伯伟:散文研究去向何方2022-08-08
- 莫天成:孟子王道思想发微——以朱子的阐释为中心2022-08-07
- 任强:儒家法哲学的正统和异端——孔子、孟子与荀子之间的传承与背离2022-07-30
- 李振纲:比较视域中的孟庄心学2022-07-26
- 向世陵:“仁术”义辨 ——以孟子和朱熹的诠释为据2022-07-16
- 景海峰:亲亲之感与同类相感——从《孟子》看情感儒学的分疏问题2022-07-11
- 陈乔见:孟子“义”论:在心性中寻求普遍道义2022-07-02
- 蒙培元:也谈《孟子》里一处标点2022-05-22
- 蒙培元:仁民爱物——孟子2022-05-16
- 魏衍华:《孟子》国家治理之道要义2022-05-13
- 蒙培元:关于良心、良知2022-05-07
- 萧延中: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2022-05-02
- 蒙培元:从孟子“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2022-04-25
- 陈来:儒家的政治思想与美德政治观2022-04-18
- 李存山:孟子性善论的意义2022-03-24
- 裘兆远 刘培功:孟子“民本”思想的三个面向2022-03-24
- 陈峰:《孟子》《荀子》引《论语》考论2022-02-19
- 李季林:孟子“性美论”的美学思想2022-02-09
- 宋立林:孟子性善论的五重层次2022-01-20
- 王新野:《庸》《孟》与《易传》2022-01-02
- 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2021-11-11
- 陆建华:孔孟之间的儒家人性世界2021-11-03
- 满新英:《孟子》中的规矩之道2021-10-27
- 裴宜理 余锎: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2021-10-06
- 蓝法典:《中庸》性论的价值缺失与权力指向——从《庸》《孟》互诠的遮2021-09-09
- 张世英:旧友重逢话孔孟之别2021-08-03
- 杨伯峻:我和《论语译注》《孟子译注》2021-06-27
- 李华:从孟子思想流布看秦汉文化选择与价值重构2021-06-19
- 李世平:孟子性善的内在理路2021-06-13
- 李景林:孟子的道统与学统意识2021-05-23
- 黄玉顺:天吏:孟子的超越观念及其政治关切2021-05-14
- 陈嘉映:性善与向善2021-05-06
- 刘笑敢:取向、入径与科学启示:孟子人性论研究的再思考2021-05-05
- 黄玉顺:孟荀整合与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2021-02-24
- 谢文郁:善的问题:柏拉图和孟子2020-06-08
- 刘笑敢:中国哲学的取向与入径——以对孟子性善论的研究为例2020-02-07
- 陈行之:孟子很幸运2020-01-29
- 牟宗三:宋明理学演讲录2019-09-24
- 任剑涛:孟荀之外的第三条儒学进路2019-09-15
- 赵金刚:孟子与诸侯——经史互动当中的孟子思想诠释2019-08-26
- 戴兆国:孟子性善论与康德善良意志论之比较2019-08-14
- 李景林:从论才三章看孟子的性善论2019-06-23
- 彭国翔:“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2019-03-19
- 程海霞:中晚明王学“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新探2019-01-22
- 涂可国:孟子责善论面临的合理性挑战2018-12-09
- 郭美华:性善论与人的存在2018-12-05
- 邢曙光:论孟子思想中的财产权观念2018-11-08
- 梁涛:我与《孟子》2018-10-27
- 赵广明:情感的道德意义与孟子“四端”说重释2018-07-29
- 郭齐勇:正确理解孟子论舜的两章——兼谈王守仁、李贽、王夫之的相关评2017-12-25
- 李泽厚:举孟旗行荀学2017-04-03
- 王瑞来:孟子字辨2016-09-06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2016-08-31
- 刘清平:孟子“民贵”说的实质是“尊君”2015-10-16
- 刘清平:《孟子》当然是不该这样糟蹋的2015-07-15
- 吴双林:《孟子》里的等级分析—何为“民本”之民2015-06-28
- 吴双林:孟子与杨墨的矛盾2015-06-25
- 刘清平:孟子何以“亚圣”?2015-06-16
- 黄玉顺:养气:良知与正义感的培养2014-12-11
- 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孟子思想当代价值”高端对话一瞥2014-06-17
- 秦晖:“杨近墨远”与“为父绝君”:古儒的国—家观及其演变2014-05-28
- 张志强:线性思维、化约主义与高台“说教”——评梁涛等学者对“亲亲相2014-03-11
- 刘清平:儒家与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2013-12-08
- 萧延中:文革的政治思想根源:史华慈论卢梭、孟子与毛泽东2013-10-08
- 白彤东:主权在民,治权在贤: 儒家之混合政体及其优越性2013-07-11
- 宇闻:杨朱墨翟为禽兽——以“畜牲”一词骂人始于孟子2013-05-15
- 梁涛: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思想意义2009-12-15
- 黄玉顺:孟子正义论2009-11-04
- 白奚:孟子对孔子仁学的推进及其思想史意义2009-05-27
- 白奚:从孟子到程、朱——儒家仁学的诠释与历史发展2009-05-26
- 郭齐勇: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2008-12-18
- 梁涛: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2008-10-17
- 梁涛: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 2008-10-17
- 何中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臆解2008-10-15
- 梁涛: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2008-10-12
- 梁涛:即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2008-10-12
- 黄玉顺: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2008-06-08
- 邵燕祥:朱元璋删《孟子》,删了哪些话?200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