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林安梧
所有专栏
林安梧,台湾台中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院长。曾任: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暨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杰出海外访问学者及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东大,1987)、《存有、意识与实践:熊十力体用哲学之诠释与重建》(东大,1993)、《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史论》(学生书局,1995)、《当代新儒家哲学史论》(明文书局,1996)、《契约、自由与历史性思惟》(幼狮,1996)、《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明文书局,1996)、《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幼狮,1996)、《儒学革命论:后新儒家哲学的问题向度》(学生书局,1997)、《教育哲学讲论》(读册文化,2000)、《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读册文化,2003)、《道的错置﹕中国政治哲学的根本困结》(学生书局,2003)、《两岸哲学对话﹕廿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学生书局,2003)、《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言实出版社,2005)、《儒学转向: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过渡》(学生书局,2006)、《新道家与治疗学:老子的生命智慧》(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儒学革命》(北京:商务2011)、《牟宗三前后: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史论》(台湾学生书局2011)、《血缘性纵贯轴:解开帝制?重建儒学》(台湾学生书局2016)、《林安梧访谈录:后新儒家的焦思与苦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等,近三十余部,专业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关注儒释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林安梧师从牟宗三先生,是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中极具创造力的思想家,在牟宗三先生“两层存有论”的基础上提出“存有三态论”,认为“儒道同源而互补”,主张融通三教,面对廿一世纪文明的新挑战,展开对话与交谈。方法论上,以船山学、十力学为基础,提出“道、意、象、构、言”五层诠释的中国诠释方法论。林安梧尤为关注儒学的现代适应性问题,近年来更深研哲学治疗学之可能,曾以普通话及闽南语开讲《四书》《金刚经》《易经》《道德经》等,推动民间书院讲学之风不遗余力!
19
推荐
儒道情怀与鹅湖精神——从王邦雄与曾昭旭时代的《鹅湖月刊》说起
从「五四后」到「后五四」——基于“存有三态论”思考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角色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反思
新儒学之后与“后新儒学”——以“存有三态论”为核心的思考
明清之际:一个思想观念史的理解——从“主体性”、“意向性”到“历史性”的一个过程
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研究的“话语”与“方法”
“内圣”、 “外王”之辩:一个“后新儒学”的反思
后新儒学的社会哲学:契约、责任与“一体之仁”
教育的目的是出人头地还是安身立命
“儒道情怀”与“鹅湖精神”——从“王邦雄”与“曾昭旭”时代的《鹅湖月刊》说起》
倾听经典的声音
《论语》──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
王道施于人间
《“血缘性纵贯轴”:解开帝制重建儒学》新版自序
温情山东,我就这样来了
先做公民,再做儒者
现代化不是单数的,而是多元的
我读「庄子」·「庄子」读我——《庄子养生主》试读
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应该一个重要的接榫点
回归传统 开拓新境——林安梧先生访谈录
林安梧与曾繁田谈话录
检省-希望-行动
如何以传统文化化解道德危机
以儒释道三家思想安顿精神
黄玉顺 泉城之会:黄玉顺与林安梧对谈录
枕戈访蒋庆和陈明上了李明辉的当
伦理道德观的转化:发展公民儒学,提倡大公有私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0786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