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中国近现代史]单世联:“文明”与“武明”之辩证——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的意义2021-03-04
- [中国近现代史]褚静涛:中国近代史钓鱼岛与琉球归属2021-02-22
- [中国近现代史]李理:中国近代史“收回琉球”中的美国因素与钓鱼岛问题2021-02-22
- [中国近现代史]周月峰:错位的“战场”: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2021-02-14
- [中国近现代史]许纪霖:信仰与组织——大革命和“一二·九”两代革命知识分子研究(1925—1935)2021-02-13
- [中国近现代史]李放春:“心”与“理”:革命史研究中的“中国哲学”问题2021-02-10
- [中国近现代史]茅海建:清末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2021-02-06
- [中国近现代史]陈壁生:文明史上的戊戌变法2021-02-03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中英农业经营差异的历史人类学考察2021-02-03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 王正华 伊巍:传统民间组织治理结构与法人产权制度——基于清代公共建设与管理的研究2021-02-03
- [中国近现代史]陈碧舟 龙登高:近代在华外商企业产权结构研究 ——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为例2021-02-03
- [中国近现代史]伊巍 龙登高 王苗:洋总工程师负责制与近代航道疏浚业2021-02-03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 温方方:地权交易形式辨析:以典为中心2021-02-03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土改前夕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解释2021-02-02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从平均地权到鼓励流转2021-02-02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 龚宁 伊巍:近代公益机构的融资模式创新——海河工程局的公债发行2021-02-02
- [中国近现代史]龚宁 龙登高 伊巍:破冰:天津港冬季通航的实现——基于海河工程局中外文档案的研究2021-02-02
- [中国近现代史]乔士容 龙登高 林展:解放初国有企业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天航档案中天津与上海数据的比较研究(摘编)202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潘庆中 龙登高:近代上海钱庄银拆利率探究:基于1912-1933年上海汇划钱庄银拆的数据202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 林展 彭波: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202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新货殖列传”之“状元下海:张謇与大生集团”202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王苗 龙登高:武训的理财兴学之道202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伊巍 龙登高:近代海关附加税与疏浚事业资金供给模式202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吴松弟: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形成、结构与学术价值2021-01-28
- [中国近现代史]缪德刚 龙登高:中国现代疏浚业的开拓与事功 ——基于海河工程局档案材料的考察 (1897-1949)2021-01-28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经济本原之传统呈现与现代迷失2021-01-28
- [中国近现代史]龙登高: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2021-01-28
- [中国近现代史]杨伯江:殇“九一八”国耻,明历史之镜鉴2021-01-26
- [中国近现代史]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2021-01-24
- [中国近现代史] 王娟: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20世纪中国民族史观的形成、演变与竞争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