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
七年前,邓先生用这样一段话怀念学者王炜,一个读书人的一生,在学术的追求中终结自己的生命,对他来讲是最好的离开方式。我之所以能断言王纬"愿意这样走",不过是因为我内心确实是这样认定的,我也是"愿意这样走的"。七年后,邓先生安详地离去,这种告别或许暗合先生的期许,一如他信奉的拉丁格言:“它受到赞扬并饥寒而死”(laudatur et alget)。世无邓正来,寂寞的问学路上,问几人能潜心此中欢愉?
编辑推荐
- 邓正来: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2006-07-21
- 邓正来:当代自由主义内部的分歧2004-07-17
最新文章
- 谢志浩:英姿勃发邓正来2019-07-18
- 魏敦友:邓正来的精神遗产与中国法学的可能未来——邓正来教授逝世三周2016-10-02
- 陈子明:追忆邓正来2016-07-09
- 魏敦友:为学问道三十年2014-09-18
- 孙周兴:一个人的消失是如此容易——悼念邓正来先生2014-09-07
- 魏敦友:认知路途上的“震撼性时刻”——读钱穆先生《师友杂忆》札记之2014-09-06
- 于硕:正来著,却倏然离去2014-08-07
- 哲人其萎:致敬2013年学术界的那些逝者2014-01-02
- 魏敦友:世间已无邓正来——我对邓正来教授的追思与怀念2013-12-20
- 周国平:想念我生活中的邓正来2013-03-22
- 邓正来与他的江湖:来是正好 去是正好2013-02-24
- 吴励生:悼念邓正来先生2013-02-06
- 文叶梓:留存在字里行间里的温暖2013-01-30
- 陈行之:中国学术天空又坍塌了一角——痛悼邓正来教授2013-01-28
- 张曙光:不该走的人走了2013-01-27
- 陈夏红:三言两语说老邓2013-01-26
- 邓正来:一出与世风共谋的“闹剧”2013-01-26
- 谢志浩:有脾气的邓正来2013-01-26
- 张柔桑:大家邓正来2013-01-26
- 邓正来:我的学术与人生2013-01-26
- 曾繁旭:特立独行邓正来 2013-01-26
- 苗炎:学术翻译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2013-01-26
- 刘擎:惜别正来2013-01-26
- 蔡晓玮:邓正来的最后一个月2013-01-26
- 许纪霖:上海学术界的“猛牛”——怀念邓正来2013-01-26
- 梁剑兵:法学愿景未竟,正来安可瞑目?2013-01-26
- 石剑峰:邓正来告别学术江湖2013-01-25
- 邓正来 丁轶: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2012-05-14
- 吴励生:关于“理想图景时代”及其问题2011-06-24
- 吴励生:邓氏学派及其学术正面塑造性力量2011-06-24
-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模式”2011-04-11
- 邓正来:“世界结构”与中国法学的时代使命2011-04-03
- 邓正来: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书2010-12-27
-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2010-12-13
- 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2010-10-24
- 邓正来:“知识转型”:引进来与走出去2010-06-15
- 论坛:“邓正来新著出版暨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2010-06-13
- 邓正来:学术之路的路标——《寂寞的欢愉》自序2010-04-17
-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传播学2010-04-01
- 邓正来:没有学术批判 就没有中国学术的发展 2010-03-08
- 邓正来:两种法学全球化观--中国将何去何从2010-01-27
- 邓正来: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2009-08-11
-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发展2009-06-11
- 曼斯菲尔德、邓正来等:与施特劳斯学派相关的若干问题2009-04-15
- 与施特劳斯学派相关的若干问题2009-02-03
- 吴励生:全球主义话语审查与中国法律哲学建构2009-01-19
- 邓正来:高等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2008-12-29
- 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想“走出去” 必要先争夺话语权2008-12-20
- 邓正来: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全球化观”的论纲(一)2008-01-26
- 邓正来: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二)2008-01-26
- 邓正来:社会秩序的建构及其正当性 2008-01-26
- 邓正来:学术自主性问题:反思和推进2008-01-26
- 邓正来:历史的参与及超越——致友人的一封信 2008-01-26
- 邓正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沟通主义法律观”2007-11-20
- 邓正来: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2007-10-11
- 吴励生:学统与道统反思:解构体制化学术2007-09-19
- 邓正来:法律思想者的冒险——寄语《法府书香》一周年2007-08-19
- 邓正来: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2007-05-17
- 邓正来:中国学者必须强调学术自主性2007-05-08
- 邓正来:中国法律主体性的建构者:律师2006-12-28
- 邓正来:高贵的寂寞——敬贺张思之先生八十寿诞2006-11-30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人大演讲版)2006-11-22
- 邓正来: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2006-11-01
- 吴励生:把知识开放出来的思想和思想者——邓正来知识批判之一2006-10-20
- 邓正来:从“知识规划时代”中解放出来2006-10-18
- 邓正来:“理想图景”、“世界结构”与“定义中国”2006-10-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的批判与建构2006-10-11
- 邓正来:这时我想起了他们:王铁崖、李浩培和陈体强2006-10-11
- 邓正来:在体制中拒绝主流——《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自序2006-10-11
- 邓正来: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2006-06-30
- 邓正来:警惕一种表达方式上的本质主义2006-06-30
- 邓正来: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2006-05-24
- 邓正来:他是愿意这样走的——悼王纬2005-08-19
- 邓正来:中国人权利发展研究的理想与现实——评《走向权利的时代》2005-08-15
- 邓正来: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2005-08-15
- 邓正来:哈耶克思想研究与相关问题2005-08-15
- 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2005-08-15
- 邓正来:《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宪章》2005-08-15
- 邓正来: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2005-08-15
- 邓正来: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2005-08-15
- 邓正来: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2005-08-15
- 邓正来:社会科学与知识类型——兼评荷曼斯的《社会科学的本质》2005-08-15
- 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2005-08-14
- 邓正来:学术讨论为什么缺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一)2005-08-14
- 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2005-08-14
- 邓正来:我们必须打破“知识规划时代”的宰制2005-08-14
- 邓正来:教师节应该反思什么?2005-08-14
- 邓正来: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2005-08-14
- 张曙光: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读邓正来著《规则·秩序·无知》2005-08-13
- 邓正来:铲除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2005-08-13
- 邓正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2005-08-13
- 邓正来:“思想品德考核”依凭什么标准2005-08-13
- 邓正来:深度研究与自主发展——以对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为个案2005-08-12
- 邓正来: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2005-08-12
- 邓正来:因北大朱苏力招博事件而逼问中国学术2005-08-12
- 邓正来:谁有资格制定学术规范2005-08-12
- 邓正来:铲除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2005-08-12
- 邓正来:信与中国传统医学2005-08-12
- 邓正来: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2005-08-12
- 邓正来:再谈学科的迷思2005-08-12
- 邓正来:一谈学科的迷思2005-08-12
- 邓正来: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2005-08-12
- 邓正来:根治学术腐败 重在制度建设2005-08-12
- 邓正来:没有理想图景的中国法学该结束了!2005-08-12
- 邓正来:迈向全球结构下的中国法学2005-08-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八)2005-08-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六)2005-08-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五)2005-08-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四):个案研究与批判2005-08-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三):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2005-08-1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与“现代化范式”2005-08-11
-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引论2005-08-10
- 邓正来:学术批评抑或“逮谁批谁”2005-08-10
- 邓正来:建构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中国法律哲学2005-08-10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暂时的结语2005-08-04
- 邓正来: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2005-07-30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七)2005-07-25
- 邓正来:否思社会科学:国家的迷思2005-05-11
- 邓正来:“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及其危害──哈耶克正义理论的研究2005-05-10
- 邓正来: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2005-05-10
- 邓正来: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2005-03-22
- 邓正来:王铁崖与中国国际法学的建构——读《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2005-03-03
- 邓正来: 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值得关注2005-03-01
-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2005-02-28
- 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构架2005-02-03
- 邓正来: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2005-01-07
- 邓正来: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2004-11-16
- 邓正来:以真性情做真学问2004-11-13
- 邓正来:《焦点访谈》及其背后的结构性力量2004-11-10
- 邓正来:对“考研变高考”的制度性逼问2004-10-29
- 邓正来:逼问学术腐败的体制性原因2004-10-22
- 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2004-06-23
- 邓正来:中国与世界的王铁崖先生2004-06-03
- 邓正来学术简历(附:邓正来主要论著)2004-06-03
- 邓正来: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200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