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最新文章
- 鲁枢元:东方乌托邦与后现代浪漫2022-03-26
- 谢云天: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乌托邦重构2022-02-26
- 刘永谋:智能革命与机器乌托邦2021-10-15
- 刘永谋:乌托邦还是敌托邦:未来科学城邦的N种可能2021-10-15
- 郑永年:阿富汗是西方民主乌托邦主义的大失败2021-08-16
- 唐小兵:士绅共和国的乌托邦:读《追寻新共和》2021-03-15
- 孙纯 任卫东:“中国”的多重面相2019-01-22
- 李欧芃:西学东渐:晚清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2018-11-15
- 高放:《乌托邦》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关于翻译史及其版本的学术考察2018-06-08
- 《太空漫游》四部曲:一个旧传统的绝响2017-07-07
- 崔之元:二十一世纪的“苏维埃”并非“乌托邦”?2017-06-19
- 从《雪国列车》看科幻中的反乌托邦传统2017-04-22
- Nature杂志与科幻的百年渊源——《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2017-03-12
- 《基里尼亚加》:乌托邦与现代化之战2017-02-24
- 许耀桐:莫尔与社会主义——纪念《乌托邦》发表500周年2016-05-30
- 张旭曙: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概念2016-03-23
- 史福伟: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理论述评2016-01-21
- 弗朗西斯·福山:中国和美国政治改革挑战2015-11-05
- 刘伯健:奥巴马主义与日本“和平乌托邦”的终结2015-11-05
-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象——一个乌托邦想象背后的政治、思想与学术2015-10-14
- 蒲国良:思想史视阈下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2015-07-31
- 成伯清:乌托邦现实主义:何以可能与可取?2015-01-10
- 王德威: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从鲁迅到刘慈欣2014-12-20
- 陈冠中:乌托邦、异托邦和恶托邦2014-09-02
- 严泽胜:重构领导权:激进民主与后乌托邦政治想象2014-06-25
- 林毓生:反思儒家传统与乌托邦主义2014-06-02
- 张灏: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2013-08-14
- 韩松:一个欧洲共产主义者和他的科幻乌托邦2012-11-16
- 杨玉卿:立人大学与明日世界2012-09-07
- 韩王韦:自由主义与中国政治的乌托邦可能2012-04-19
- 楚三:乌托邦,谎言的前世今生2012-03-19
- 李涛:教育公平:符号、工业化、“拟真”与乌托邦2011-12-09
- 周晓亮: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伦理思想 2011-01-16
- 余露:哲人王——现实的乌托邦2011-01-11
- 蔡翔:《创业史》和“劳动”概念的变化2010-10-19
- 蔡翔:《改造》以及改造的故事2010-10-19
- 蔡翔:《地板》:政治辩论和法令的“情理”化2010-10-19
- 于尔根·莫尔特曼:世界正临到终结抑或其未来已然开始?2010-05-04
- 刘瑜:幸福的与被幸福的2010-04-01
- 老愚:我们都是乌托邦病患者2010-03-19
- 罗杰·帕登:波普尔的反乌托邦主义和开放社会概念2010-01-23
- 周宁:东风西渐: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2008-05-06
- 周宁: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西方中国观的知识状况2008-05-06
- 周宁: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2008-05-06
- 卢周来:作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新古典经济学2007-09-25
- 江晓原:从小说到电影:乌托邦·反乌托邦不完全谱系2007-06-03
- 丁言:“乌有之乡”的现实冲击波2007-01-17
- 黄岩:乌托邦工程何以崩溃——评詹姆斯C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2006-10-13
- 吕鹏:极权已逝,乌托邦尤在——斯科特《国家的视角》评介20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