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尚不确定,较为通行的说法认为其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生卒年不可考。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王朝的守藏史,著有《老子》(即《道德经》)一书。在《老子》中提出“道”的概念,并认为其是世界本源;形成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最新文章
- 肖鹰:被混谈的“老庄”,被误读的庄子2023-01-26
- 陈鼓应:《天运》:礼仪法度应时而变2022-12-07
- 陈鼓应:老学先于孔学——先秦学术发展顺序倒置之检讨2022-11-26
- 顾准:老子的“无名”是反对孔子的伦常礼教的有名论的吗?2022-11-25
- 顾准:老子的“道”及其他2022-11-25
- 钱穆:老子2022-11-20
- 胡适:革命家之老子2022-08-26
- 余秉颐:从老子走向黄老道家2022-08-26
- 白奚:《老子》对“虚”“静”的哲学提升2022-08-10
- 冯国超:“道可道,非常道”新解2022-07-31
- 王岳川:老子的人生论与政治论2022-07-20
- 王岳川:老子的语言论与审美论2022-07-19
- 丁四新:老子思想研究的文本依据: 观念及其原则2022-07-19
- 牟宗三:道家玄理之性格2022-07-14
- 刘运好: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2022-07-06
- 刘运好: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2022-06-24
- 王岳川:老子的本体论与宇宙论2022-06-15
- 王岳川:老子的认识论与辩证论2022-06-15
- 蒙培元:回归自然——老子2022-05-19
- 刘清平:论老子哲学的人生境界观2022-05-19
- 蒙培元:回到自然——以老子为例2022-05-14
- 蒙培元:“道”的境界——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2022-05-14
- 蒙培元:简论老子“道”的境界2022-05-14
- 蒙培元:老庄哲学思维特征2022-05-12
- 颜世安:老子的自然之道2022-05-12
- 蒙培元:道的境界说——老子2022-05-03
- 方尔加:如何理解老子的“道”2022-04-13
- 蒙培元:老子、庄子的“自然本体论”2022-04-12
- 李若晖:《老子》章数及其经典化2022-03-22
- 魏国栋: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2022-02-17
- 林光华:非对象化的时中思维2021-12-22
- 王永:《老子》“味无味”思想的当下启示2021-11-27
- 李延仓:《老子》与《易》道关系检讨2021-10-06
- 王博:思想史视野中的《老子》文本变迁2021-09-09
- 王博:无的发现与确立——附论道家的形上学与政治哲学2021-09-09
- 王博:《道德经》的精神2021-09-09
- 刘笑敢:“自然”的蜕变:从《老子》到郭象2021-08-26
- 王博:“然”与“自然”:道家“自然”观念的再研究2021-08-16
- 莎伦·斯诺伊思:论生态文明的中国路径——老子的《道德经》和阴阳原理2021-08-09
- 李健:赤子美学:老子的生命智慧2021-07-14
- 邓晓芒:“伦理学之后”的实践哲学:对老子形而上学的模型论解读2021-04-11
- 戴建业:悖论:弃智则智,大巧无巧2021-04-02
- 汤一介: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2020-11-11
- 盛邦和:何谓老子之“道”?其特性及一个假设的释义2020-11-04
- 许抗生:当代“新道家”之我见 ——从老子道家思想到当代“新道家”2020-10-27
- 盛邦和:老子说的"自然"指的是什么?2020-10-22
- 周可真:论老子的时间哲学2020-10-13
- 盛邦和:为什么说,心理学大师荣格是“中国思想的学生”?2020-09-05
- 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2020-06-03
- 盛邦和:“东洋文明是静的文明”及庄子“虚静”论2020-04-28
- 戴建业:无为: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2019-10-11
- 戴建业:自然:大道的本性与人生的境界2019-10-11
- 戴建业:道:天地之根与万物之本2019-10-11
- 戴建业:《老子》:何人所著?何年成书?2019-10-11
- 戴建业:老子:为什么不称“李子”呢?2019-10-11
- 徐山:《老子》“报怨以德”与“和大怨”文脉梳理2019-09-22
- 王岳川:老子其人其书之谜2019-09-19
- 徐山:《老子》“下知有之”辨正2019-08-13
- 沈顺福:作为摹状词的“《老子》之道”2019-03-22
- 刘笑敢:老子哲学的思想体系:一种模拟性重构2019-03-22
- 宋宽锋:《老子》规范性政治思考的多重意蕴及其内在统一性探析2019-02-24
- 曹峰:《老子》生成论的两条序列2019-02-07
- 徐山:《老子》训诂三则2018-08-03
- 叶自成:刚柔并济是正道——老子的“柔实力”2018-06-13
- 黄朴民: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老子的治国之术2018-03-09
- 王齐洲:论老子的文学观念2017-10-16
- 文三生:《老子·“宠辱若惊”篇》章旨辨析2017-08-13
- 徐山:《老子》“宠辱若惊”辨正2017-04-11
- 裘锡圭:老子与尼采2017-04-06
- 徐山:《老子》“故大制不割”辨正2017-03-21
- 唐士其:老子哲学中“无”的三重含义 一个比较哲学的考察2016-12-19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2016-08-31
- 李以建:再评杨义老子庄子论语还原2016-07-04
- 徐山:《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辨正2016-06-19
- 戴建业:《老子开讲》后记2016-03-27
- 钱穆:郭象《庄子注》中之自然义2016-02-23
- 钱穆:《庄子》外杂篇言性义2016-02-21
- 钱穆:《庄子》书言长生2016-02-21
- 陈鼓应:老子的“道”义2016-02-20
- 钱穆:三论《老子》成书年代2016-02-19
- 钱穆:再论《老子》成书年代2016-02-19
- 钱穆: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2016-02-19
- 许地山:《道教史》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2016-02-17
- 杜保瑞:论方东美的道家诠释2016-01-26
- 徐山:《老子》“知不知”辨正2015-07-13
- 颜世安:论老子的道体本无思想2015-07-11
- 颜世安:论老子道论的政治谋略意义2015-07-11
- 徐梵澄:老子臆解·德经五2015-06-10
- 徐梵澄:老子臆解·德经四2015-06-10
- 徐梵澄:老子臆解·德经三2015-06-10
- 徐梵澄:老子臆解·德经二2015-06-10
- 徐梵澄:老子臆解·德经一2015-06-10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七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六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五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四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三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二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一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十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九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八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八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七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六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五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四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四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三2015-06-08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二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一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十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九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八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七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六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五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四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三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一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一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十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九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八2015-06-06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七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六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五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四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二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一2015-06-05
- 徐梵澄:老子臆解·序2015-06-05
- 李健:老子生死时间略考2015-06-03
- 徐山:《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文脉梳理2015-06-02
- 胡适:老子2015-04-26
- 王政 臧志攀:《诗经》《老子》与雨兆、祈雨2015-02-08
- 冯兴元: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到哈耶克的“自发秩序”2015-01-24
- 王蒙:老子的数学观念2014-12-22
- 梁宇辉:《老子》有无观的本体论意蕴2013-12-16
- 陈强:老庄新论2013-11-02
- 梁宇辉:从古文字探讨《老子》之道与德的基本涵义2013-10-19
- 刘清平:无为而无不为——论老子哲学的深度悖论2013-06-30
- 林光华:《老子》第四十二章之解读及方法论初探2012-10-21
- 贡华南:道与盗之辩——《老子》的价值取向2012-04-01
- 戴建业:《老子现代版》后记2012-03-09
- 戴建业:《老子智慧心解》后记2012-03-09
- 张祥龙:海德格尔翻译《老子》及其有关问题2012-02-08
- 孙周兴:事实与立场——再谈海德格尔与老子2011-11-30
- 张维迎:从老子到亚当-斯密 2011-11-24
- 王志泉:试论老子与哈耶克政治哲学之异同2011-07-03
- R·艾尔伯菲特: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2011-06-27
- 王中江:“道法自然”实义2011-03-20
- 余三定:开创传统经典研究的新范式——评董京泉《老子道德经新编》2011-02-14
- 肖建原:王夫之对老子“有无”之生的思维研究2011-01-20
- 叶秀山:在“交往”的路上2010-12-14
- 邹裕民:老子哲学之关键 (2)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之詮2010-12-06
- 朱光磊: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解读2010-10-23
- 董京泉:老子自然无为思想之辨析与启示2010-06-17
- 郝建民:奇怪的战争:浅论老子的军事思想2009-09-14
- 刘军宁:像老子那样对待“侯王”2009-05-31
- 白奚: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2009-05-28
- 白奚: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2009-05-27
- 白奚:古道新知———读刘笑敢新著《老子古今》2009-05-27
- 白奚:“小国寡民”与老子的社会改造方案2009-05-26
- 白奚:《老子》“躁胜寒, 静胜热”释义新探2009-05-26
- 白奚:老子思想与儒道互补 2009-05-25
- 白奚:老子的生活智慧与现代社会生活 2009-05-25
- 王岳川:东方大哲的玄思:《老子》2009-04-09
- 单少杰:老子送孔子言:原教旨儒家论2009-01-14
- 郭齐勇:《老子》《庄子》“道”论发微2008-12-22
- 刘笑敢 梁涛:老子、经典诠释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2008-10-12
- 徐山:《老子》的分析2008-01-24
- 张祥龙: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2007-05-10
- 王博:《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2006-11-24
- 狄马:老子与美国南北战争2006-10-27
- 海德格尔与老子思想2001-10-19
- 毛泽东与斯密,老子与哈耶克200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