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
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国际体系也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国际行为主体分为国家和非国家两类。相互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和依存。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1)整体性。所有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主体都被包括在国际体系中;(2)相互联系性。在体系中的所有行为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都卷入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联系中;(3)非对称性。在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的不同导致了国家之间的权力差距,大国和小国之间是并不平等的;(4)客观性。
最新文章
- 白乐:辩证看待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转移”2021-12-23
- 卡尔·波兰尼:百年和平2021-04-26
-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09-27
- 章永乐:卡尔·施米特论国际联盟与欧洲秩序的败坏2019-05-27
- 阎学通:中美两极化趋势与国际体系研究的思考2018-08-02
- 徐能武 刘杨钺:国际体系视角下的太空安全治理-缘起、逻辑与策略2018-06-24
- 甄炳禧:国际体系变革中的世界经济走势2016-03-16
- 蔡翠红 倪世雄:国际体系解构分析:结构、变迁与动力2016-01-11
- 倪世雄 蔡翠红:西方国际体系论探索——从科学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2016-01-11
- 蔡亮:共生国际体系的优化:从和平共处到命运共同体2015-12-09
- 任剑涛:中国的国际认知2015-11-18
- 苏长和:战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外交理论2015-06-28
- 苏长和: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2015-06-26
- 苏长和:走中国的国际体系建设道路2015-06-25
- 苏长和:中国与国际体系:寻求包容性的合作关系2015-06-25
- 苏长和:中国外交能力分析——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视角2015-06-25
- 金灿荣:延续与变革中的国际体系探析2015-06-12
- 顾如:《墨子》中的国际体系2015-06-12
- 袁鹏: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2015-05-29
- 袁鹏:中美关系向何处去?2015-05-29
- 王正毅: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2014-12-07
- 韩前伟: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与当前各国领土主权争端2014-10-29
- 时殷弘: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从体系与单位双重视野出发的论述2014-10-17
- 蔡拓: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2014-07-16
- 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2014-05-22
- 阎学通: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2014-01-26
- 周睿志:国际体系与国家政体2013-12-28
- 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2013-05-19
- 唐永胜:美欧经济动荡及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2013-04-16
- 刘雪莲:当前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特点及趋势2013-03-21
- 李少军:论中国双重身份的困境与应对2012-06-19
- 潘祥辉:论国际体系作用于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途径与机制2011-09-20
- 时殷弘:《论列强》和兰克的国际体系观2010-10-19
- 李杰:从金融危机透视国际体系转型动向2009-09-18
- 李少军:怎样认识国际体系?2009-07-13
- 张沛: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软实力建设2009-05-02
- 李杰:从责任论透视国际体系转型200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