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为山东曹县),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一书。在思想上与老子一脉相承,主张自然无为,提倡齐万物、一生死,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一书共33篇,分内、外、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之手。书中内容瑰丽奇谲,极富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最新文章
- 陈赟:《庄子·逍遥游》的文本逻辑与思想结构2023-03-02
- 匡钊:自我转化的隐喻——以《齐物论》“吾丧我”为线索2023-02-23
- 肖鹰:被混谈的“老庄”,被误读的庄子2023-01-26
- 陈鼓应:庄子“齐物论”与中国文化精神之重建2022-12-22
- 杨义:借问庄子您是谁?2022-12-07
- 陈鼓应:《天道》:言外之意2022-12-07
- 陈鼓应:《天地》:象罔得玄珠2022-12-07
- 陈鼓应:《在宥》:安情适性2022-12-07
- 陈鼓应:《胠箧》:窃国者侯2022-12-07
- 陈鼓应:《马蹄》:至德之世的憧憬2022-12-07
- 陈鼓应:《骈拇》:任情率性2022-12-07
- 陈鼓应:《齐物论》:平等精神与破除自我中心的格局2022-12-07
- 陈鼓应:《逍遥游》: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2022-12-07
- 陈鼓应:《养生主》:精神生命的阐扬2022-12-02
- 陈鼓应:《人间世》: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识及其隔离的智慧2022-12-02
- 陈鼓应:《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审美心胸及宇宙精神2022-12-02
- 陈鼓应:《大宗师》:“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观2022-12-02
- 陈鼓应:《应帝王》:无治主义2022-12-02
- 陈少明:《庄子》故事里的角色2022-11-16
- 杨立华:郭象眼中的庄子2022-11-07
- 陈少明:《庄子》——被剪辑的图象2022-11-07
- 王博:狂人和狂言2022-11-03
- 钱穆:旷达逍遥的庄子2022-11-01
- 陈赟:引导性政治架构下的统治德性问题——对《庄子》政治哲学的一种阐2022-10-28
- 干春松:孔子梦周公和庄周梦蝶2022-10-25
- 孙明君:《庄子》中的道与德2022-10-14
- 王博: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庄子思想全生的主题2022-10-04
- 王博: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2022-09-15
- 胡适: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2022-09-15
- 王博:庄子的思想世界2022-09-09
- 陈鼓应:庄子的影像2022-08-31
- 赵广明:庄子“物”论2022-07-31
- 李振纲:比较视域中的孟庄心学2022-07-26
- 蒙培元:人与天一——庄子2022-05-19
- 蒙培元:自由与自然——庄子的心灵境界说2022-05-14
- 蒙培元:老庄哲学思维特征2022-05-12
- 蒙培元:自由境界说——庄子2022-05-03
- 蒙培元:庄子的自由观2022-04-25
- 蒙培元:老子、庄子的“自然本体论”2022-04-12
- 余秉颐:庄子思想与中华文脉2022-03-10
- 李存山:庄子与惠施2022-02-03
- 赵建永:不诱于誉,不恐于诽2022-01-23
- 林光华:非对象化的时中思维2021-12-22
- 陈鼓应:庄子的视野与心境2021-11-16
- 刘永谋:忙于算计,必有危险2021-10-17
- 干春松 : 孔子梦周公和庄周梦蝶2021-09-14
- 王博:无的发现与确立——附论道家的形上学与政治哲学2021-09-09
- 杨国荣:世间之“在”——《庄子·人间世》的主题及其内蕴2021-09-02
- 方东美:庄子哲学体系2021-07-17
- 卞清波:早期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庄子发现——玄佛合流的一种历史考察2021-03-16
- 林光华:《庄子》:自由就是最大的牢笼2021-02-09
- 王锺陵:对立与融合:论《庄子》与儒家思想2021-01-30
- 孙明君:当代视角下对庄子思想的再认识2021-01-23
- 陈赟:《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2020-10-12
- 边家珍:《庄子》“卮言”考论2020-09-26
- 夏可君:十个论题:海德格尔的反犹主义与庄子的无用之思2020-05-01
- 盛邦和:“东洋文明是静的文明”及庄子“虚静”论2020-04-28
- 王海东:“蝴蝶梦”与“甲虫盒”之喻——庄子和维特根斯坦论意识难题2020-04-16
- 陈少明:《〈齐物论〉及其影响(商务印书馆,2019年)》重版后记2019-08-28
- 颜世安:“性恶”说的实质及在诸子人性思想中的位置2019-02-22
- 王玉彬:“德”“性”之辨2019-02-12
- 刘梁剑:经典“阐发”和哲学话语创新:郭象《庄子注》的启发2019-01-04
- 黄克剑:庄惠之辨2018-12-09
- 李振纲:《庄子》生命语境中的“列子”说2018-12-09
- 邓梦军:《庄子》书中的“圣人”究竟指什么2018-11-08
- 李炳海:《庄子》的风源理念及其风意象的调遣2018-07-31
- 【讲座通知】黄勇:《庄子》中的道德相对论2018-04-25
- 章启群:《庄子》研究与中国哲学的范式及“合法性”问题2018-02-08
- 陈少明:“庖丁解牛”申论2017-11-22
- 王齐洲:论庄子的文学观念2017-11-08
- 孙晓春 施正忠:近代中国自由观建构的传统话语背景2017-07-10
- 陈少明:现代庄学及其背景2017-05-18
- 陈鼓应:庄子眼中人性的真与美2016-12-19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2016-08-31
- 李以建:再评杨义老子庄子论语还原2016-07-04
- 杨义:作为方法的还原2016-07-04
- 边家珍:“庄周梦蝶”寓言探析2016-04-20
- 钱穆:郭象《庄子注》中之自然义2016-02-23
- 钱穆:《庄子》外杂篇言性义2016-02-21
- 钱穆:《庄子》书言长生2016-02-21
- 杜保瑞:论方东美的道家诠释2016-01-26
- 金惠敏:作为方法的美学2015-11-27
- 颜世安:论庄子的游世思想2015-07-11
- 颜世安:从《太一生水》看先秦自然道论的分流2015-07-11
- 颜世安:庄子性恶思想探讨2015-07-11
- 边家珍:论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及讽刺特色2015-06-28
- 胡适: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2015-04-28
- 王学泰:谈谈隐士文化2015-04-10
- 陶新民:并庄屈以为心2015-03-27
- 徐山:“运斤成风”篇旨辨正2015-01-04
- 陈少明:通往想象的世界——读《庄子》2014-10-03
- 吴励生:正本清源 天道绝对2014-02-23
- 陈强:老庄新论2013-11-02
- 陈赟:由人而天的“机制转换”与新主体观——论毕来德的《庄子四讲》2013-09-30
- 余世存:大年生存史观中的个人——读张远山《庄子传》2013-07-06
- 黄蕉风:庄周没逻辑2013-01-24
- 青袖:庄子的意义2013-01-08
- 青袖:徐志摩与庄子——“逍遥游”式的人格理想2012-09-25
- 石井刚:敢问“天籁”:关于章太炎和刘师培哲学的比较研究2012-06-08
- 陈少明:人、物之间——理解《庄子》哲学的一个关键2012-05-06
- 陈赟:走向逍遥之境2012-03-13
- 戴建业:论庄子“逍遥游”的心灵历程及其归宿2012-03-08
- 郑开:试论《庄子》的“化”2011-10-22
- 邓联合:中国思想史上的“难庄论”和“废庄论”2011-08-17
- 陈鼓应: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2011-06-27
- 高瑞泉:论《庄子》“物无贵贱”说之双重意蕴 2011-04-21
- 邓联合:“逍遥游”与自由 2011-03-25
- 李耀南:庄子的“无用”与“逍遥”2011-03-25
- 刘梁剑:《逍遥游》向郭义与支遁义勘会2011-03-11
- 吴励生:至知无知 天道无极——张远山《庄子奥义》解读2010-03-04
- 王中江:庄子自由主义的特质及其对中国知识阶层的影响──以“游”为中2009-07-09
- 杨国荣:他者的理解:《庄子》的思考———从濠梁之辩说起2009-04-25
- 杨儒宾:儒门内的庄子2009-02-08
- 林安梧:我读「庄子」·「庄子」读我——《庄子养生主》试读2009-02-04
- 郭齐勇:《老子》《庄子》“道”论发微2008-12-22
- 段德智:“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2008-11-08
- 陈少明:由“鱼之乐”说及“知”之问题2008-09-25
- 陈少明:从《齐物论》看《庄子》2008-09-24
- 陶东风:庄子精神的另一面2007-03-27
- 徐山:《庄子》的分析200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