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
注疏经书的学问,“经”一般指儒家经典,通过对经书字句、内容的考释,以了解经文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经”的内容随时代而有变迁,主要有《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等儒家十三经。依据注“经”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注”、“疏”、“解”、“考证”、“集解”、“正义”等。根据师法、家法之别,经学内部又分为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两派。
最新文章
- 刘强:论杜甫的经学与诗学2023-01-28
- 程志华: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2022-12-25
- 秦际明:文明共识与近代经学观念兴替2022-12-17
- 丁进:以为民极:中华经学的责任担当2022-10-28
- 景海峰:经学如何在“中国哲学”中安身?2022-10-21
- 李辰:教化与经世:九江学派的经学诠释——以简朝亮相关著述为中心2022-10-18
- 李辰:教化与经世:九江学派的经学诠释——以简朝亮相关著述为中心2022-10-14
- 郑伟:《五经正义》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宗旨——再论孔颖达统一经学的思想2022-10-14
- 楼劲:魏晋南北朝儒学的发展2022-09-20
- 陈壁生:经学、历史与历史书写——以郑玄论圆丘礼为例2022-07-25
- 周春健:明初科举兴废与经学嬗变2022-07-11
- 陈壁生:“做中国哲学”中的经典与文明——读赵汀阳先生《中国哲学的身2022-05-15
- 朱汉民:中华文明复兴当“回归经典 重建经学”2022-03-31
- 朱汉民:重建中华经典体系——在“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2022-03-31
- 王学典:从经学到史学——现代《尚书》学的开创与发展2022-03-29
- 朱汉民:张载的义理经学及其关学学统2022-03-28
- 张翔:康有为的经学思想调整刍议——以《春秋董氏学》与《春秋笔削大义2022-03-15
- 张翔:从道统之争到全球文化整合——重新审视清代今文经学2022-03-15
- 向世陵:宋元明经学的兴起与治经旨趣2022-03-01
- 喻中:依道治国:韩愈开辟的法理命题2022-01-26
- 丁鼎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2022-01-17
- 景海峰:经学与古典学2021-12-17
- 陈壁生:经学诠释与经史传统的形成——以殷周爵国问题为例2021-11-27
- 黄桢:官制撰述在汉末的兴起2021-11-24
- 龚鹏程:文学诗经学导论2021-10-27
- 盛邦和:戴震的“原典”史观、理欲之辩及“分”的思想2021-09-14
- 陈壁生:经学与古今中西问题2021-08-16
- 朱维铮:简说中世纪中国经学史——过程、特征与文献2021-07-12
- 彭国翔:以史证“经”与以史证“子” ——《先秦诸子系年》与《两汉2021-07-07
- 韩星 倪超:熊十力:以经学为基础的新儒家哲学建构——以《读经示要》2021-06-27
- 刘梦溪:“六经”是经学的本经2021-06-27
- 王记录:以史明道: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2021-03-11
- 陈壁生:周公的郊祀礼2021-02-03
- 陈壁生:《汉经学史》书评2021-02-03
- 陈壁生:经史之间的郑玄2021-02-03
- 张永路:《国语》与经学的千年纠葛2020-10-21
- 黄开国:经学是以五经为元典阐发常道的学说2020-08-12
- 汤志钧:从“家学”到“显学”——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和珅专权2020-06-04
- 郭明浩:汉代经学文本与文艺理论话语建构2020-05-14
- 冯胜利:训诂的属类与体系——论经学训诂、子学训诂、史学训诂、文学训2020-04-16
- 韩星: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2020-03-27
- 高王凌:18世纪经世学派2020-03-08
- 景海峰:从经学到经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展开的一个视角2019-12-05
- 赵金刚:孟子与诸侯——经史互动当中的孟子思想诠释2019-08-26
- 任剑涛:超越经学,回归子学:现代儒学的思想形态选择2019-08-20
- 陈壁生:郑玄的“法”与“道”2019-03-08
- 陈壁生:章太炎的“新经学”2019-01-17
- 韩星:新国学的内在结构探析——以新经学、新子学为主2018-10-08
- 韩星:汉代经学与“五常”核心价值观的构建2018-10-02
- 王红霞:现代史学语境下的经学认知2018-09-15
- 余英时 罗小虎:专访余英时:中国现代学术“典范”的建立2018-08-25
- 刘增光:当前经学复兴的起因、表征和意义2018-08-19
- 章太炎:经的大意2018-08-17
- 李扬眉:“中古期的上古史说” ——论作为思想史家的顾颉刚2018-07-28
- 华喆:经学与当代中国2017-08-30
- 王刚: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2016-11-02
- 向珂:晚清的一场经学战争2016-05-10
- 周文玖:范文澜的经学与史学2016-04-06
- 於梅舫:陈澧撰写《科场议》之立场、缘起及用意2016-02-24
- 李帆:刘师培对康有为变法理论的经学驳难2016-01-28
- 李帆:今古文分派之说始自何人2016-01-28
- 李帆: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2016-01-28
- 木南:经学哲学:中国哲学研究新进路2015-12-03
- 余新华:阮元的经解2015-10-19
- 吴长庚:试论顾炎武的“经学即理学”思想2015-10-19
- 平飞:汉代公羊家对“政治善”的哲学思考2015-08-14
- 巩本栋: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2015-07-21
- 吴龙灿:风云际会的晚清新经学转型2015-05-31
- 杨国强: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偏失2015-03-20
- 晁福林:上博简《诗论》在诗经学史上的价值及其学术史意义2015-03-03
- 张思齐:日本诗经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特征2015-03-03
- 梅琼林:文化本义的追溯:论诗经学民俗文化研究倾向2015-02-27
- 夏传才: 现代诗经学的发展与展望2015-02-27
- 陈国安:清代“诗经学”流派述略2015-02-26
- 夏传才:21世纪诗经学展望2015-02-09
- 董运庭:《诗经》学与“诗本义”2015-02-09
- 任剑涛:经与经典:儒家复兴的经学、哲学与史学之途2015-02-02
- 张京华:学术的极境是经学2015-01-15
- 莫砺锋: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2014-12-08
- 陈来:子部文献的重要性2014-10-01
- 陈壁生:《经学的瓦解》导言:“后经学时代”的经学2014-03-05
- 边家珍:论传统经学“通经致用”发展向度及内在矛盾2013-10-15
- 陈锐:两汉经学与汉代的法律解释2012-04-11
- 黄玉顺:中国学术从“经学”到“国学”的时代转型2012-03-28
- 蒙文通:孔子和今文经学2012-01-05
- 宋锡同:汉代儒学的经学化概览2011-05-21
- 边家珍:西汉今文经学的特质与文化意义2011-04-24
- 柯小刚:王道与人民共和 2010-12-15
- 张霆锋:经典与诠释的张力 2010-12-13
- 饶宗颐《儒藏》与新经学2009-09-03
- 饶宗颐:建立新经学,迎接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