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编辑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06-01
- 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05-27
最新文章
- 孙宪忠:民法典实施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2023-03-16
- 徐忠兴:《民法典》合同漏洞填补规则的31个适用要点2023-03-09
- 王青斌:民法典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转型2023-03-07
- 任重: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回眸与展望2023-02-25
- 任倩霄:民法典替代履行制度的解释论展开2023-02-13
- 余能斌:第三次民法起草琐忆2023-01-25
- 任重:《民法典》第229条评注2023-01-19
- 曹险峰:《民法典》中用人者责任与承揽人责任之二元模式论2023-01-17
- 张卫平:民法典的诉讼分析2023-01-14
- 林潇潇:论《民法典》中的环境侵权主体——作为特殊侵权主体的“污染者2023-01-12
- 高家伟:论《国家赔偿法》与《民法典》的衔接与协调2022-12-18
- 王青斌:民法典如何全面影响行政法治2022-12-12
- 谢鸿飞:为什么中国民法典应具有宪法功能2022-12-12
- 薛波:我国民法典编纂方法的消极效应反思2022-12-11
- 杨立新:民法典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体系的构造与适用2022-11-03
- 许中缘:论《民法典》的功能主义释意模式2022-09-05
- 杨立新:民法典对我国民事权利保护方法的成功改造2022-08-20
- 张新宝:我国《民法典》中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文义分析2022-08-15
- 许中缘:构建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2022-07-20
- 姚佳:《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逻辑2022-07-14
- 谢鸿飞:民法典与我国传统文化底蕴2022-07-11
- 龙翼飞 赫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最新司法适用准则探析2022-07-03
- 邹海林:基于《民法典》体例结构的解释路径2022-06-28
- 谢鸿飞:民法典具有深厚文化底蕴2022-06-27
- 张译心:民法典夯实法治社会建设之基2022-06-20
- 石冠彬: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范构造与价值定位2022-06-02
- 王利明:论《民法典》实施中的思维转化——从单行法思维到法典化思维2022-05-20
- 彭诚信:中国式民事法治现代化新道路2022-05-02
- 梁慧星: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十个问题2022-04-18
- 水淼: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法典编纂中的生动体现2022-03-21
- 江平:中国民法典的三个创新2022-01-30
- 李凌云:论行政协议中的意思表示2022-01-23
- 冉克平 谭佐财:《民法典》发挥公法功能的法理逻辑与基本路径——以《2022-01-14
- 王利明:民法典中参照适用条款的适用2022-01-03
- 黄先雄:论《民法典》财产权规范中的政府行为边界2021-12-22
- 张平华 于惠:《民法典·继承编》如何实现民商合一?2021-12-07
- 杨震 孙毅:我国民法典的时代价值2021-12-07
- 杨立新:侵权责任:徘徊在债与责任之间的立法价值2021-11-02
- 王轶:《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2021-10-23
- 吕炳斌: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意”困境及其出路2021-09-27
- 薛波:论我国《民法典》的推介和输出2021-09-10
- 谭佐财:民法典视角下身份财产法特殊性的理性化重构2021-08-17
- 石佳友 高郦梅:《民法典》对产权保护的完善与发展2021-07-14
- 申卫星:《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体系展开2021-07-13
- 王锡锌 彭錞: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宪法基础2021-07-13
- 邵六益:在建党百年的视野中理解中国《民法典》2021-06-25
- 章剑生:作为介入和扩展私法自治领域的行政法2021-06-19
- 陈小君:中国《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逻辑2021-06-18
- 任重:实施《民法典》对执行立法的影响2021-06-17
- 任喜荣:民法典对宪法秩序建构的回应及其反思2021-05-29
- 邵六益:中国民法典的社会主义性质研究2021-05-08
- 刘春田:民法理念与著作权法修改2021-03-17
- 孙宪忠:从《民法典》看乡村治理中急需关注的十个法治问题2021-03-14
- 陈金钊:民法典意义的法理诠释2021-03-09
- 邵六益:中国《民法典》的社会主义性质研究2021-03-06
- 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系列解读之三2021-02-10
- 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系列解读之二2021-02-10
- 石佳友:民法典实施开启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2021-01-21
- 刘贵祥:民法典关于担保的几个重大问题2021-01-20
- 王利明:担保制度的现代化:对《民法典》第388条第1款的评析2021-01-19
- 石佳友 郑衍基:侵权法上的获利返还制度2021-01-19
- 季卫东:民法典与中国社会的进步2021-01-19
- 杜万华:《民法典》总则编重点问题解读2021-01-19
- 谢鸿飞:为民法典实施铺实条件与路径2021-01-11
- 刘贵祥:民法典适用的几个重大问题2021-01-11
-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编性骚扰规制条款的解读2021-01-02
- 高圣平:《民法典》与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从归属到利用2020-12-21
- 刘守英 熊雪锋:《民法典》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20-12-21
- 陈兴良:《民法典》对刑法的影响与刑法对《民法典》的回应2020-12-17
- 孙笑侠:从《民法典》“身体权”到新技术进逼下的人权2020-12-16
- 石佳友:《民法典》建设工程合同修订的争议问题2020-12-10
- 孟勤国:中国民法典的历史价值2020-11-24
- 孔祥俊:挖掘民法典的公法价值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11-13
- 邵六益:民法典编纂的政法叙事2020-10-31
- 石佑启:论民法典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2020-10-14
- 张红:《民法典(人格权编)》一般规定的体系构建2020-09-19
- 张文显:民法典的中国故事与中国法理2020-09-12
- 李永军:民法典编纂中的行政法因素2020-08-21
- 田飞龙:民法典、权利时代与规范调适 2020-08-06
- 谢鸿飞:《民法典》物权编如何防止公地悲剧2020-07-30
- 任进:切实实施民法典,推进法治公安建设2020-07-28
- 孟勤国:树立和维护中国《民法典》的权威2020-07-19
- 彭诚信:《民法典》物权编的进步、局限与未来2020-07-16
- 谢鸿飞:《民法典》中的世界性、中国性和时代性2020-07-11
- 王利明:民法典编纂中的若干争论问题 ——对梁慧星教授若干意见的几点2020-07-09
- 王利明:江平先生对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2020-07-02
- 张谷:也谈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2020-07-02
- 魏磊杰:民法典编纂的学术与政治之争2020-07-01
- 赵惊涛 赵缔:民法典物权编“绿色化”困境与实现思路2020-06-28
- 杨立新: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重要社会价值2020-06-24
- 孙宪忠:头等舱理论:民法典之外的民法体系2020-06-18
- 孙宪忠:民法典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提升2020-06-18
- 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020-06-17
- 莫于川:《民法典》的颁行对中国行政法创新发展的温柔鞭策与积极影响2020-06-17
- 程啸:中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创新与发展2020-06-16
- 石佳友:人格权编:体系价值与时代气息2020-06-11
- 彭诚信:宪法规范与理念在民法典中的体现2020-06-11
- 龙卫球:中国民法典的有为和有所不为2020-06-11
- 王利明 王 轶 冯小光:民法典的诞生与时代发展2020-06-09
- 孙宪忠:民法典何以为“典”2020-06-03
- 王利明:彰显时代性:中国民法典的鲜明特色2020-06-01
- 龙卫球:中国《民法典》的立法价值2020-05-31
- 石佳友:民法典的“政治性使命”2020-05-29
- 江平:民法典编纂中如何解决“集体”的法律定位问题?2020-05-28
- 童之伟:宪法与民法典关系的四个理论问题2020-05-27
- 张保红:论《民法典(草案)》主体制度的双层结构与立法完善2020-05-27
- 陈小君:民法典,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推力2020-05-27
- 董文:民法典编纂视域下的大规模侵权定位2020-05-25
- 龙翼飞: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法理思考与立法建议2020-05-25
- 王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完善建议2020-05-24
- 刘承韪:民法典合同编的立法取向与体系开放性2020-05-24
- 周江洪:法典竞争时代的中国民法典2020-05-24
- 王利明:民法典是市场经济基本法 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2020-05-24
- 张新宝 张红:民法典是七十年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2020-05-24
- 刘艳红: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融合发展2020-05-21
- 肖新喜: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社会化2020-03-29
- 王利明: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2020-03-05
- 李伟 张雪:民国民法典施行前的“集居独立”论争考释2020-01-18
- 吕忠梅 窦海阳:民法典“绿色化”与环境法典的调适2020-01-01
- 王利明:人格权法的新发展与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完善2019-12-23
- 梁慧星:关于民法典分则编纂中的重大分歧2019-12-22
- 张谷:对当前民法典编纂的反思2019-12-18
- 龙卫球:民法典物权编“三权分置”规范的体系设置和适用2019-12-15
- 温世扬: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评议2019-11-28
- 孙宪忠:当前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坚持与创新2019-11-24
- 熊琦: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体系定位2019-11-23
- 樊勇:私人自治的绿色边界2019-11-23
- 王利明:给民法典物权编编纂提个建议2019-11-13
- 韩大元:民法典编纂要体现宪法精神2019-10-14
- 张红:民法典之肖像权立法论2019-10-05
- 石佳友:人格权立法的进步与局限2019-10-02
- 韩世远:民法典合同编一般规定与合同订立的立法问题2019-08-11
- 魏磊杰:中国民法典的本土化何以可能: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径2019-08-09
- 郑永流:如何设置民法典中的人格权2019-08-07
- 梁慧星: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评论2019-08-03
- 孙宪忠: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应该解决的四个现实问题2019-08-03
- 王利明:总分结构理论与我国民法典的编纂2019-08-02
- 王利明:民法典编纂与中国民法学体系的发展2019-07-31
- 王利明:论民法典物权编中居住权的若干问题2019-07-27
- 梁慧星:关于民法典分则草案的若干问题2019-07-21
- 余盛峰:近代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习惯法”2019-05-21
- 龙卫球:民法“合同编”的编纂进展与重大发展2019-05-14
- 石佳友:民法典编纂与法律传统的承继2019-04-29
- 龙卫球 王 琦:民法典合同编对拖欠中小企业债款行为的规制2019-04-10
- 朱广新: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的六大怪状2019-03-28
- 程啸:中国侵权法四十年2019-03-27
- 温世扬:《民法典》应如何规定所有权2019-02-25
- 周友军:民法典编纂中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2019-02-25
- 王利明:民法典应强化对数据共享中个人信息的保护2019-02-18
- 张力:民法典“现实宪法”功能的丧失与宪法实施法功能的展开2019-02-07
- 刘怡:试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物之瑕疵担保制度的完善2019-01-14
- 朱广新:民法典编纂:民事部门法典的统一再法典化2019-01-10
- 王利明:论人格权的法定性与开放性2019-01-05
- 张文显:中国民法典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精神2019-01-04
- 梁慧星:如何看待人格权与人格权编草案2018-12-28
- 肖海军 傅利:合伙契约性与主体性的解构2018-12-05
- 刘斌:论民法典分则中人的担保之体系重构2018-12-03
- 罗昆:缔约方式发展与民法典缔约制度完善2018-11-29
- 姚辉 焦清扬:民法典时代司法解释的重新定位2018-11-19
- 陈华彬:我国民法典物权编所有权规则立法研究2018-10-31
- 房绍坤: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中的外部体系协调2018-10-31
- 石佳友:人格权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2018-10-26
- 赵万一 石娟:后民法典时代司法解释对立法的因应及其制度完善2018-10-16
- 朱广新:从物权法到物权编:革新发生在哪里2018-09-20
- 王利明:我国民法典分编编纂中的几个问题2018-09-07
- 王利明:民法典分编编纂需重点解决的七个问题2018-09-02
- 夏吟兰:民法典未成年人监护立法体例辩思2018-09-02
- 袁治杰:民法典制定中的国家与国库问题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问题2018-07-30
- 许中缘:论商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2018-05-23
- 高圣平:民法典担保物权法编纂:问题与展望2018-05-12
- 黄茂荣:民法典之债法的编纂2018-05-12
- 房绍坤:民法典物权编用益物权的立法建议2018-05-12
- 王利明:乌克兰民法典与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有何关系?2018-05-04
- 刘练军:民法典应承载宪法对家庭之制度性保障2018-04-18
- 王利明:论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的区分与衔接2018-04-07
- 邹海林:人格权为何不能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2018-02-25
- 张闱祺:我国民法总则中的法人分类方式探析2018-02-25
- 任江:从普遍到个别: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新兴权利范式论2018-02-25
- 王太平:中国民法典的“知识化”:理由和具体方案2018-02-22
- 王利明: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人格权编(草案)2018-02-11
- 魏磊杰: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学2018-02-03
-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历程2018-02-01
- 邓社民:我国民法典分则编纂中的知识产权立法构想2018-01-23
- 石佳友: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民法典的时代精神2018-01-12
- 王利明:何谓根据宪法制定民法?2017-12-07
- 黄宗智:中国正义体系的三大传统与当前的民法典编纂2017-11-14
- 余盛峰:第三波法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法典编纂2017-11-13
- 苏永钦:从民法典理论看大陆新制定的《民法总则》:体系为纲,总分相宜2017-07-05
- 韩秀义:“策略之争”抑或“理论之辩”?——关于两次“民宪关系之争”2017-05-18
- 江平:民法典起草的波折与反思2017-03-23
- 涂云新:民法典编纂中公序良俗条款的宪法价值及其法理省思2017-03-21
- 秦前红:民法典编纂中的宪法学难题2017-03-12
- 季卫东:为什么我们终究还是要有一部民法典2017-03-07
-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中不能设置人格权编2017-02-10
- 赵秀梅:《民法典总则》代理制度立法建议2017-01-09
- 梁慧星:民法总则草案与民法典编纂若干问题2016-11-08
- 田飞龙:民法典编撰应充分体现传统和民意2016-09-13
- 林来梵:关于民法典编纂的宪法学透析2016-08-19
- 龙卫球: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思路2016-06-30
- 薛军:论被宣告死亡者死亡日期的确定2016-06-21
- 吴飞飞:决议行为归属与团体法“私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16-06-21
- 孙莹 谭启平:我国民法典编纂中民法调整对象的确定与表达2016-05-25
- 施天涛:民法典能够实现民商合一吗?2016-05-17
- 王涌:中国需要一部具有商法品格的民法典2016-05-17
- 周江洪:论民法典透明度的实现及其障碍2016-05-17
- 石佳友:法典化的智慧2016-05-17
- 梁慧星:与导师王家福一同经历《民法通则》2016-04-11
- 龙卫球:民法典编纂要警惕“宪法依据”陷阱2016-03-22
- 常纪文:《民法典》如何规范动物和环境?2016-01-17
- 董彪 李建华:我国民法典总则中法律行为构成要素的立法设计2015-12-31
- 王利明: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法典编纂2015-12-22
- 渠涛:中国民法典立法的价值取向及其成就条件[1]2015-12-08
- 费安玲:论我国民法典编纂活动中的四个关系2015-11-21
- 龙卫球:中国民法典编纂的若干重点问题2015-11-02
- 徐涤宇:拉美国家民法典编纂中的行动者2015-10-01
- 郭明瑞:民法典编纂中继承法的修订原则2015-10-01
- 杨立新:我国民事权利客体立法的检讨与展望2015-09-01
- 魏振瀛:我国民法对外国法律的借鉴2015-08-31
- 何颖来:“无效法律行为”用语选择之争2015-08-07
- 王利明:民法典应将保护人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08-07
- 梁慧星:再谈民法典编纂的若干问题——兼回应所谓“解法典化、非法典化2015-07-31
- 王涌:民法典编纂的若干思考 2015-07-27
- 秋风:中国法律人普遍没文化,没能力制定民法典2015-07-24
- 魏振瀛:请求权基础在民法典中的地位2015-07-20
- 王逸吟:王利明的法律人生2015-07-17
- 导师魏振瀛:奚晓明是个做学问的人2015-07-15
- 王利明: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2015-05-28
- 杨立新:民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015-05-27
- 刘颖:中国民法中的“层累现象”初论——兼议民法典编纂问题2015-05-22
- 房绍坤:关于民法典总则立法的几点思考2015-05-11
- 杨立新:采用梯次方法编纂民法典2015-05-10
- 王涌:民法典编纂的雄心、野心与平常心2015-05-03
- 刘颖:中国民法中的“层累现象”初论2015-04-28
- 杨立新:论民法典中债法总则之存废2015-04-25
- 郭明瑞:关于编纂民法典须处理的几种关系的思考2015-04-25
- 江平:民法典起草的波折与反思2015-04-23
- 王利明: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2015-04-08
- 付俊伟:欧盟私法统一理性主义考察2015-03-16
- 崔建远:编纂民法典必须摆正几对关系2015-03-01
- 谢鸿飞:中国民法典的生活世界、价值体系与立法表达2015-03-01
- 王利明:民法典的时代特征和编纂步骤2015-02-09
- 殷安军:瑞士法上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形成2015-01-19
- 米健:关于"公平"归责原则的思考2015-01-19
-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2015-01-09
- 梁慧星: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2015-01-08
- 朱广新:超越经验主义立法——编纂民法典2015-01-03
- 梁慧星:关于中国民法典编纂问题2014-12-07
- 薛军:当我们说民法典,我们在说什么2014-11-28
- 江平: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的几点思考2014-11-26
- 魏振瀛:我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2014-10-26
- 许中缘:论民法中单方法律行为的体系化调整2014-09-14
- 王利明:向中国自己的民法典迈进2014-07-14
- 马俊驹 王恒:未来我国民法典不宜采用“一般人格权”概念2014-07-03
- 李宇先: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自然言说2014-03-19
- 谢鸿飞: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建构2014-01-17
- 李凤章 郝磊:民法法典化与习惯缺失之忧2013-12-11
- 肖俊:大陆法系用益权概念解读——从罗马法到《澳门民法典》的考察2013-10-20
- 张名扬:澳门民法典中瑕疵错误的可谅性要件分析2013-10-04
- 张建文:大国崛起的法治之路——俄罗斯民法典编纂活动及其历史启示2013-09-18
- 孙莹:民法调整对象的属性及其意蕴研究2013-08-02
- 马新彦:两大法系信赖法则的融合——以美国《路易斯安那民法典》为对象2013-06-04
- 陈进:德国法上框架合同理论的演变及其启示2013-05-16
- 周建华:法国民法典中的和解合同2013-04-27
- 王利明:构建中国的民法典和民法学2013-04-08
- 王利明: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编的完善2013-02-25
- 姚辉:民法典的实质理性2013-02-25
- 陈华彬:中国物权法的意涵与时代特征(下)2012-12-30
- 陈华彬:中国物权法的意涵与时代特征(上)2012-12-30
- 韩松:论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编结构2012-10-09
- 刘德良:个人信息保护与民法典的制定2012-07-16
- 王利明: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2012-04-03
- 王利明:我国为什么制定民法典 应制定什么样的民法典2011-11-02
-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序言2011-10-31
- 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2011-10-31
- 王利明:民法典总则设立的必要性及基本结构2011-10-31
- 王利明:债权总则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及其体系2011-10-28
-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回顾与展望2011-10-28
- 王利明:我国《物权法》制定对民法典编纂的启示2011-10-28
- 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2011-10-28
-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几个问题2011-10-24
- 何勤华:朴蒂埃与《法国民法典》2011-09-22
- 徐国栋:菲尔德及其《纽约民法典草案》——一个半世纪后再论法典编纂之2009-04-30
- 徐国栋:菲尔德及其《纽约民法典草案》——一个半世纪后再论法典编纂之2009-04-30
- “中国民法典论坛” 第一场——中国民法典的立法思路和立法体例200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