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最新文章
- 徐汉明: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2023-03-07
- 陈友华 邵文君:技术化与专业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路径2023-02-04
- 陈一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2023-01-12
- 刘艳红: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消极刑法观之提倡2022-12-29
- 杨国荣:政治中的代表性与正当性2022-12-04
- 李建伟 王伟进:社会治理的演变规律与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2022-09-01
- 杨立华:开放治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国家治理的最宝贵经验2022-07-03
- 丁元竹:构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践、理论和政策逻辑2022-06-17
- 徐勇:以中国事实为基点的范式建构2022-05-21
- 马德坤 张正茂: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22-03-15
- 龚维斌:当前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趋势2022-02-14
- 龚维斌:深化改革开放 创新社会治理2022-02-14
- 龚维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2022-02-14
- 龚维斌:以社区为重点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2022-02-14
- 龚维斌:德国社会治理经验及其启示2022-02-14
- 曹胜亮 胡江华: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困境和路径选择2021-12-08
- 莫纪宏: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2021-12-03
- 林瑜胜: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路径2021-11-04
- 岳小国:明清时期武陵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研究2021-08-14
- 沙垚 张思宇:作为“新媒体”的农村广播:社会治理与群众路线2021-07-30
- 江必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021-06-25
- 江必新:把新时代社会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2021-06-25
- 谢健:乡镇政权与基层社会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璧山县为中心2021-06-21
-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复建20周年回顾2021-05-31
- 李友梅: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社会治理再转型2021-05-29
- 李忠夏:风险社会治理中的宪法功能转型2021-04-24
- 吴亚可:当下中国刑事立法活性化的问题、根源与理性回归2021-02-26
- 陈一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021-01-22
- 陈柏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与挑战2020-12-10
- 吴理财:全面小康社会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2020-12-09
- 伍国:从美国疫情控制看东亚社会治理2020-12-09
- 丁元竹:疫情防控对“十四五”社会治理提出的新挑战2020-11-18
- 劳东燕:个人信息保护应在社会治理框架中考量2020-11-17
- 冯仕政:中国道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2020-10-31
- 潘墨涛:“十四五”,社会治理开新局2020-10-29
- 冯仕政:中国道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2020-10-13
- 屈群苹:嵌入式治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压力的组织化解逻辑——基于浙江2020-09-30
- 陈艾:转型期藏区社会治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以甘孜藏区为例2020-09-11
- 张翼:社会发展、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十四五”社会治理需关注的重2020-08-27
- 徐浩然:提高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2020-08-26
- 江小涓:中国经济社会治理的七项重点任务2020-08-22
- 祝灵君: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研究2020-08-14
- 党国英:抛弃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幻想,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2020-07-16
- 吴心伯:论中美战略竞争2020-07-09
- 沈国明:法治是风险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2020-06-23
- 吴咏梅 玉万: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2020-04-21
- 刘超建:晚清民国乌鲁木齐地区村落类型与社会治理——以个案分析为中心2020-04-17
- 党国英:社会公正治理及其存在性逻辑2020-03-26
- 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2020-03-16
- 郁建兴: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2020-02-10
- 梁宇栋: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2020-01-01
- 瞿小敏:完善制度设计 壮大社会治理新力量2019-12-29
- 陈成文 陈静: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9-12-05
- 邱泽奇: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2019-11-15
- 林盼:“父爱主义”的延展及其机制*2019-09-19
- 季卫东:人工智能开发的理念、法律以及政策2019-09-07
- 李友梅:秩序与活力:中国社会变迁的动态平衡2019-07-09
- 张康之:论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从制度到行动2019-06-29
- 陈波 张小劲:内部激励与外部约束——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户籍制度改革2019-06-11
- 魏礼群: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新飞跃2019-04-02
- 刘成晨:微治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2019-03-14
- 刘志奇等:有限性与有效性:基层社会治理中传统乡规民约价值的扬弃与再2019-02-12
- 郭伟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双重背离现象及对其探源2019-01-22
- 王处辉 吕福龙: “治理”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样态及其特征2019-01-21
- 张文显: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思维2019-01-20
- 冯仕政 朱展仪:当代中国阶级阶层政策的转变与社会治理2019-01-08
- 汪世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枫桥经验”实证研究2018-12-08
- 张旭:反腐败视域下的“零容忍”:内涵、价值与实现2018-12-05
- 李友梅: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2018-11-29
- 门豪:总体性社会与即时性治理2018-11-25
- 张文显:“三治融合”的桐乡经验具有独立价值2018-11-08
- 韩星:寓治于教——儒家教化与社会治理2018-10-08
- 牟言波 赵宬斐:促进基层民主本土资源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融合2018-09-28
- 李培林: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值得关注的五个课题2018-09-03
- 张鹏人工智能促社会治理新发展2018-08-30
- 汪庆华:通过司法的社会治理:信访终结与寻衅滋事2018-08-22
- 汪庆华:通过司法的社会治理:信访终结与寻衅滋事2018-08-20
- 戚建刚:社会性许可权的行政法建构2018-07-20
- 泮伟江:中国社会法治化治理的基本语境——超大规模陌生人社会2018-06-12
- 刘柯:在反思“经济人”假设中重构社会治理模式2018-05-23
- 燕继荣: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2018-05-02
- 王国龙: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司法治理2018-04-22
- 张静:基层社会治理为什么失效?2018-04-14
- 燕继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2018-02-06
- 李培林:用新思想指导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2018-02-06
- 燕继荣:以“公益”化“公害”,社会治理一法则2018-01-30
- 熊光清: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思想研究2018-01-22
- 燕继荣: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2017-12-26
- 杨宜勇 黄燕芬: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新思路、新成就2017-12-04
- 李强: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7-11-26
- 党国英:城乡社会治理二元体制趋于消失2017-10-11
- 方世荣: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及战略举措2017-10-08
- 李振 鲍宗豪:大数据时代的“云治理”: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模式2017-09-21
- 郭齐勇:国学与文化软实力2017-06-29
- 刘晨:目标型治理:内涵、特点与困境2017-04-21
- 陈潭: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的创新转向2017-03-17
- 戴震 邱林川 韩孝荣: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新思考(三)2017-02-06
- 刘少杰:网络社会的时空拓展、时空矛盾与社会治理2017-01-16
- 张康之:分析社会及其治理的分工—协作体制2017-01-16
- 李友梅:我国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分析2016-10-14
- 张弥:城镇化发展与社区管理体制创新2016-10-14
- 张静: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难题2016-10-02
- 任远:探寻正确的城中村社会治理2016-09-24
- 李宇:互联网+社会治理应用探索2016-09-03
- 喻国明 马慧:关系赋权:社会资本配置的新范式2016-09-02
- 罗会军 范如国:社会制度系统的复杂“二相性”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2016-08-20
- 薛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问题、挑战与机遇2016-04-26
- 马俊达 李文静:论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实现路径2016-04-08
- 杨伟民: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2016-04-08
- 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2016-03-17
- 李强:社会治理的最终原则究竟是什么2016-03-17
- 陈家刚: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2016-03-17
- 张昱、曾浩:社会治理治什么?2016-03-17
- 奂平清:福利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2016-03-16
- 夏敏:公民参与司法的社会治理效应2016-03-16
- 何荣功: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2016-03-01
- 李向平:“信仰缺失”,还是“社会缺席”?2016-01-30
- 范和生 李三辉: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2015-12-27
- 赵孟营:从新契约到新秩序:社会治理的现代逻辑2015-12-21
- 刘少杰:面向职业群体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2015-12-12
- 成伯清:社会意象与社会治理2015-12-06
- 徐倩:包容性治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2015-12-04
- 李培林:社会变迁新态势与社会治理2015-11-30
- 潘维:社会治理危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015-10-27
- 张静:中国社会治理:演变与危机2015-10-21
- 谢晖: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2015-10-19
- 李强:社会治理的最终原则究竟是什么——五种旧观念束缚社会治理新理念2015-10-12
- 范和生 李三辉: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2015-09-22
- 郭星华 郑日强:励讼:当代中国诉讼文化的变迁2015-09-22
- 刘晨: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精英不合作与基层风险2015-09-15
- 熊万胜:新户籍制度改革与我国户籍制度的功能转型2015-07-24
- 熊光清:推进中国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2015-07-20
- 靳铁良:简论我国的社会治理问题及其治理方式创新2015-07-13
- 张静: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2015-06-17
- 宋学勤:从“办社会”到“管社会”——谈中国特色社会治理2015-05-22
- 李培林: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5-05-20
- 马金芳: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治理中的自治与法治2015-05-15
- 周晓虹: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路径2015-04-23
- 唐钧:社会治理与政社分开2015-04-21
- 付诚 王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2015-04-06
- 陈家喜 梁玉柱:地方人大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2015-04-02
- 陈朋:协商合作型信任:一种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信任图景2015-03-04
- 王道勇:从社会整合到社会合作:社会矛盾应对模式的转向2015-02-02
- 201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2015-01-18
- 张林江:传统中国的社会治理智慧2015-01-02
- 任中平 邓超: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的现实路径2014-12-24
- 袁伟时:儒学与社会治理2014-12-21
- 龚维斌: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八个特征2014-12-15
- 罗家德,孙瑜等: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2014-12-13
- 谢小芹:半正式治理及其后果2014-12-12
- 董辉:以社会治理的思路给择校热降温2014-11-22
- 郑杭生:“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对社会治理的一种社会学分析2014-11-16
- 吕嘉健:反思中国社会的公共理性问题2014-11-08
- 李秀峰 韩亚栋 崔兴硕: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标本2014-11-06
- 谢国荣:美国工业时代的社会转型与治理2014-11-03
- 卜泳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地方实践与思考2014-11-02
- 罗家德:“圈子文化”下的良性社会治理2014-10-14
- 马良灿:主体重建: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四次转型2014-09-29
- 李培林:社会治理与社会体制改革2014-09-14
- 邵光学 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2014-09-09
- 公维友 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2014-09-09
- 张康之: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变革2014-09-09
- 尹学朋:社会治理视阈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动机制探究2014-09-08
- 贾玉娇:国家与社会: 构建何种治理秩序?——基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的2014-09-07
- 孙柏瑛 蔡磊:十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路线2014-08-09
- 孔繁斌: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知识扩散2014-07-27
- 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2014-07-21
- 薛小荣: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2014-07-08
- 徐铜柱:社会治理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调适2014-06-26
- 魏礼群: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2014-06-21
- 乔耀章:论社会治理原理与原则2014-06-09
- 岳金柱: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2014-05-22
- 康伟:从“扫黄”反思社会治理2014-05-13
- 张林江:社会治理的政府之维:现状、挑战与转型2014-05-09
- 严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2014-05-02
- 王道勇:加快形成“一主多元”式社会治理结构2014-04-18
- 高健 秦龙:社会公平: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2014-04-15
- 郑必坚:对“社会治理”的一点思考2014-04-01
- 熊光清:终结暴力强征强拆的悲剧2014-03-24
- 李剑宏:社会治理与中国道路2014-03-24
-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2014-03-02
- 丁元竹:部门各自为政妨碍社会治理现代化2014-01-21
- 吉敏丽:国际贸易法制中的社会治理——与贸易链接中的人权保护问题2013-12-28
- 张康之:打破社会治理中的信息资源垄断2013-07-26
- 曲延春:从“政权经营者”到“社会治理者”——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的乡2013-07-08
- 张伟明 刘艳君:社会资本、嵌入与社会治理——来自乡村社会的调查研究2013-06-27
- 窦竹君:连坐: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制度基础2013-01-26
- 韩大元:宪法实施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2012-10-25
- 李鸿渊:志愿者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大有可为2012-09-11
- 姚凤梅:域外网络征求民意做法的社会治理启示2012-09-11
- 郑风田 郎晓娟:提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水平2012-08-01
- 蔡志强:什邡事件对社会治理成长的启示2012-07-24
- 王也扬:割裂“人”字障碍社会治理2012-07-21
- 张欢:我们所要治理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2012-07-12
- 郑风田 郎晓娟:转型期社会治理:挑战与对策2012-06-21
- 王利明: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2012-05-21
- 燕继荣:霸道、王道和民道——三种统治模式下的社会治理2012-02-16
- 欧树军:重归家庭: 福利国家的困境与社会治理新模式2012-01-14
- 高超群:利益时代的社会治理之道2011-10-27
- 赵鼎新:社会管理应“无为而治”2011-08-09
- 俞可平:营造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11-06-13
- 管荣开:以社会治理为宏旨2011-06-06
- 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2011-05-08
- 配合社会治理 知识分子应带头2011-02-22
- 殷琼:转型期传统权威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 2010-08-02
- 应星:“缩长”现象的治理基础及其危机2009-07-15
- 孔繁斌:社会治理的多中心场域构建——基于共和主义的一项理论解释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