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编辑推荐
-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09
最新文章
- 朱云汉:中共为什么高规格纪念孙中山2023-03-01
- 章永乐:重审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2023-01-16
- 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2022-10-11
- 田海林: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的命运——对清末民初“尊孔读经”问题的2022-07-27
- 张海鹏: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文库2022-05-19
- 彭南生: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2021-12-10
- 欧阳哲生:辛亥革命时期严复的思想演变及其抉择2021-10-28
- 杨天石:“振兴中华”伟大口号的提出2021-10-26
- 杨天石:体制内改革的试探——上书李鸿章 2021-10-26
- 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1-10-16
- 章永乐:“大国协调”如何塑造辛亥革命中的“大妥协”?2021-10-12
-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2021-10-12
- 桑兵:日记里的辛亥革命2021-10-12
- 罗志田:重释“辛亥巨变”2021-10-12
- 罗志田:尝试稍更广义地看辛亥革命2021-10-11
- 程广云:革命与建国:孙中山的政治哲学2021-10-11
- 章开沅: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锐于千载2021-10-11
- 张海鹏:如何准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与未来启示?2021-10-11
- 张海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2021-10-11
- 罗志田: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2021-09-27
- 吴世平:毒国与自鸩:辛亥革命前夜的郑孝胥2021-08-27
- 左玉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2020-09-01
- 张宪文:新时期再议辛亥革命2020-05-31
- 桑兵:辛亥南北议和与国民会议2019-06-20
- 罗志田:“过渡时代”与“大国转身”2019-06-06
- 章永乐:“大国协调”与“大妥协”2019-04-27
- 桑兵:辛亥时期国体政体的意涵与辨析2019-02-03
- 朱文亮: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2018-12-11
- 韩星:关于中国道统的讨论2018-09-29
- 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2018-08-09
- 马勇:从君宪到共和:袁世凯的一段心路历程2018-01-16
- 瞿骏:重大问题的再历史化2017-10-07
- 魏文享:章开沅教授:永无止境的历史求索2017-08-04
- 朱英:近代中国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与纪念2017-07-30
- 江湄:超越“虚无”:辛亥士风与章太炎儒学观念的转变2017-07-28
- 朱英 许峰:商业与政治:民国时期的辛亥革命纪念—以《申报》双十节商2017-07-19
- 朱英: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与百年超越2017-07-18
- 朱英:辛亥革命前的农会2017-07-17
- 傅国涌:雨和一个帝国的命运2017-07-05
- 魏文享:江南文化场域与非暴力革命2017-05-17
- 朱英:辛亥百年的思考与展望2017-05-11
- 朱英:辛亥革命与商界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2017-05-09
- 舍耘:不温不火的辛亥革命,凭什么彻底埋葬了两千年帝制?2017-02-26
- 冯天乐:辛亥革命与民初宪政的反思2016-11-17
- 章开沅:一生痴迷是辛亥2016-08-28
-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2016-07-22
- 张海鹏 汪朝光: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16-07-20
- 桑兵:辛亥年的郑孝胥2016-05-12
- 朱汉国:民国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态势及其特征2016-03-28
- 严泉:辛亥革命时期临时参议员的产生2016-03-25
-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2016-01-29
- 李帆:再谈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华民族认同2016-01-29
- 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2016-01-29
- 李帆:辛亥革命时期的“夷夏之辨”和民族国家认同2016-01-29
- 余英时:许多人还在等待真命天子2015-12-27
- 马勇: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排满革命?2015-12-21
- 张海鹏:《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序》2015-08-27
- 张海鹏:怎样读懂辛亥革命历史2015-08-27
- 左松涛:新出三种辛亥山西新军起义文献真伪考2015-08-06
- 石晓宁:从革命到建设:辛亥革命前后海外华人政治心态的蜕变2015-08-06
- 岳庆平:从辛亥革命看改革与革命2015-06-17
- 王永春:百年宪政反思2015-06-08
- 许纪霖:国王的两个身体:民国初年国家的权威与象征2015-06-08
- 崔志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2015-06-02
- 梁漱溟: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2015-05-07
- 马勇:民国是“谈出来”的——关于妥协的历史记忆2015-03-03
- 潘光哲:共相与异相之间:辛亥革命研究的一些省思2015-02-13
- 唐德刚:细说辛亥革命2015-02-02
- 魏英杰:回到辛亥重估革命2014-12-29
- 晚清旗籍权贵集团的政治心态2014-12-12
-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2014-12-05
- 郑佳明:向先贤寻求价值,今天纪念黄兴的意义2014-08-08
- 丁礼庭:殷鉴不远,犹警后世 2014-06-15
-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2014-04-17
- 羽之野:从杨度“政治品质”说起2014-04-16
- 王开玺:辛亥革命的历史省思2014-03-03
- 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2013-12-17
- 郭世佑: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与近代民权政治的艰难2013-12-07
- 黄克武:谈台湾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2013-08-01
- 黄克武: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2013-08-01
- 杨天石:辛亥之梦2013-07-10
-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特点与领导力量2013-07-10
- 黎建军:从同盟会到国民党——革命党失败的历史转型2013-03-21
- 田飞龙:宋教仁案与国民党的转型失败2013-03-06
-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2013-01-28
- 张鸣: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个隐性的问题2013-01-10
- 金耀基:辛亥革命诞生的共和是个早产儿2012-11-25
- 袁伟时:国民党用革命手段建立党国,并非辛亥革命正统2012-11-16
- 上官丕亮:激进的革命能产生理性的宪政吗?2012-11-11
- 漆多俊:中国革命(国、共)两条路线的分合沉浮(下)2012-10-15
- 漆多俊:中国革命(国、共)两条路线的分合沉浮(上)2012-10-15
- 漆多俊:辛亥革命百年中国之“主义”考辨2012-10-11
- 蔡文成:民主共和宪政: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选择2012-09-25
- 欧阳军喜:记忆与历史: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及其影响2012-09-23
- 蔡英元:从辛亥革命看百年前国人制度选择2012-09-16
- 王柯:在“天下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2012-08-28
- 王柯:民权、政权、国权——中国革命与黑龙会2012-08-28
- 何广:分歧的解读:纪念中的“辛亥革命”(1912年~1949年)2012-08-26
- 袁刚:辛亥革命时的以法建政和依法行政2012-08-20
- 齐义虎:回首百年辛亥,展望第三共和2012-08-12
- 傅国涌:辛亥前夜:另一个流产的“共进会”2012-02-25
- 张光昕:革命与修辞的忧伤蜜月2012-02-09
- 袁伟时: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成败得失2012-02-05
- 朱维铮:纪念辛亥革命,首先要把历史搞清楚2012-01-07
- 高瑞泉: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2012-01-07
- 张鸣:新政与辛亥革命——改革是否必然引发革命?2012-01-04
- 松博伊:从辛亥革命谈启蒙和实现民主的基本条件2011-12-12
- 马勇 郭世佑 张宝明:辛亥那一年 一问二问三四问2011-11-21
-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三)2011-11-18
-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二)2011-11-18
-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一)2011-11-18
- 木然:辛亥革命对自由的宰制2011-11-16
- 刘练军:汤寿潜在19112011-11-11
- 程广云:革命动员与共和诉求——重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011-11-11
- 林贤治:革命:偶然与必然2011-11-10
- 刘绪贻:《辛亥百年反思录》序2011-11-08
- 郭世佑:清朝政府的末世改革与末日真相2011-11-04
- 郭世佑:就辛亥革命真相与百年纪念答《光明日报》记者四问2011-11-03
- 戴维皮林:谁是辛亥传人?2011-11-02
- 裴钰:南京:皇帝走了,共和在哪里?2011-11-02
- 傅国涌:辛亥革命:理想情怀和现实道路2011-11-01
- 林贤治:革命向何处去——辛亥百年史反思(二)2011-10-29
- 林贤治:革命向何处去——辛亥百年史反思(一)2011-10-29
- 海裔:辛亥革命中的国家主权连续性问题2011-10-26
- 郭绍敏:重新审视清末宪改:国家建设视野和政治科学范式2011-10-26
- 常安:辛亥时期“五族共和”论的思想渊源2011-10-26
- 袁伟时:辛亥革命——历史观、革命幼稚病和社会转型2011-10-25
- 李竞恒:传统:落了一片雪2011-10-20
- 李泽厚:革命不易,改良更难2011-10-20
- 马勇:晚清新政为何走向反面2011-10-16
- 杨光:一场中庸、妥协的温和革命2011-10-16
- 重耳:辛亥百年:民主的传入与尚未成功2011-10-16
- 储成仿:从“孙文上书”到“皇族内阁”2011-10-16
- 唐建华:百年之问——纪念辛亥百年2011-10-15
- 郑佳明:历史热与历史观——写给辛亥革命一百年2011-10-14
- 尹曙生:安庆巡警学堂起义记2011-10-13
- 金冲及: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2011-10-12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2011-10-11
- 袁伟时:是谁摧毁了辛亥革命?2011-10-11
- 郭世佑:辛亥先驱的首创精神与历史价值2011-10-11
- 梁文道:辛亥百周年——去南方2011-10-11
- 丁礼庭:就《告别辛亥革命》向李泽厚、方绍伟提出商榷2011-10-11
- 龙应台:辛亥百年——尴尬的纪念2011-10-11
- 余英时:回首辛亥革命,重建价值观念2011-10-11
- 林觉民:与妻书2011-10-10
- 人民日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2011-10-10
- 金冲及: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 2011-10-09
- 孟令伟: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2011-10-09
- 黄克武:辛亥革命是怎么成功的?2011-10-09
- 辛亥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1-10-09
- 于泽远:辛亥革命:一场预料中的意外2011-10-09
- 张海鹏: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 2011-10-08
- 王晓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2011-10-08
- 任仲平: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写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10-08
- 邢贲思:从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2011-10-08
- 陈奎元: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2011-10-08
- 肖勇:辛亥百年:“四个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2011-10-08
- 傅国涌:辛亥百年变局2011-10-06
- 许耀桐: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必要提速2011-09-29
- 袁伟时: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2011-09-28
- 傅国涌:从私人记录重返历史现场2011-09-28
- 度北:“辛亥火炬”引领我们走向新共和!2011-09-26
- 傅国涌:从私人记录逼近历史真相2011-09-25
- 韩大元:辛亥革命与宪法学知识谱系的转型2011-09-25
- 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2011-09-25
- 汪仲启:百年辛亥:棘手的遗产2011-09-23
- 冯天瑜:列强对辛亥首义的态度2011-09-23
- 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2011-09-22
- 温铁军:告别百年西制崇拜2011-09-21
-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2011-09-21
- 李文海: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2011-09-20
- 高全喜 田飞龙: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2011-09-20
- 秦晖:“宏大叙事”与“祛魅”——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的若干解析2011-09-20
- 秋风:辛亥革命,一个插曲2011-09-20
- 萧功秦: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多灾多难时代的开端2011-09-20
- 杨奎松: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2011-08-26
- 黄方毅:辛亥革命前夕的父亲黄炎培2011-08-16
- 侯坤宏:佛教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与地位2011-08-07
- 杨奎松:辛亥革命:什么意义上成功,什么意义上失败?2011-07-27
- 喻中:辛亥革命与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2011-07-26
- 浩澜:天下为公: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文明的潮流走向2011-07-21
- 许耀桐:辛亥革命百年与推进民主政治2011-07-21
- 任进:辛亥革命与我国地方自治:回顾与思考?2011-07-19
- 刘彦:从辛亥革命到独立参选2011-05-30
- 谢志浩:碧血湛黄花:『辛亥革命』学术史回望2011-02-20
- 杨光:简论清末改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2011-01-24
- 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011-01-11
- 张鸣:英雄与群氓2010-12-27
- 傅国涌:谈出来的民国——回望99年前的辛亥革命2010-12-01
- 辛亥革命100周年启示录2010-11-03
- 袁伟时:辛亥革命是一场盛大的假面舞会2010-10-11
- 梅宁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2010-05-22
- 沟口雄三:辛亥革命新论2009-10-28
- 吴晓波:一段铁路毁了一个帝国2009-03-21
- 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2009-03-18
- 张鸣:民意与天意——辛亥革命的民众回应散论2007-04-16
- 丸山升:辛亥革命与其挫折2006-08-18
- 李慎之:和平 奋斗 兴中国2005-04-26
- 郭世佑: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及其实质2005-01-15
- 郭世佑:孙中山的民权理念与辛亥革命2005-01-15
- 郭世佑: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200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