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胡适 所有专栏
胡适
 
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适之,徽州绩溪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先生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于台北逝世。


《红楼梦》考证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革命家之老子
校勘学方法论
国语文法概论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谈新诗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论短篇小说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杨朱
老子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所谓法家
说儒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文学改良刍议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自由主义

我们的政治主张
多谈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
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朱子论禅的方法
评新诗集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问题与主义
中学国文的教授
什么是文学
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
不朽——我的宗教
名教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有删减)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我的父亲
故乡和家庭
九年的家乡教育
从拜神到无神
我的母亲的订婚
我的信仰
差不多先生传
追悼志摩
关于大学毕业后的几条路
追想胡明复
易卜生主义
我的母亲
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东西文化之比较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记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
容忍与自由
心气薄弱之中国人
再谈“五四运动”

《丁文江的传记·附录》
《丁文江的传记·十——十七》
《丁文江的传记·一——九》
《丁文江的传记》引言
更正《章实斋年谱》的错误
《章实斋先生年谱》(五十六至六十四岁)
《章实斋先生年谱》(四十一至五十五岁)
《章实斋先生年谱》(至四十岁)
《章实斋先生年谱》序
纪念“五四”
教师的模范
教育学生培养兴趣
思想的方法
自述“我的歧路”:在思想文学与政治之间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制宪不如守法
五十年来的美国
对立法院的寄望
我们能做什么?
抗战五周年纪念
论战后新世界之建设
中国抗战也是要保卫一种文化方式
中国为一个作战的盟邦
中国目前的情势
伟大的同情心
国际大家庭
我们还要作战下去
中国抗战的展望
日本在中国之侵略战
中国问题的一个诊察
五四运动纪念
对于沪汉事件的感想
好政府主义
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基本科学研究与农业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当前中国文化问题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在中研院第一届院士会议上的讲话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
海外归来之感想
太平洋国际之认识与感想
海外杂感
太平洋学会
太平洋学会的规律
谈谈四健会的哲学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新闻记者的修养
大宇宙中谈博爱
报业的真精神
工程师的人生观
新闻独立与言论自由
人生问题
在上海文教界欢迎会上的讲话
打破浪漫病
科学的人生观
女子问题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在同乐会上的演说
少年中国之精神
民主与极权的冲突
在北京大学1946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教育史的资料
找书的快乐
大学的生活
谈谈大学
美国大学教育的革新者吉尔曼的贡献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回忆中国公学
在北大工学院四十四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考试与教育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智识的准备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治学方法
为什么读书
中国书的收集法
学术救国
书院制史略
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学生与社会
在北大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
提高和普及
杜威哲学
谈谈中国思想史
儒教的使命
哲学与人生
谈谈实验主义
历史科学的方法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治学方法
考证学方法之来历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
再谈谈整理国故
研究国故的方法
传记文学
陈独秀与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
谈谈《诗经》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给毕业生的忠告
1932年6月给北京大学毕业生的讲话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略谈人生观

我的儿子
三年不见他

读沈尹默的旧诗词
答任叔永
答朱经农
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
答钱玄同书
寄陈独秀

选科与择业
什么是“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2007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