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中国基层治理的基础,其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稳定。乡村治理的基本格局是“乡政村治”,主要是指学界基于政治与治理的视角或关怀,围绕国家对于乡村基层的治理过程及政策实践而展开的相关研究。它既包括以政治学为视角和学科依托的乡村研究,也包括借用其他学科领域的视角和方法而展开的但带有较多政治学关怀和问题意识的乡村研究。
最新文章
- 徐勇:小单元 大问题2023-03-13
- 桂华:去农业化的乡村秩序及其治理2022-10-06
- 贺雪峰 桂华:行政激励与乡村治理的逻辑2022-09-16
- 黄祖辉 胡伟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重点2022-08-12
- 邓大才:工具性治理能力:乡村建设中的社区组织与精英参与2022-08-11
- 雷明 于莎莎 何琳:治理视域下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2022-07-03
- 李小云:中国消除贫困政策过程的社会学分析2022-07-03
- 张君:村干部的角色、行为与新时代乡村治理2022-06-22
- 罗必良:农地确权如何重构乡村治理秩序?2022-06-12
- 周忠丽:乡村治理中干部驻村研究的现状与前景2022-04-14
- 于文豪:三大课题考验乡村治理2022-04-07
- 国家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建构2022-03-31
- 任路:国家化、地方性与乡村治理结构内生性演化2022-02-17
- 秦中春 李青:我国乡村治理的政策演变与未来取向2022-02-06
- 王浦劬: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2022-02-05
- 唐仁健:以务实管用的方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2021-12-10
- 赵成伟 许竹青: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问题与策略2021-12-07
- 杨丽:我国乡村治理方式的检视、转型困境及破解之策2021-12-06
- 吕德文:乡村治理,来到十字路口2021-11-19
- 王浦劬:乡村治理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2021-10-06
- 赵树凯:乡村治理的百年探索:理念与体系2021-08-23
- 赵秀玲:农民现代化与中国乡村治理2021-06-02
- 张天佐:我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及发展2021-05-26
- 桂华:困在“政治正确”中的乡村治理2021-05-08
- 王曙光:传统乡村治理的八个机制2021-04-14
- 孙宪忠:从《民法典》看乡村治理中急需关注的十个法治问题2021-03-14
- 张英洪: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21-02-24
- 杨安 张英洪 王丽红:“十四五”乡村治理四大着力点2021-02-13
- 贺雪峰: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2021-01-09
- 桂华:农村工作的三大压力2021-01-09
- 黄辉祥 付慧媛: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效用及其限度2020-12-13
- 张树旺 李想 任婉玮:论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2020-10-21
- 温铁军:如何开展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2020-10-20
- 贺雪峰:办案与抹平2020-09-28
- 温铁军:如何开展新型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2020-09-14
- 景跃进: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再思考2020-08-12
- 贾康:关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八个认识视角2020-07-14
- 周少来:“权力过密化”:乡村治理结构性问题及其转型2020-06-11
- 任剑涛:克制乡村治理中的浪漫主义冲动2020-04-02
- 陈柏峰:乡村基层执法的空间制约与机制再造2020-03-26
- 陈文胜:乡村治理偏离农民主体地位的三大问题2020-03-12
- 项继权 刘开创: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发展2019-12-27
- 叶兴庆:准确把握农村重要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方向2019-12-25
- 叶兴庆:从历史大逻辑和全球大背景看我国“三农”发展走向2019-12-24
- 杜鹏:论乡村治理的村庄政治基础2019-12-11
- 贾康: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初步认识2019-12-10
- 陈成文 陈静: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9-12-05
- 杜鹏:论乡村治理的村庄政治基础2019-12-05
- 张英洪: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优良治理之路2019-11-09
- 刘奇:别让农民不食人间烟火2019-11-04
- 郭苏建 王鹏翔:中国乡村治理精英与乡村振兴2019-11-04
- 党国英 卢宪英:新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回顾与评论2019-11-04
- 陈文胜:乡镇政府与乡村治理2019-10-28
- 李华胤:我国乡村治理的变迁与经验探析2019-10-24
- 杜鹏: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与优化路径2019-09-24
- 郁建兴:乡村治理的新议程2019-09-03
- 周少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研究2019-03-28
- 黄宗智:“实践社会科学:国家与社会和个人之间”专题导言2019-03-09
- 叶兴庆:面对三大巨变,乡村治理走向何方2019-01-18
- 张英洪:乡村治理的道术势2019-01-08
- 刘晨:集体生活变革视域下的村庄“微治理”探析2019-01-08
- 廖林燕:乡村振兴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2019-01-03
- 张英洪:我国乡村治理还存在问题,该如何有序推进?2018-11-25
- 吴理财:中国农村社会治理40年:从“乡政村治”到“村社协同”2018-11-12
- 刘守英:中国乡村到底该怎么治理2018-11-12
- 刘守英 熊雪锋: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与秩序演变2018-10-27
- 张乐天:奠基——1950年代浙北村落里的新中国2018-10-27
- 胡雪 项继权:乡村治理转型中基层政权公共性的重构2018-10-10
- 王晓毅: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2018-09-12
- 王晓毅: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2018-09-05
- 田先红:村民小组治理:传统与变迁2018-08-30
- 朱启臻:村落价值与乡村治理2018-07-12
- 任中平: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亟需加强基层民主建设2018-06-02
- 张晖:“骂社火”、道德治理以及乡土社区公共性2018-03-01
- 贺雪峰: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2018-02-27
- 周少来:“三化并举”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2018-01-31
- 张晓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2018-01-02
- 贺雪峰:巨变中的乡村向何处去2017-11-13
- 党国英: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2017-09-01
- 张英洪 王丽红:北京市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017-08-30
- 李里峰:运动式治理: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学分析2017-08-09
- 王曙光:传统乡村治理的八个机制2017-07-02
- 张英洪:乡村治理要强化维护发展农民基本权利2017-06-19
- 戴震 邱林川 韩孝荣: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新思考(三)2017-02-06
- 周庆智:乡村治理转型:问题及其他2016-06-17
- 张英洪 刘妮娜 刘雯:北京市乡村治理现状及问题研究2016-05-23
- 黄家亮: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基层治理转型新趋势2016-04-08
- 颜德如: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2016-04-02
- 任中平 王菲: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2016-03-05
- 冯仕政:从国家视角看乡村治理2016-02-26
- 王云飞 高源:乡村治理主体系统化的建构及其策略2016-01-19
- 王曙光: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2016-01-06
- 王海娟 贺雪峰“: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2015-12-27
- 陈荣卓 祁中山:乡村治理伦理的审视与现代转型2015-12-06
- 袁金辉:论简政放权背景下的乡村治理2015-11-17
- 渠桂萍: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的民众视角2015-10-18
- 郎友兴:村政的现状与乡村治理的走向2015-10-18
- 王君柏:失落的乡村:一位大学教授的乡村笔记2015-09-24
- 王晓毅:以精准扶贫打破留守与贫困的因果链2015-08-22
- 王春光: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2015-08-02
- 肖唐镖:调查:乡村治理的结构性特征2015-08-01
- 刘奇:树立“绿色化”新理念 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下)2015-07-28
- 王云飞 高源:乡村治理主体系统化的建构及其策略2015-07-25
- 刘筱红 柳发根:乡村自主治理中的集体搭便车与志愿惩罚: 合约、规则2015-07-16
- 刘奇:树立“绿色化”新理念 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中)2015-06-27
- 于建嵘: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2015-06-10
- 刘奇:树立“绿色化”新理念 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上)2015-06-02
- 阎占定:嵌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及实践分析2015-05-24
- 李猛:从“士绅”到“地方精英”2015-04-28
- 罗大蒙:社会发育与管控型治理——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2015-01-29
- 项继权:论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志愿服务2015-01-27
- 徐晓全: 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与实践2014-12-27
- 祁建民:中国和日本的乡村治理比较2014-10-14
- 韩鹏云 徐嘉鸿: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与现代国家建构方向2014-08-29
- 陈朋:陈朋精英、选举与乡村治理——兼论村治的制度环境2014-06-28
- 贺雪峰:论利益密集型农村地区的治理2014-05-18
- 党国英: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问题2014-05-09
- 徐晓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研究:现状与评析2014-04-07
- 李里峰:群众运动与乡村治理——1945-1976年中国基层政治的一2014-03-17
- 刘守英:乡村治理是一道绕不过的坎2013-12-09
- 张玉林:当今中国的城市信仰与乡村治理2013-12-08
- 吴理财 张良:乡村治理转型视域下的文化体制改革2013-10-31
- 赵树凯:“体制性冲突”与乡村治理2013-08-27
- 陈占锋:农村民间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证分析——基于某省两村的调研2013-06-20
- 赵树凯:新世纪的国家与农民——2002-2012乡村治理述评2013-05-23
- 刘晨:国家建设中的乡村治理:现状与焦虑2013-03-13
- 刘晨: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富农治村的困境2013-03-04
- 刘锐: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2013-02-28
- 秋风:重建中国乡村的“共治”机制2013-02-27
- 刘晨:农村社区信息化与乡村治理2013-01-23
- 刘晨:政府治理与乡村治理2012-12-23
- 刘晨:乡村治理:村民自治与原子化的乡村2012-12-12
- 廖业扬 李强彬:乡村威权型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解释2012-11-25
- 刘晨:政治与想象:乡村治理三十年的反思2012-10-27
- 贺雪峰:农村精英与中国乡村治理2012-10-12
- 刘晨:乡村治理中的"语境"纪事2012-10-09
- 刘晨:“三农研究”的终结2012-07-07
- 田先红:再造中间层: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模式变迁研究2012-05-16
- 龚为纲:土地产权明晰就能保护农户权益吗?2012-01-10
- 吕德文:2011年中国农村研究:回应国家政策诉求2011-12-26
- 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竞选2011-12-13
- 赵旭东 辛允星:权力离散与权威虚拟:中国乡村“整合政治”的困境2011-11-21
- 杨帅 温铁军:农民组织化的困境与破解2011-11-20
- 刘涛:六十年中国乡村治理逻辑的嬗变2011-11-17
- 夏柱智 刘锐:多维度认识转型期乡村社会2011-11-15
- 何慧丽 李向群:村级文书制度:城中村治理的制度创新2011-09-05
- 王会:乡村治理中的“不得罪”逻辑 2011-07-31
- 杨华:重塑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 2011-07-31
- 李克军:乡村治理思路亟待调整2011-05-27
- 赵树凯:乡村治理中的政府“不宜”2011-05-14
- 陈方南: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考察——“国家—社会”理论是否2011-04-20
- 贺雪峰: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2011-03-28
- 吕德文:简约治理与隐蔽的乡村治理:一个理论述评2011-01-25
- 吕德文:制度性关联的消解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2011-01-17
- 张世勇:资源输入与乡村治理转型2011-01-17
- 贺雪峰:华中村治研究书系总序2010-12-10
- 吕德文:“拿钱的办事员”和“集体化”的消解2010-12-10
- 温铁军 董筱丹: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2010-10-25
- 陈柏峰:华中村治研究:问题与方法2010-10-11
- 徐勇: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2010-09-30
- 戴贵斌:“互强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建构 2010-07-11
- 刘涛 赵晓峰: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现状2009-11-04
- 党国英: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2009-09-12
- 赖海榕:德国、匈牙利、印度乡村治理对我国的启示2009-07-22
- 贺雪峰:试论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2009-06-04
- 秦晖:新农村建设凸显“农民组织”问题2009-03-22
- 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2008-12-16
- 贺雪峰:乡村治理中的搭便车问题2008-12-15
- 陈潭 罗晓俊:乡村治理研究十年观察2008-11-26
- 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2008-04-06
- 张静: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2006-12-25
- 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2005-09-02
- 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2005-07-21
- 王奇生: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