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信任作为一种被社会关注的现象是现代性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与现代化的来临,人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感到了焦虑与不安。经验和熟悉不再是信任的保证。于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对社会形态的分类中看到了现代社会的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信任制度来保障人类的安全,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论述。 在中国文化中,信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发生可疑时而形成的中间地带,可细分为放心关系和信任关系及无信任关系。其划分原因源自中西文化对人性及其社会依赖性的不同假定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关系网络偏向或制度性偏向"由此,信任的本质是社会成员在面对社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时体现出的对自己依赖对象所维持的时空性特征。
最新文章
- 姚洋:法律的首要功能是让蛋糕变大2022-01-03
- 王正绪 赵健池:民本贤能政体与大众政治心理:以政治信任为例2021-09-01
- 吴志成 李佳轩:全球信任赤字治理的中国视角2021-05-29
- 陈志武:信任中介——股市为何需要审计师2021-04-11
- 陈行之:信任的价值2021-03-28
- 尤小立: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2020-10-23
- 唐贤秋 吴成林:民族信任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2020-10-20
- 郭于华 颜青琪: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社会信任的重建:CSA社会企业的探2020-07-03
- 吴冠军:信任的“狡计”——信任缺失时代重思信任2020-01-22
- 沈毅:儒法传统与“关系信任”的指向——兼论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分类与区2019-09-17
- 翟学伟:从社会流动看中国信任结构的变迁2019-07-12
- 杨国荣:信任及其伦理意义2018-05-28
- 王少泉:当代中国政治信任演变历程及优化途径2017-12-14
- 史天健:重视传统文化对提升政府信任度的作用2017-12-10
- 翟学伟:信任的本质及其文化2016-11-29
- 刘进 翟学伟:信任与社会和谐:一个研究理路的展开2016-11-29
- 季卫东:法治与普遍信任: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下)2016-11-12
- 季卫东:法治与普遍信任: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上)2016-11-12
- 白乙辰:信任视角下的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研究2016-07-17
- 吕嘉健:从医患关系看一个“不信任的社会”之心理症结2016-06-02
- 郑永年:中国司法的信任危机2016-06-02
- 郭于华:福山的慧眼: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自发社会的力量2016-04-29
- 上官酒瑞:论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特质、成因及可能风险2016-04-13
- 唐丽娜:近年中国社会信任度呈上升趋势2016-03-16
- 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2016-03-04
- 翟学伟:信任与风险社会2016-03-04
- 曹德军:关系性契约与中美信任维持2016-01-28
- 张鸣:从构建人与人之间信任机制开始2015-07-30
- 邓文初:信任的成本2015-06-15
- 罗教讲:当下社会“信任困境”的形成与破解2015-05-15
- 陈朋:协商合作型信任:一种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信任图景2015-03-04
- 马得勇:政治信任及其起源2015-01-10
- 伍德志:黑社会、游民阶层与信任2015-01-04
- Hua Dai:信任度调查——谁还在信任中国政府?2015-01-04
- 邵晔 :互联网社会:信任机制的转型2014-12-08
- 伍麟:风险社会的信任危机2014-11-05
- 陈晓平:“信念”与“知识”辨析 ——从“盖梯尔问题”谈起2014-09-21
- 陈积敏:霸权式微与美国信任危机2014-04-15
- 孙立平:信任的缺失与以不信任为基础的结构2014-03-16
- 周怡:信任模式的社会建构2013-09-01
- 张昱 杨彩云:泛污名化:风险社会信任危机的一种表征2013-08-01
- 王明进:公众的政治信任是怎样瓦解的——从苏联解体过程探寻中国之鉴2013-07-19
- 刘胜军:重建社会信任2013-05-19
- 杜君立:信息权利与不信任2013-05-06
- 陈朋: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信任流失:过程及机理2013-05-03
- 范可: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2013-04-23
- 朱虹:信任危机与中国体验2013-04-17
- 徐贲:选民对政客的“审慎信任”2013-04-14
- 沈阳:每周舆评:官民信任难产 制度恶果未除2013-03-31
- 郑永年:中共可以重拾人民的信心和信任吗?2013-01-08
- 王天夫:重建社会信任是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2012-11-18
- 托马斯L弗里德曼:中国缺少的不是创新,是信任2012-09-14
- 上官酒瑞: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及其风险2012-09-03
- 朱虹:必须重塑社会信任2012-09-03
- 张剑源:寻求接纳:法律与信任关系的另一种诠释2012-07-26
- 王澜明:建设人民信任和满意的政府2012-07-19
- 黄苇町:社会情绪恶化征兆透析2012-06-21
- 蔡永飞:公众“老不信”的心态分析2012-06-21
- 周濂:我想要相信2012-04-26
- 龚群:政治信任:合法性与合规范性2012-04-04
- 张卓明:一个“强化民主”的司法审查理论 2012-01-17
- 任慧文:诚信缺失肆虐震惊中南海 2011-11-20
- 朱铁志:“幸福指数”下降和“信任危机”2011-11-14
- 上官酒瑞:制度是信任的基石2011-11-10
- 姚金伟:权力运行的脱节与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分析——基于厦门市的实证2011-11-02
- 党国英:建立社会信任需要深化改革2011-10-27
- 沈杰:为什么今天的社会充满不信任2011-10-18
- 白天亮: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该如何重构社会信任2011-09-22
- 王正绪 帕夫利切维奇:公民与民主——史天健对中国研究及政治学方面的2011-09-17
- 徐贲:从不相信到犬儒社会2011-09-17
- 白天亮:我们的信任哪儿去了2011-09-07
- 人民日报:我们的信任哪儿去了2011-09-03
- 南都社论:重挽公众信任,红会须以苛刻标准检讨自身2011-08-03
- 竹立家:重申社会信任2011-03-16
- 郑永年:司法衰败、信任危机和中国的社会暴力化2011-02-15
- 信任、交易成本与商业信用模式 2010-03-20
- 郭于华:以社会建设来重建社会信任 2010-01-20
- 张云武:不同规模地区居民的人际信任与社会交往2009-09-06
- 郑永年:中国政府信任危机背后的政治危机2009-08-24
- 张志成:必须高度警惕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任危机2009-07-10
- 郑永年:中国社会信任的解体及其结果2009-06-14
- 刘海明:后“躲猫猫时代”的信任危机 2009-02-25
- 杨际开:社会信任和尊重人权2009-01-06
- 徐贲:吏治之弊 问责机制 社会信任2008-11-23
- 梁文道:犬儒時代的信任2008-09-28
- 滕建群:中国建立信任措施的实践与展望2008-09-22
- 邓文初:政治“非常道”——信任危机之“谬思”2008-08-13
- 尹继武:国际关系中的信任概念与联盟信任类型2008-07-30
- 郑杭生:哪些因素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2008-07-01
- 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2006-07-23
- 陈潭:政策动员、政策认同与信任政治——以中国人事档案制度的推行为考2006-05-31
- 徐贲:承诺、信任和制度秩序:当今中国的信任匮缺和转化2005-01-17
- 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200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