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比较文学]曾军:中西文论互鉴中的对话主义问题2022-05-19
- [比较文学]宋炳辉:世界文学的谱系:一个语言地理学的视角2022-04-19
- [比较文学]乔国强:世界文学谱系研究:一种阐释性建构2022-04-19
- [比较文学]李雪涛:跨越中西文学研究的边界2022-03-22
- [比较文学]何畅:“趣味”还是“品味”?——文化对译中的核心概念研究2022-03-10
- [比较文学]张隆溪:后理论时代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2022-01-30
- [比较文学]单世联:憔悴支离只为爱:《红楼梦》与《呼啸山庄》之比较2021-08-01
- [比较文学]李欧梵:二十世纪初,西方和中国的文学与文化2021-07-14
- [比较文学]麦永雄:间性研究:从比较文学到跨语境诗学2020-05-14
- [比较文学]龚鹏程:命运在乌有之路驾驭万有2020-05-11
- [比较文学]顾明栋: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2019-12-24
- [比较文学]曹顺庆:建构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2019-10-23
- [比较文学]曹卫东:走向一种对话理论2019-06-11
- [比较文学]凌晨光:比较诗学与各种艺术的相互阐发2019-01-31
- [比较文学]王燕:德译《中国童话》与《西游记》学术探究2018-12-27
- [比较文学]乐黛云:中国文化走出去千万不能急功近利2018-02-17
- [比较文学]戴锦华:比较文学正逢其时2018-01-16
- [比较文学]刘文飞:中俄文学外交的可能性2016-07-04
- [比较文学]朱崇科:华语比较文学2016-04-29
- [比较文学]李英武:《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艺术特色之比较2016-03-13
- [比较文学]藤井省三:莫言与鲁迅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2015-11-10
- [比较文学]周丽华:寂寞将何言2015-11-02
- [比较文学]霍冬克:“美”的独白与死亡2015-11-02
- [比较文学]城谷武男:沈从文与中上健次对比研究试论2015-10-30
- [比较文学]王艳凤:论中日新感觉派与表现主义文学2015-10-22
- [比较文学]靳明全:论中日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2015-10-22
- [比较文学]陈晓兰: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2015-10-11
- [比较文学]季进:论钱锺书与比较文学2015-09-03
- [比较文学]吴瑞裘:时代的困惑与人的探求2015-08-07
- [比较文学]董洪川:赵萝蕤与《荒原》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