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最新文章
- 黄辉祥 付慧媛: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效用及其限度2020-12-13
- 徐伟明 解丽霞: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现实困境与中国化超越路径2020-11-28
- 齐艳红: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多维自由”及其局限2020-10-27
- 方雷 孟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2020-08-26
- 孙照红:政治生态与协商民主的耦合关系及其效应2019-12-27
- 金太军:协商民主:在国家审计体制改革中的认知与建构2019-08-30
- 李修科 燕继荣:中国协商民主的层次性2019-08-30
- 陈文胜:社交媒体时代民主的迷思:国外相关研究述评2019-08-27
- 王国勤 陶正玄:温岭民主恳谈的制度演进与理论发展2019-08-06
- 娄成武 何阳:矛盾·成因·调适: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信息不对称2019-08-06
- 杨光斌:能把中国事情办好的制度了不起2019-07-01
- 宋连胜 董文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特点与价值2019-04-30
- 聂智琪:互联网时代的民主重构: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2019-03-03
- 康晓强:社会组织一定促进协商民主吗?2019-03-01
- 包心鉴: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019-02-18
- 段治文 杨光:论中国式协商民主发展的四种形态2019-02-13
- 黄卫平 汪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及实践探索2019-02-13
- 高一飞:陪审团一致裁决原则的功能2019-01-17
- 段德敏:冲突还是协调:协商民主与政治代表机制间关系分析2018-12-27
- 格雷汉姆·史密斯:协商民主制度化:民主创新与协商体系2018-12-27
- 殷啸虎:政协协商式监督的性质与定位2018-09-28
- 刘宗碧:论我国协商民主的包容性特征及其国情的适应性2018-09-27
- 金安平:协商民主中 “大会发言”的机制与效率2018-05-03
- 陈家刚: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2018-04-29
- 许耀桐:协商民主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独特优势2018-04-16
- 何包钢:中国农村从村民选举到乡村协商:协商民主试验的一个案例研究2017-11-15
- 田飞龙:协商民主的中国经验2017-09-15
- 陈家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与路径2017-07-26
- 赵谦:论协商民主下依宪执政的共同体属性2017-06-24
- 何包钢 吴进进:社会矛盾与中国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兴起2017-05-23
- 张乾友 黄雨阳:论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民主观上的差异2017-01-12
- 黄天柱:对中国政党协商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未来走向的几点思考2016-10-31
- 陈剑: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2016-07-30
- 廖清成 冯志峰:以基层协商民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07-24
- 唐庆鹏:网络协商民主的成长轨迹及障碍研究2016-06-29
- 林尚立:基础与动力——协商民主何以在中国成长2016-04-29
- 张峰:人民政协在构建协商民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016-04-24
- 阚为 洪波:协商民主如何嵌入中国民主治理场域2016-04-24
- 金太军 张振波: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分层建构2016-04-22
- 王洪树:社会协商:中国的内生缘起与理论探索2016-04-21
- 布成良:论人民团体在我国协商民主中的属性和内容2016-04-13
- 杨卫敏:基层协商民主应是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2016-03-12
- 陈家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2016-02-13
- 马来平:关于协商民主的若干认识问题2016-02-13
- 王宏英:新中国宪法史与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2016-01-21
- 覃辉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发展2015-12-27
- 李炳烁:协商民主理论的当代发展与实践限度2015-12-27
- 宣晓伟:德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参与联邦制和协商民主模式2015-12-17
- 朱虹: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及历史发展2015-11-28
- 李君如: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中健全人民协商民主2015-09-08
- 李君如:民主建政和协商民主2015-09-04
- 李君如:对协商民主进行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2015-09-04
- 李君如:民主建政和协商民主2015-08-31
- 李君如: 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2015-08-30
- 李君如:从政治体制改革大思路认识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2015-08-29
- 何包钢:中国协商民主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空想2015-07-28
- 何包钢:中国协商民主发展最新态势2015-07-24
- 程同顺 邝利芬 :温岭民主恳谈的意义及局限2015-07-12
- 李凡: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意义、功能、路径2015-07-04
- 王洪树:社会协商:中国的内生缘起与理论探索2015-07-03
- 朱光磊 于丹:论对政治行为的“社会化处理”2015-06-22
- 胡伟:民主反对参与:现代民主理论的张力与逻辑2015-06-05
- 吴杰华:政治文化构建与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2015-04-27
- 齐卫平 陈朋:现代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耦合及其共进发展2015-04-27
- 杨鸣宇:中国式协商民主:有助维稳,还是促进变革?2015-03-25
- 申建林: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协商”与“选举”之辩2015-03-25
- 陈家刚:协商民主要走向深入具体2015-03-11
- 张宇 刘伟忠:公民身份认同——政策协商对话中的社会粘合基础2015-03-06
- 李君如:从政治体制改革大思路认识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2015-02-11
- 杨德山:新时期以来中共“协商民主”建设理论探索的历程考察2015-01-18
- 文小勇: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2015-01-02
- 王堃:西方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制度构架2014-12-29
- 童兵 傅海:正确研判舆情是协商民主成功的基础2014-12-26
- 颜德如:深化我国协商民主的公民认同:一种观念史的研究路径2014-12-07
- 王鉴岗: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结合及模式的选择2014-12-07
- 阎孟伟:协商民主中的社会协商2014-11-09
- 马德普: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还是民主的更高形态?2014-09-10
- 张宪丽 高奇琦:等位协商:英国工党与社会的互动模式研究2014-08-22
- 李君如:协商民主在中国——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思考2014-08-15
- 李景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2014-07-22
- 高建:两种不同的协商民主2014-06-10
- 付海梅: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的实现路径2014-06-07
- 程竹汝:为什么要选择协商民主2014-05-05
- 王彩玲: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条件2014-04-23
- 欧阳康:协商民主与当前中国政治建设2014-04-17
- 黄相怀:中国协商民主特色所在2014-04-14
- 林尚立: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014-03-17
- 王长江: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2014-03-10
- 陈家刚:中国协商民主的比较优势2014-03-03
- 肖北庚 刘铠:中国协商民主:宪法依据与制度实践2014-02-13
- 张峰:明确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14-01-23
- 韩福国:作为嵌入性治理资源的协商民主2014-01-13
- 李旭臣:基层协商民主怎样推进2014-01-13
- 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2014-01-05
- 刘建成:约束与创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建设2014-01-04
- 叶小文 张峰: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2013-12-28
- 俞可平: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2013-12-25
- 刘晓庄:协商民主:怎样看怎么办2013-12-19
- 李君如:怎样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3-12-07
- 协商民主: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2013-11-28
- 迟福林:利益多元化时代需健全协商民主制度2013-11-23
- 孙津:协商民主创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2013-11-18
- 王新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2013-10-31
- 谈火生:协商民主:西方学界的争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013-08-23
- 江国华 高冠宇:协商民主及其中国实践模式2013-08-12
- 黄国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的若干思考2013-07-31
- 刘俊杰: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2013-07-18
- 王芳: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提升2013-04-08
- 钟俊:论协商民主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建设2013-03-29
- 李君如: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五大参与平台2013-03-15
- 黄信瑜 胡建:我国台湾地区公众在参与立法活动中的角色2013-02-24
- 李效熙 郑雅卓: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2013-02-13
- 郑慧: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之辨2013-01-29
- 陈炳辉 王卫:民主共识的达成2012-12-30
- 李君如:何谓“协商民主”?2012-11-11
- 陈家刚:多元文化冲突彰显协商民主价值2012-10-30
- 蔡志强:什邡事件对社会治理成长的启示2012-07-24
- 任中平:四川的选举民主与浙江的协商民主2012-06-07
- 曲延春: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发展逻辑与推进对策2012-05-28
- 张小罗:网络媒体政府管制的正当性研究2012-03-29
- 陈立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2012-03-10
- 陈刚: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观述评2012-03-10
- 杨光斌 尹冬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理论基础2011-06-10
- 龚群: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本质区别2011-04-27
- 吴晓林 左高山:“协商民主”理论的三重困境——基于政治伦理的分析2010-12-31
- 夏继舟:比较分析: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2010-03-24
- 肖巧平 黄一军:宪政视野下协商民主概念分析2010-03-20
- 严书翰:要使协商民主成长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12-14
- 何包钢:从协商民主看政治协商会议2009-10-26
- 吕庆春 伍爱华:协商民主:创新中的运行困境2009-09-23
- 张峰:论协商民主与改善党的领导的统一性2009-09-20
- 何包钢:协商民主是解决上访问题的有效方法2009-09-07
- 孙照红: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2009-09-03
- 吴晓林 左高山: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2009-06-02
- 周濂:无知者无私2009-04-10
- 陈家刚: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协商民主要素分析2009-01-27
- 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2008-08-07
- 詹姆斯·博瓦德:协商民主及其理论缺陷2008-07-22
- 何包钢:政治实验是实现协商民主的有力途径2008-03-28
- 何包钢:中澳两国协商民主实践之比较2007-12-06
- 蔡永飞:简析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我国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2007-11-01
- 金安平 姚传明:“协商民主”: 在中国的误读、偶合以及创造性转换的2007-10-28
- 秋风:协商代替不了票决2007-10-26
- 燕继荣:再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对于协商民主价值之商榷的回应2007-09-12
-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2007-07-11
- 何包钢:协商民主恳谈与现代社会科学方法2007-05-22
- 陶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2007-04-17
- 俞可平:协商民主: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20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