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主要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全书分三个部分: 逻辑学、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其中逻辑学部分被称为“小逻辑”)、《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历史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等。
最新文章
- 邓晓芒:引荐黑格尔2022-12-04
- 张文喜:马克思对黑格尔知识财产权思想的扬弃2022-12-03
- 刘小枫: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哲学与法权哲学的内在融贯2022-10-09
- 吴晓明:马克思思想的黑格尔渊源2022-08-27
- 孙向晨:黑格尔与现代世界2022-06-28
- 邓安庆:自然、精神与伦理——进入黑格尔伦理学哲学体系之路径2021-12-17
- 张仲民:“黑格尔”的接受史2021-11-09
- 张盾: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背景2021-09-02
- 张世英:“本质”的双重含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黑格尔、狄尔泰、2021-08-03
- 张世英:无限:有限者的追寻2021-08-03
- 张世英: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2021-08-02
- 张世英:站在哲学巨人的肩膀上远望 谈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2021-08-02
- 张世英:希望哲学论要2021-08-02
- 程广云 鹿云:承认理论批判 ——从黑格尔到泰勒、霍耐特2021-04-11
- 詹世友:黑格尔自由观的思辨方法和伦理价值关切——基于与康德自由观相2021-04-03
- 先刚:重思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以及黑格尔的可能回应2021-03-12
- 吴增定:利益权衡还是道德意志?2021-01-15
- 李超杰:论张世英对黑格尔学术的贡献2020-12-23
- 崔建树:“德国学派”?——康德、黑格尔和克劳塞维茨2020-12-16
- 胡顺 吴冠军:政治主体:黑格尔、马克思与齐泽克2020-12-07
- 吴晓明:论黑格尔的哲学遗产2020-10-24
- 张一兵:定在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构境的历史线索2020-08-24
- 高广旭:财产权批判与正义——马克思对黑格尔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2020-08-05
- 张文喜:性别和友爱政治的唯物史观之本质考察2020-07-30
- 肖鹏:“思维如何回到神?”——黑格尔早期对启蒙的批判与反思2020-07-06
- 荣伟杰:论恩格斯发展观的无限问题2020-04-23
- 孙向晨:黑格尔论国家与宗教——《法哲学原理》第270节附释解读2020-04-04
- 刘家和:40年来中西古史比较研究的进展2020-02-03
- 吴根友:即哲学史讲哲学2019-11-30
- 臧峰宇:重思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启蒙哲学的批判与超越2019-09-08
- 吴晓明: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黑格尔与马克思2019-09-05
- 丁三东:感性的曲行性和心智的本质:黑格尔的现代知识批判2019-08-14
- 韩立新: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矛盾及其解决2019-08-06
- 吴增定:利益权衡还是道德意志?2019-07-08
- 邓安庆:自然法即自由法: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前提和关键2019-07-01
- 胡泳:没有颠覆,只有奥伏赫变2019-05-10
- 胡泳:自我革命是可能的吗? 2019-05-10
-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逻辑的奠基2019-03-16
- 叶秀山:读那些有读头的书2019-02-12
- 路新生:历史美学: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代绪论)2019-01-20
- 杨祖陶 舒远招:黑格尔精神哲学的人学意义2019-01-08
- 邓安庆:正在复兴的黑格尔哲学——近年来国内黑格尔研究“扫描”2019-01-08
- 韩立新:中国的“日耳曼式”发展道路2018-09-26
- 韩立新:客观性哲学的重建及其意义2018-09-18
- 安希孟:独一真神vs多鬼杂神2018-09-11
- 王南湜: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2018-09-05
- 张世英:哲学应把人生境界提高到“万有相通”2018-08-02
- 齐泽克:异化与分离的政治: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回来(上)2018-02-03
- 齐泽克:黑格尔论唐纳德·川普的“客体的幽默”2018-01-30
- 舒远招:康德黑格尔死刑正义论的当代审视2017-10-26
- 舒远招:永恒的精神,无愧的人生——杨祖陶先生遗著《黑格尔<精神哲学2017-10-12
- 肖静宁:一位联大学人超越生死的学问2017-08-27
- 陈晓平:从优美和壮美的角度看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美2017-06-20
- 侯小丰:形而上学自由概念的生成与终结2017-01-31
- 吴晓明:论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2017-01-31
- 白刚: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2017-01-31
- 张一兵:思辨天国与现实大地的隐秘谱系2016-05-25
- 张一兵:马克思:自在之物与事物自身之谜的破解2016-05-24
- 哈贝马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2016-04-12
- 哈贝马斯: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2016-03-30
- 邓安庆:黑格尔《法哲学》版本考2015-12-14
- 陈远:史学随想录2015-12-07
- 夏莹:自由与历史:黑格尔与马克思自由观之比较2015-11-27
- 杨祖陶:《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再版后记2015-09-16
- 俞吾金:历史没有旁观者2015-07-25
- 翟玉章:评黑格尔的矛盾逻辑和他对逻辑基本规律的误解2015-07-24
- 赵妙法:再论黑格尔哲学中的"wirklich,Wirklichke2015-03-17
- 赵林:法兰克福时期黑格尔思想的转折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2015-02-06
- 孙向晨: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2014-12-15
- 杨祖陶:黑格尔《精神哲学》中译本的由来和依据2014-07-13
- 韦森:从马克思、黑格尔、康德到韦伯和维特根斯坦2014-04-11
- 周睿志: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伦理”研究(四)2013-12-28
- 张曙光:民族认同、社会整合与黑格尔主义2013-11-03
- 周睿志: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伦理”研究(三)2013-10-17
-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伦理”研究(二)2013-10-17
- 周睿志: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伦理”研究(一)2013-10-17
- 安立志:黑格尔的御用哲学2013-06-09
- 赵林:《耶拿逻辑》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2013-05-13
- 何卫平:不求虚名,但求心安——由杨祖陶先生首译黑格尔《耶拿逻辑》所2013-03-19
- 杨祖陶:《耶拿逻辑》译者导言2013-01-09
- 杨祖陶:《耶拿逻辑》的历史地位2013-01-05
- 卿文光:恩师杨祖陶先生首译黑格尔《耶拿逻辑》出版的意义2013-01-02
- 周睿志:黑格尔哲学的追求2012-11-12
-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溯源2012-06-25
- 叶晓锜:概念论1:《黑格尔概念论的评析》2012-06-03
- 亓同惠:法权的缘起与归宿——承认语境中的费希特与黑格尔2012-04-13
- 张勤富:还原马克思——对《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批判2012-03-14
- 邓晓芒: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2011-12-06
-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2011-11-25
- 俞吾金: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2011-05-12
- 赵敦华:向黑格尔学习如何做哲学2011-05-07
- 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2011-03-13
- 陈家琪:康德、黑格尔及其他——关于“新道德主义”的一封信2010-07-17
- 张一兵:空无与黑夜:青年阿尔都塞的哲学关键词2010-04-09
- 柯小刚:对黑格尔哲学史概念的一个现象学解读2010-04-04
- 哈贝马斯:从康德到黑格尔:罗伯特·布兰顿的语用学语言哲学2010-03-06
-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五:由逻辑学出发深入探索黑格尔哲学2010-02-03
- 杨祖陶:“以黑格尔注解黑格尔”之六:自为存在 观念(理想)性2009-07-12
- 杨祖陶:“以黑格尔注解黑格尔”之五:无限性2009-07-12
- 赵妙法:“存在即合理”吗?2009-07-10
- 杨祖陶:“以黑格尔注解黑格尔”之四:有限性2009-07-08
- 杨祖陶:“以黑格尔注解黑格尔”之三:定在 实在(现实)性 异在2009-07-08
- 杨祖陶:“以黑格尔注解黑格尔”之二:存在、无、变易2009-07-06
- 杨祖陶:“以黑格尔注解黑格尔”之一:存在论2009-07-06
- 杨祖陶:译事回眸之六:黑格尔《精神哲学》首译的漫长岁月2009-04-14
- 诺曼·莱文: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2009-02-20
- 杨祖陶:黑格尔关于认识论研究的原则2009-01-20
- 杨祖陶:黑格尔建立逻辑学体系的方法论原则探索2009-01-01
- 菅从进: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2008-12-24
- 杨祖陶:黑格尔《哲学全书纲要》中的逻辑学体系——《小逻辑》2008-12-02
- 杨祖陶:黑格尔哲学史观再认识2008-11-27
- 刘俊祥:马克思政治起源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及其早期论述2008-11-20
- 杨祖陶: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主体性2008-11-19
- 杨祖陶:黑格尔哲学体系问题*2008-11-08
- 邓安庆:“之间”的“思想”图景2008-11-04
- 邓安庆:黑格尔精神哲学的独特魅力2008-11-04
- 杨祖陶:黑格尔哲学是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吗?2008-11-03
- 杨祖陶:《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序2008-10-23
- 杨祖陶:黑格尔关于逻辑学对象的观点及其在发展辩证法中的历史作用2008-10-23
- 杨祖陶:《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序2008-10-09
- 杨祖陶:贺麟与黑格尔《小逻辑》2008-09-23
- 杨祖陶:黑格尔《精神哲学》译者导言2008-09-08
- 牟宗三:黑格尔与王船山2007-06-07
- 邓晓芒: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2006-12-26
- 王元化: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2006-11-15
- 刘小枫:我读洛维特的经验2006-04-21
- 张旭东:市民阶级权利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遍性——黑格尔《法哲学》再解读2005-08-14
- 王立杰:所有权的法哲学原理2005-08-02
- 高全喜:黑格尔的国家主权理论2005-06-03
- 靳希平: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演化2001-03-16
- 靳希平: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演化20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