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最新文章
- 程美东 陈晴:毛泽东的政治遗产及其当代价值2023-02-20
- 张明:《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建构2023-02-16
- 汪朝光:而今迈步从头越——“七七”之后中共中央的抗战决策及路线初定2023-02-11
- 许浩: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考量及其当代价值2023-01-12
- 顾明远: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2022-12-19
- 邢贲思: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022-11-30
- 于化民:毛泽东在四渡赤水战役指挥中的关键作用2022-11-15
- 周溯源:简论毛泽东的史学观及其实践2022-11-15
- 李希凡:遥远的记忆——关于毛主席与我二三事2022-11-10
- 金冲及:毛泽东工作方法的几个特点2022-10-25
- 王也扬:“窑洞对”的历史场景值得回顾 2022-10-17
- 邓海丽:杜博妮英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副文本研究2022-10-04
- 张太原:从长时空看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发动2022-08-22
- 曹应旺:毛泽东《论持久战》蕴含的时代观2022-08-18
- 张大伟:毛泽东早年上海足迹探寻(1919—1926)2022-08-17
- 王立胜 李新宇:科学把握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022-07-31
- 张皓 肖娇娇:毛泽东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022-07-29
- 王立胜 李新宇:从历史决议论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2022-07-14
- 韩振江:“东风西进”:法国激进左翼文论与毛泽东思想2022-06-09
- 傅其林: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的三次高峰及其经典文本2022-06-09
- 左玉河:毛泽东与历史主义研究方法2022-05-10
- 韩毓海:杨家沟2022-05-09
- 萧延中: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2022-05-02
- 肖文明:文艺与政治——现代性视野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2022-04-02
- 孙歌:作为方法的根据地2022-04-02
- 杨明伟:毛泽东怎样写文章2022-02-18
- 江涌:地利不如人和,地缘不及人缘——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研究2021-12-04
- 沈庆: 反思伟人毛泽东2021-10-07
- 裴宜理 余锎: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2021-10-06
- 韩毓海:毛泽东与数百年湖南学风2021-09-08
- 金冲及:从延安整风到中共七大2021-08-16
- 单世联:观念的强力——评王国维、蔡元培、毛泽东的红楼论述2021-08-01
- 单世联:1956年与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结构2021-08-01
- 陈金龙: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方法的确立2021-07-01
- 卞毓方:韶峰郁郁 湘水汤汤2021-02-03
- 程美东:从北大走出来的毛泽东2021-01-28
- 史啸虎:雄关漫道真如铁——记四十六年前一次毛泽东诗词英译讨论会2021-01-04
- 程美东: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缘起2020-12-14
- 金冲及:从十二月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抗战初期中共党内的一场风波2020-10-14
- 王永魁:关于“文化大革命”称谓的两个重要概念辨析2020-09-06
- 徐俊忠:关于新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的思考——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2020-07-18
- 杨娜 杨威:毛泽东与新中国早期的海洋战略2020-06-27
- 万建武:重温毛泽东关于卫生防疫的重要论述2020-03-17
- 张文木:1962年中美苏三国博弈及其总结2019-12-03
- 桑兵:《论持久战》的各方反响2019-10-31
- 沈志华:动机判断与史料考证——对毛泽东与斯大林三封往来电报的解析2019-10-24
- 杜润生:忆50年代初期我与毛泽东主席的几次会面2019-10-18
- 李怀印:历史地认识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论2019-09-14
- 张少春:政治联合与民族团结: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研究2019-09-05
- 叶张瑜: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2019-08-28
- 桑兵:全面抗战前持久战思想的发生与衍化2019-06-20
- 杨奎松: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2019-06-04
- 蒋建农:邓演达与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比较研究2019-05-09
- 黄卫平 汪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及实践探索2019-02-13
- 刘奎:有经有权:郭沫若与毛泽东文艺体系的传播与建立2018-07-20
- 杨奎松:著史切忌过急、过糙——对潘佐夫《回应》的回应2018-06-29
- 李放春:毛泽东“理一分殊”思想发微*2018-06-02
- 朱永嘉:重温建国前夜和1972年到1975年毛泽东主导中美关系的发2018-03-30
- 朱永嘉:毛泽东及李贽与阳明心学之关系2018-01-15
- 姜义华:毛泽东晚年改革政治体制的构想与实践2018-01-01
- 章永乐:从乾隆到毛泽东 ——读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有感2018-01-01
- 杨奎松:关于长征途中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问题的再考察2017-10-23
- 萧延中:毛泽东:死亡的意义及其象征 2017-09-21
- 张文木: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2017-09-11
- 萧延中:试论毛泽东“革命牺牲”的政治学2017-08-18
- 张明: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2017-07-17
- 袁刚:毛泽东深通兵法和军事化管理2017-06-19
- 项飚:寻找一条中国道路2017-05-16
- 陈文胜 姚选民: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探索2017-05-02
-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创及理论结晶2017-02-10
-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创及理论结晶2017-02-02
- 赵树凯:为什么纪登奎没有被毛泽东选为接班人?2017-01-03
- 董德刚:毛泽东执政时期的三大教训2016-11-21
- 石中英:重新思考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遗产2016-11-19
- 冯天乐:毛泽东对孔子评价的转变及其原因2016-11-14
- 冯天乐:毛泽东诗词历史观新探2016-11-14
- 刘统:红军长征是多面化的,历史真实不应掩盖2016-10-25
- 王启星:王飞、李慎之与毛泽东秘书谈民主2016-07-25
- 刘山鹰:立宪者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2016-06-11
- 汪东兴:教育为兴国之本2016-06-06
- 彭劲秀:陈独秀与毛泽东2016-06-04
- 钱理群:鲁迅与毛泽东 2016-04-27
- 赵树凯:纪登奎与高层派系2016-04-27
- 王传利:“延安窑洞对”启示——苏共变质政权跳不出周期律2016-03-29
- 赵树凯:纪登奎对毛泽东的感情2016-03-27
- 朱鸿召:国民党少将观察员徐佛观眼中的延安2016-02-16
- 韩钢:考证与分析:毛泽东晚年的“两件事”谈话2016-01-24
- 郎劲松 童兵: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比较2015-12-16
- 爱德乐: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2015-12-15
- 于展:美国民权运动中的中国因素2015-12-12
- 陈徒手:毛泽东悼念活动中的医疗救护2015-12-11
- 胡国胜:毛泽东形象的传播与影响(1937~1949)2015-12-08
- 王海光: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2015-12-04
- 胡鹏池:另一张“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2015-11-20
- 高默波:从高家村看毛泽东时代的农村医疗2015-11-06
- 李君如: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2015-09-08
- 李君如:民主建政和协商民主2015-09-04
- 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书摘)2015-09-02
- 李君如:民主建政和协商民主2015-08-31
- 杨俊 程恩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2015-08-29
- 李君如:从《毛泽东年谱》看毛泽东与中国“民主新路”2015-08-29
- 李君如:维纳的《控制论》和我的毛泽东研究2015-08-27
- 李捷:从五大坐标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2015-08-25
- 尼克·奈特:毛泽东与历史:谁评价?如何评价?2015-08-18
- 孙振华:毛泽东时代雕塑中的身体政治2015-08-08
- 郑萍:日本的毛泽东研究状况述评(2009-2013)2015-07-24
-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新论2015-06-23
- 沈志华:斯大林对“解放全中国”的担心2015-06-21
- 甘铁生、马萧:“文革”印象:清华附中甘铁生访谈录2015-06-21
- 付子堂 崔燕:《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人权观念 2015-06-03
- 张剑:齐泽克、巴迪欧的毛泽东情结2015-06-02
- 齐泽克 王芳:齐泽克眼中的毛泽东2015-06-02
- 丁学良:反思“按比例搞斗争”的当代意义——读依据苏俄档案的新版毛泽2015-05-20
- 杨奎松: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激变2015-05-12
- 丁学良:经斯大林毛泽东理解现代中国2015-05-12
- 黄瑶:1965年中央军委作战会议风波的来龙去脉2015-05-10
- 曾彦修:文化发展方向要不要强调民主2015-04-30
- 王海光:林彪笔记里的毛泽东2015-04-29
- 张鸣:信仰2015-04-22
- 徐贲:毕福剑和他的玩笑:假面社会里的犬儒主义2015-04-20
- 贾也:谁在制造“饭局恐惧症”及“他人皆地狱”?2015-04-09
- 周策宇:如果《水浒》人物入了党2015-03-31
- 文贯中:父亲文强与国、共恩怨一世纪2015-03-12
- 雷宣:成都四中官办红卫兵抄家纪实2015-03-11
- 钱理群:一个物理学家的“改造”2015-03-11
- 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及动机分析2015-03-11
- 毛泽东:庐山会议上的讲话2015-03-02
- 赵家梁、张晓霁:对《毛泽东谈高岗事件》一文的几点意见2015-03-01
- 金星:延安中央医院的故事2015-01-27
- 冯骥才:文革悲惨故事之“拾纸救夫”2015-01-13
- 启麦:毛泽东散论2015-01-05
- 时殷弘:武装的中国:千年战略传统及其外交意蕴2015-01-03
- 齐宪未:“永远健康”与“比较健康”2014-12-29
- 冯锡刚:1960年代毛泽东的八个生日2014-12-29
- 马双有:毛泽东为何相信“地富破坏”?2014-12-28
- 张文木:重温毛泽东的战略思想2014-12-26
- 朱鸿召: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激烈争论2014-12-23
- 杨奎松: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同与不同2014-12-17
- 黄显中 魏桂彬:群众路线:国家和人民免于支配的根本路径2014-11-30
- 智效民:王芸生与毛泽东2014-11-10
- 老田:回顾1973-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2014-10-22
- 彭劲秀:一再被批判为右倾的广东土改2014-10-22
- 史义军:“九一三”事件后的“批林”内情2014-10-20
- 韩少功:“文革”疑症及其前置条件2014-10-02
- 朱普乐:毛时代的衣食住行2014-10-01
- 汪晖:中国探寻开放的过程很长2014-09-28
- 王年一:1970年的庐山会议及毛泽东、林彪冲突之起源2014-09-23
- 李锐:我知道的三峡工程上马经过2014-09-21
- 朱鸿召:延安有过民主开放的张闻天时代2014-09-21
- 张海鹏、龚云: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2014-09-16
- 沙健孙: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思想2014-09-15
- 沙健孙: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若干战略性思考2014-09-14
- 沙健孙:毛泽东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2014-09-14
- 余汝信 曾鸣:毛泽东“政治遗嘱”之疑2014-09-14
- 葛兆光:我的1966年大串联纪事2014-09-11
- 徐贲:毛主席赠芒果的一种解读2014-09-10
- 胡鞍钢:毛泽东如何创建新中国的国家制度2014-09-09
- 胡鞍钢:毛泽东如何创建新中国的国家制度2014-08-27
- 郑永年: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2014-07-28
- 杨天石:毛泽东1936年致蒋介石函引发的思考2014-07-26
- 王克明:冯友兰临终谈毛泽东2014-07-01
- 沈志华:斯大林、毛泽东博弈催化朝鲜战争2014-06-25
- 汪亭友:毛泽东关于“宪政”到底说了什么?2014-04-30
- 孟昭庚:毛泽东险象环生的1971年南巡路2014-04-27
- 尹家民:毛泽东关于军队介入“文革”的思想变化过程2014-04-23
- 朱培民:毛泽东与新疆2014-04-20
- 韩钢:“学习毛泽东”算王明的贡献还是失误?2014-04-02
- 陈剑:还是入土为安好!2014-03-02
- 苗兴壮:毛泽东有可能成神——唯物主义有神论视角的分析2014-02-23
- 冯胜平:毛泽东与潘汉年的历史恩怨——“匿名信事件”与“潘杨案件”2014-02-17
- 韦大林:《实践论》辨析2014-02-15
- 张永:1929年朱毛之争与红军的权力结构演变2014-02-15
- 吴迪:中国的毛泽东困境2014-02-13
- 张海鹏: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02-12
- 姚桓: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价值2014-02-11
- 李玉贞:毛泽东同米高扬谈建国蓝图2014-02-10
- 何毅亭:正确对待历史 正确评价历史2014-02-07
- 陈徒手:毛泽东悼念活动中的医疗救护秘闻2014-02-07
- 张家康:毛泽东在国民党任职的日子2014-01-14
- 冷溶:习近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表明态度2014-01-07
- 王炯华:毛泽东与李达的交往2014-01-05
- 萧延中:毛泽东为什么晚年频频发动政治运动2014-01-05
- 开洛:维护毛泽东还是去毛泽东化2014-01-04
- 丁耘:矛盾论与政治哲学2013-12-31
- 杨亲华: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五大贡献2013-12-29
- 陈杰人:毛泽东身上的“最大公约数”2013-12-29
- 李君如:毛泽东与中国梦2013-12-28
- 石仲泉: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3-12-28
- 逄先知:毛泽东的历史功绩2013-12-27
- 荣兆梓:毛泽东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两次探索2013-12-27
- 张文木:再祭明亡甲申年——重温毛泽东“我们决不当李自成”2013-12-26
-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2013-12-26
- 陈晋: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毛泽东同志的几个重要评价2013-12-26
- 萧延中:读懂毛泽东必须先懂墨法儒三家2013-12-26
- 程恩富: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哪里2013-12-25
- 戚本禹:亲聆毛主席讲“五七指示”——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2013-12-24
- 张文木: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2013-12-23
- 韩少功:革命后记——写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2013-12-23
- 李慎明:对毛泽东几个误解的澄清2013-12-18
- 唐洲雁: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历史过程2013-11-30
- 陈小雅:萧军眼中的毛泽东——读萧军《延安日记》2013-11-22
- 林小波:“四清”运动中的毛泽东与刘少奇2013-11-15
- 汪东兴:回忆中南海里的一堂课2013-11-10
- 储著武:虚化毛泽东不可取2013-11-06
- 李泽厚:青年毛泽东2013-10-29
- 程恩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2013-10-29
- 项观奇:简论毛泽东主义的当代意义2013-10-28
- 康晓强 潘娜:毛泽东社会矛盾理论的当代意义2013-10-17
- 田心铭: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2013-10-15
- 李捷: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2013-10-14
- 萧延中:文革的政治思想根源:史华慈论卢梭、孟子与毛泽东2013-10-08
- 金冲及:说不完的毛泽东与周恩来2013-10-03
- 黄纪苏:就毛泽东与“国家社会主义”答邱真网友2013-09-21
- 刘继兴:毛泽东评习仲勋2013-09-17
- 李捷: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绩不容抹杀2013-09-16
- 秦晓鹰:当毛泽东120冥诞撞上改革开放35周年2013-09-12
- 梁柱:官僚主义是人民民主的大敌——重温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2013-09-11
- 萧象:毛泽东文革之初一次不为人知的回湖南2013-09-10
- 韩毓海:从大历史看毛泽东的思想遗产2013-09-09
- 胡鞍钢:毛泽东的强国梦2013-09-09
- 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件大事2013-09-09
- 马岭:毛泽东的民主观2013-09-04
- 马岭:毛泽东的民主观2013-09-03
- 董恂来:从秦始皇到毛泽东2013-08-30
- 金观涛 刘青峰: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圣王”2013-08-20
- 沈志华:八大不提“毛泽东思想”的苏联背景2013-08-20
- 钱理群:毛泽东新评2013-08-10
- 高王凌:言有易,言无难:再谈“毛罗对话”2013-08-10
- 沈志华:毛泽东与斯大林——关于中苏结盟的对话2013-07-28
- 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毛泽东2013-07-27
- 周永坤:“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章程2013-07-22
- 李洪林:理论求真 风云图辩2013-07-21
- 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2013-07-16
- 沈志华:朝鲜战争初期林彪“称病不出”质疑——兼论毛泽东对入朝作战何2013-07-12
- 黄钟:宪法视角下的毛泽东与刘少奇2013-07-05
- 叶永烈:我为毛泽东拍“内片”2013-06-18
- 毛泽东抗衡美国的三大“撒手锏”2013-05-29
- 薄一波:回忆片断——记毛泽东同志二三事2013-05-29
- 刘小枫:今天宪政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评价毛泽东2013-05-17
- 钱理群:毛泽东与胡风事件2013-05-08
- 李蔚:重读毛泽东就民主等问题致彭德怀的一封信2013-05-08
- 张银付:毛泽东“纸老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013-04-25
- 李慎明:毛泽东晚年缘何几次恸哭2013-04-19
- 曹英:文革时期的毛邓关系(二)2013-04-17
- 曹英:文革时期的毛邓关系(一)2013-04-17
- 金冲及:三大战略决战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2013-04-14
- 叶永烈:担任多年秘书的胡乔木因何离开毛泽东2013-04-14
- 余华:毛泽东会很生气2013-04-14
- 陈云: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2013-04-01
- 程映虹:卡斯特罗是否受毛泽东《讲话》的影响2013-03-18
- 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1949至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2013-03-14
- 张辉灿: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内情2013-02-28
- 袁益:文化复兴:现代世界观条件下的道统回归2013-02-23
- 戴晴:梁漱溟与毛泽东2013-02-20
- 辛向东 戴剑华:董必武与毛泽东2013-02-20
- 董郁玉: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文革——读麦克法夸尔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2013-02-15
- 沈志华:毛泽东是末代英雄 未能完成历史使命2013-02-02
- 朱与墨:毛泽东的湘学氛围求学经历对中国大陆重大社会实践、事件的影响2013-01-28
- 罗纳德·科斯 王宁:毛泽东时代的中国2013-01-27
- 杨奎松:我看毛泽东的成功之道2013-01-22
- 环球时报:尊重毛泽东是中国社会的集体自尊2012-12-27
- 张北根:“大跃进”运动的决策问题研究2012-12-25
- 萧象:从分歧走向分裂——毛泽东倒刘之史迹考察2012-12-11
- 安德鲁·罗斯:毛泽东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2012-11-25
- 青袖:再论毛泽东与鲁迅——答耳关音先生2012-11-22
- 毛泽东:给江青的信2012-11-20
-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2012-11-20
- 王稼祥:回忆毛泽东同志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2012-11-20
- 程映虹:毛主义和“文革”与新加坡左翼运动间的关系2012-11-16
- 韩松:一个欧洲共产主义者和他的科幻乌托邦2012-11-16
- 黄章晋 欧阳斌 胡贲:毛泽东的世界遗产2012-11-16
- 韩毓海:从毛泽东的战略视野看当今世界局势2012-11-10
- 刘山鹰:新民主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重估1954年宪法﹡2012-10-27
- 杨奎松:毛泽东评斯大林残暴屠杀苏联公民:好心犯错误2012-10-22
- 杨奎松:马、恩、列、斯—毛?2012-09-27
- 陈才天:试述马克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2012-09-21
- 麦克法考尔:毛泽东的遗产2012-09-16
- 论中国的斯大林化2012-09-08
- 韩毓海:从世界千年史看毛泽东的战略遗产2012-09-05
- 杨奎松:毛泽东时代不是大多数农民的理想归属2012-08-23
- 杨奎松:毛泽东为何捍卫积怨已久的斯大林?2012-08-14
- 何路社:“毛泽东迷信”批判2012-08-04
- 王蒙:毛泽东为什么非搞“文革”不可?2012-07-24
- 恨书:过头与不过头2012-07-23
- 张文木:展望十八大后的中国改革大方向2012-07-20
- 摩罗:批判毛泽东,一些人过头了2012-07-19
- 丁晓平:共产国际到底赏不赏识毛泽东? 2012-06-19
- 赖晨:从崇拜者到陌路人:毛泽东与陈独秀关系的演变2012-06-13
- 萧延中: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2012-05-23
- 范承刚:红色朗读者2012-05-04
- 邹谨 唐棣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2012-05-01
- 王德邦:回到毛泽东VS超越邓小平2012-04-09
- 李学林 谭祖雪: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信仰的转型2012-03-31
- 凌志军:邓小平为何不希望毛泽东落得斯大林的结局?2012-03-13
- 杨绍杰:浅论国外学者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群众动员2012-03-01
- 李建新:毛泽东的人口智慧2012-03-01
- 陶鲁笳:毛泽东为什么提倡农业合作化2012-02-28
- 陈定学:再谈《矛盾论》的原创问题2012-02-24
- 张祥龙:Heidegger and Taoism on Human2012-02-08
- 陈定学:为什么说《矛盾论》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列宁2012-02-04
- 齐得平:《毛选真相》是荒诞离奇的谣言2012-01-20
- 薄一波: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2-01-20
- 王涛: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再认识2012-01-10
- 陈定学:《矛盾论》的缺陷不可否认2012-01-08
- 张文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2011-12-27
- 沈志华: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2011-12-26
- 李北方:我所理解的毛主义及其实践2011-12-20
- 黄克诚: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2011-12-14
- 向继东:对话王炯华:马克思的三位中国圣徒2011-12-14
- 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2011-12-13
- 秘书张道一谈彭真与毛泽东1963年后的关系2011-12-12
- 吴秉元:毛泽东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2011-12-11
- 李慎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2011-12-08
- 盛夏:被政治吞噬的丁玲:“我对毛泽东一往情深”2011-12-06
- 肖一平:追忆毛主席在延安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2011-12-05
- 方敏: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修改2011-11-23
- 李丹慧: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向全党全国作的自我检查交代 2011-11-17
- 阎长贵:“毛选”文章不是毛泽东写的吗?2011-11-15
- 郑酋午:矛盾论已无深度,争论真伪已无意义2011-11-13
- 沈宗灵: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关于法律的论述2011-11-09
- 陈定学:《矛盾论》的四大缺陷2011-10-22
- 何路社:与何新先生对论毛泽东2011-10-20
- 何路社:“毛泽东陷井”及“情结”与“重庆模式”2011-10-19
- 高龙:辛亥两兵,不同道路——毛泽东与蒋介石2011-10-18
- 王俊义:毛泽东诗词里六个同志的不同命运2011-10-14
- 肖一禾:中国老百姓期盼新的思想解放2011-10-12
- 江迅:毛泽东之争关系中国命运2011-10-06
- 陈定学:《矛盾论》的理论根源2011-09-28
- 仲之春:毛泽东的爱国与李鸿章等人的“卖国”2011-09-26
- 石约翰:脱离毛泽东主义:1976~1989年邓小平主导下的政治变局2011-09-25
- 纪坡民:关于庐山会议政治风波的回顾与反思2011-09-24
- 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不含毛泽东思想2011-09-13
- 储成仿:毛泽东走了之后的日子2011-09-10
- 许锡良:毛泽东为何在“文革”时要“批林批孔”?2011-09-07
- 储成仿: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011-08-30
- 李大伦:毛泽东为何多次“感谢日本侵略”?2011-08-15
- 刘明刚:毛泽东为何对张闻天怀有很深的成见2011-08-14
- 杨晓刚:不懂毛泽东,没资格谈宪政2011-08-12
- 韩毓海:毛泽东的“强国梦”为什么会实现2011-07-30
- 李端祥:关于毛泽东城市人民公社思想的历史考察及思考2011-07-30
- 储成仿:建国后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歧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011-06-26
- 何新:重论毛泽东2011-06-23
- 杨天石:1945年斯大林电令毛泽东不许内战令毛大发雷霆2011-06-04
- 刘利华:我的“毛泽东观”和“马克思主义观”2011-05-28
- 王也扬: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点研究2011-05-13
- 倪德刚:我们这个大政党是摧不毁的2011-04-27
- 倪德刚:要淹死我们党,是不可能的2011-04-17
- 余英时:打天下的光棍——毛泽东与中国史2011-04-06
- 杨国成:民主政治的本体和方法2011-03-13
- 沈志华:毛泽东访苏轶闻2011-01-16
- 叶铭葆:聂绀弩诗评毛泽东2011-01-08
- 陈文君:“毛主席万岁”口号的由来2010-12-31
- 傅国涌:“阳谋”是怎样炼成的?2010-12-09
- 谢泳:毛泽东与陈寅恪2010-11-19
- 江东晛:毛泽东早期湖南自治思想中的民粹主义倾向2010-11-12
-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2010-10-26
- 陈力丹:毛泽东论舆论2010-10-19
- 陈力丹:建国以后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发展和失误2010-10-19
- 刘小枫:科耶夫与毛泽东2010-10-14
- 王志松:毛泽东文艺理论在日本的接受2010-07-19
- 刘小枫:毛泽东与中国的“国家理由”2010-07-13
- 杨奎松:毛泽东为何对职务等级工资制不满2010-07-10
- 刘东:什么才是“孺子牛”? 2010-06-17
- 卜安淳:哪些人会仇恨毛泽东?2010-06-04
- 彭明道:毛泽东的“枕上”“离人”究竟是谁—《虞美人·枕上》探幽2010-04-29
- 杨奎松: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2010-04-22
- 郭世佑:我的忠告——就关于毛泽东历史评价的三博士学术讲座答法大部分2010-04-13
- 向继东:孤证不立——也说毛泽东的入党时间问题2010-04-09
- 刘源、何家栋: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2010-04-07
- 骆晓会:论毛泽东的斯大林情结2010-04-06
- 黄克诚:毛主席有些错误我有责任 “文革”我没责任2010-04-04
- 张志成:热爱毛泽东:不是理性而是信仰2010-03-30
- 郭世佑:震惊与忧虑:从“海归”酷爱毛泽东谈起 2010-03-28
- 傅国涌:胡适眼中的毛泽东 2010-03-17
- 赵汀阳:毛泽东的理念设计2010-03-07
- 冯克利:时间意识和政治行为2010-03-02
- 罗平汉: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产生分歧始末2009-11-03
- 用毛泽东思想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2009-09-11
- 丁学良:西方学术界迄今有关中国文革最重要的一部通史2009-07-07
- 曹建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冯友兰对毛泽东同志2009-05-26
- 蔡双全:革命家和文学家的“歧途”——试析毛泽东与鲁迅文艺观的差异2009-04-16
- 程美东: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新整合2009-04-14
- 蔡双全:漫谈抗日战争研究中的现实政治因素2009-04-14
- 孙凤武:毛泽东晚年社会心理评析2009-03-31
- 丁学良:四十年研磨出的文革通史2009-03-27
- 陈定学:一个中学生向毛泽东上“万言书”2009-03-08
- 贺庆联:社会底层为何要虚构一个理想的毛泽东时代?2009-02-20
- 萧延中:试论毛泽东“革命牺牲”的政治学2009-02-12
- 黎阳:如何看毛泽东时代2009-01-15
- 韩德强:我崇拜毛泽东2009-01-15
- 萧默:造神运动重现之玄机2009-01-15
- 陈子明:真相的遮蔽与还原2009-01-14
- 陈奉孝:政改必须迈过这道坎2009-01-11
- (美)迈斯纳:毛泽东主义2008-12-25
- 王占阳:毛泽东所谓“没有抽象的自由民主”是错误的2008-12-01
- 舒云:林彪与毛泽东,是谁搞倒了罗瑞卿?2008-11-19
- 孙凤武:毛泽东晚年在内政外交上的两大失误及其内在联系与教训2008-11-01
- 史海泉:党的八大以后毛泽东阶级斗争论的成因分析2008-10-23
- 史华慈:毛泽东晚年思想——在整体救赎与全面挫折之间2008-10-20
- 孙希磊:毛泽东身边的“秀才们”2008-07-14
- 谢泳:关于《沁园春·雪》的两则史料2008-05-12
- 韩西林:反官僚主义与“文化大革命”2008-05-01
- 韩西林: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写在毛泽东逝世暨“文化大革命”结2008-04-29
- 叶铭葆:“文革”与毛泽东的遵义会议情结2008-04-26
- 贝乐登·菲尔兹:法国的毛主义2008-03-07
- 郭宇宽:以毛泽东的名义——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南街村民间信仰考2008-03-04
- 辛子陵:《千秋功罪毛泽东》出版前后——在《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上的2008-02-22
-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2008-02-21
- 陈奉孝:科学历史观2008-02-21
- 沈睿:出口中国女人:毛泽东的“好”建议2008-02-18
- 韩毓海:“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2008-02-13
- 逄先知:毛泽东对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贡献2007-11-01
- 萧延中: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1]2007-09-10
- 旷新年:最伟大的湖南人2007-08-13
- 张文木:“八一”节,更加想念毛泽东2007-08-02
- 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2007-07-22
- 萧延中:关于毛泽东及其毛泽东研究的对话2007-07-22
- 萧延中 武市红:从“本文分析”到“现象理解”——初读施拉姆新著《毛2007-07-10
- 萧延中:毛泽东政治修辞的霸气天成——Mao:The Unknown2007-07-05
- 邵燕祥:毛泽东走在所有人的前面2007-06-12
- 章诒和:三千丈清愁鬓发 五十年春梦繁华2007-06-05
- 谢泳:毛泽东是不是胡适的学生2007-04-13
- 杰克·格雷:透视毛泽东2007-01-30
- 牛军:毛泽东的外交遗产2007-01-14
- 单少杰:毛泽东执政后的重大决策与民主党派2007-01-08
- 萧延中:毛泽东在现代台湾的政治境遇2006-12-31
- 萧延中:细说台湾的“毛泽东热”2006-12-31
- 萧延中:如何解读毛泽东:一个导论——试论晚年毛泽东研究的四个层面2006-12-31
- 祝东力:毛泽东:历史、现实与未来——在北大、清华的演讲2006-12-24
- 尚庆飞:西方学者视域中的“毛主义”-文本阅读与模式转换2006-12-13
- 罗伯特玛坎德:见证毛泽东时代的美国人2006-12-03
- 陈文寿:毛泽东的华侨观:侨务·统战·外交2006-11-22
- 帕西克拉多科:精心设计的外交舞蹈2006-11-22
- 邵燕祥:从法律角度看毛泽东稿酬2006-10-11
- 吴晓波:毛式商帮——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们2006-09-25
- 应克复:“民主集中制”的本质与毛泽东的集权思想2006-07-25
- 沈志华:中共八大为什么不提“毛泽东思想”2006-03-29
- 王仲方:胡耀邦两次与我谈毛泽东邓小平2005-09-08
- 李锐:如何看待毛泽东2005-07-21
- 沙叶新:从不罪己的毛泽东2005-07-11
- 萧延中:“身份”的颠覆与重建——毛泽东晚年政治思想的伦理基础2005-07-11
- 傅国涌:“毛泽东”登陆台湾:历史的总要还给历史2005-06-28
-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2005-04-26
- 萧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趋向2005-03-15
- 董标:毛泽东研究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崇拜的发生与个别意志的循环2004-12-27
- 权延赤:1967:毛泽东南巡始末2004-09-07
- 傅国涌:邓拓与毛泽东2004-08-04
-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2004-06-30
- 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逝世——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62)2004-06-30
- 李丹慧:毛泽东的安全战略思路及其转变1964-652004-06-28
- 评好毛泽东,走出改革困境2003-12-18
-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003-12-17
- 试论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2003-12-17
- 论人民民主专政2003-12-17
-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2003-12-17
- 将革命进行到底2003-12-17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2003-12-17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03-12-17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2003-12-17
- 改造我们的学习2003-12-17
-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2003-12-17
- 新民主主义论2003-12-17
- 论持久战2003-12-17
- 毛泽东:矛盾论2003-12-17
- 毛泽东:实践论2003-12-17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003-12-17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003-12-17
- 毛泽东大事年表(1893-1976)2003-12-17
- 爱国,所以爱戴毛泽东2003-12-17
- 毛泽东的诗文为何让人百读不厌?2003-12-17
- 二十一世纪经济时代 还有多少人在崇拜毛泽东?2003-12-17
- 紫虚山人:解读毛泽东的“十年文革”2003-12-14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2003-12-14
- 毛泽东生平(1893-1976)2003-12-08
- 毛泽东于1949年1-2月第一次向苏联要求蒙古回归中国2003-12-05
- 牛军:朝鲜战争研究的新起点:读《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03-12-05
-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2002-04-24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2003-04-21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03-05-21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002-02-04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02-04
- 毛泽东与斯密,老子与哈耶克2002-04-22
- 毛泽东是如何规划中国发展道路的2002-05-16
- 毛泽东难题与中国主流知识精英的历史宿命200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