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编辑推荐
-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2022-06-15
- 世界人权宣言2021-01-18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2012-06-11
最新文章
- 秦刚: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在联合2023-02-28
- 杨伯江:起底妄议人权者的人权记录2023-02-21
- 李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权要义2023-02-06
- 丁晓东:论“数字人权”的新型权利特征2023-02-02
- 慎海雄:构建中国人权话语 讲好中国人权故事2023-02-02
- 孙世彦:国际人权两公约的中文本:正本、清源、纠误2023-01-20
- 王理万:规划型人权发展进路: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切入点2023-01-11
- 王利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2023-01-11
- 严海良:论我国司法解释的备案审查及其制度完善2022-12-16
- 龚刃韧: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共同标准——纪念《世界人权宣言》70周年2022-12-10
- 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2022-12-05
- 王立峰:中国人权发展的历史与理念2022-12-01
- 胡晓青:论江泽民的人权思想2022-11-30
- 王利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2022-11-10
- 李洪雷:人权司法保障视野中的规范涉执行司法赔偿2022-11-10
- 刘志强 卢昇:论作为人权的居住权2022-11-04
- 莫纪宏:论民主、法治与人权三位一体的治理方式2022-10-31
- 龚刃韧:《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的产生及其意义2022-09-26
- 张吉豫:数字法理的十大基础概念与命题2022-09-09
- 王浩宇:美国人权外交中的文化霸权主义2022-09-02
- 柳华文: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要义——基于习近平关于人权系列论述的2022-08-20
- 韩大元: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2022-08-20
- 韩大元:凝聚人权共识 培育人权文化2022-08-20
- 梅扬: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与限度2022-08-12
- 美国在国内国际上实施强迫劳动的事实真相2022-08-10
- 柳华文: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人权观2022-07-30
- 柳华文:中国继续高举人权的旗帜2022-07-23
- 翟国强: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2022-07-10
- 蔡斐 王啸洋:构建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战略传播体系2022-07-10
- 宋玲:构筑全方位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2022-06-29
- 孔庆江:中国的人权理念与比较特征2022-06-21
- 高景柱:论全球正义理论的人权分析路径2022-06-19
- 柳华文:如何理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2022-06-17
- 沈永福:中国的人权愿景与发展路径2022-06-09
- 梁玉春: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事件2022-06-08
- 莫纪宏:论和平权与和谐权权能正当性的法理基础2022-06-06
- 戴菁:坚持全方位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原则立场2022-06-03
- 柳华文: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2022-06-02
- 莫纪宏: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基础及基本特2022-06-01
- 荆超:平衡国家安全与人权:欧洲人权法院适用适当性原则的分析模式及其2022-05-31
- 张永和:人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2022-05-28
- 李步云——当代中国人权学科奠基人2022-05-19
- 反人权反人性反人类——从四场战争看美国残暴本质2022-05-18
- 莫纪宏: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的核心人权理念2022-05-12
- 蒙培元:从中西传统人权观念看人与自然的关系2022-05-11
- 柳华文: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如何塑造中国的人权观?2022-05-10
- 徐显明: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2022-04-19
- 孙笑侠:汉语“人权”及其舶来后的最初三十年2022-04-08
- 常安: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与价值2022-03-29
- 刘志强:中国人权法学“三大体系”论纲2022-03-16
- 王毅: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2022-03-01
- 2021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2022-03-01
- 刘志强 林栋:“以人民为中心”人权话语体系的法理阐释2022-02-17
- 强世功:贸易与人权(下)—— 世界帝国背景下的中美竞争2022-01-09
- 强世功:贸易与人权(上)——世界帝国与“美国行为的根源”2022-01-09
- 美国人权政治化行径毁损人权善治根基2021-12-28
- 美国干涉阴云下的世界人权困局2021-12-17
- 杜宴林:人权的天赋与反天赋论面孔2021-11-02
- 胡玉鸿:天赋人权论自洽性之商榷2021-11-02
- 韩大元: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人权话语及其变迁:1921-19272021-09-23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1-09-09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2021-08-13
- 杨超越:论“人权灯塔”的倒掉2021-07-29
- 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2021-06-25
- 揭批美国五大“原罪”2021-04-16
- 人民网:三评“美式人权”2021-04-01
- 常安:解读西藏民主改革:三重视角2021-03-29
- 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2021-03-25
- 万俊人: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2021-02-02
- 徐勇:美国何以撕裂:“祖赋人权”观对美国政治的解释2021-01-11
- 赵亮亮:论市场原则与权利平等之间的矛盾2021-01-10
- 刘志强:人权概念与人权话语的关联互构2020-12-26
- 艾四林 曲伟杰:西方“人权高于主权”学说的局限及其问题2020-12-09
- 韩大元:进一步尊重和保障人权2020-11-17
- 孙萌:中国减贫事业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2020-08-27
- 胡越云:玩人权“双标”决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2020-08-10
- 徐显明:关于中国的人权道路2020-07-14
- 刘练军:人民主权理论的思想史叙事2020-07-07
- 外交部:关于涉华人权问题的各种谬论及事实真相2020-07-02
- 王黎:美国“人权”外交幕后的霸权追求2020-05-03
- 陈瑞华:应该赋予在押嫌疑人、被告人要求会见律师的权利2020-04-13
- 黄玉顺:“国权”与“人权”之纽结2020-03-25
- 金观涛:现代性的两大要素:工具理性和个人权利2020-03-20
- 肖君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人权治理2020-03-16
- 韩大元:论中国宪法上的国家安全与人权的关系2020-03-14
- 李楯:公共卫生与人权2020-02-12
- 李楯:健康权:人权法与宪政的视角2020-02-09
- 赵宏:疫情防控下个人的权利收缩与尊严保障2020-02-08
- 戴瑞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理念与贡献2020-01-06
- 张龑 :人之尊严:世俗化时代的法权基础2019-11-08
- 曼瑟·奥尔森:个人权利如何成为国家繁荣的动因2019-11-08
- 彭峰:论我国宪法中环境权的表达及其实施2019-11-05
- 俞可平:努力推进中国政治学的科学化2019-11-03
- 劳东燕: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中的法律隐忧2019-10-31
- 马长山: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2019-10-20
- 张文显:新时代人权法理的七大命题2019-10-17
- 胡潇:空间正义的唯物史观叙事2019-10-06
- 徐显明:新中国人权道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内容2019-08-14
- 陈兴良:司法的最高境界是无冤2019-08-06
- 何兆武:天赋人权与人赋人权2019-07-23
- 李勤通:中国法律中罪观念的变迁及其对当代刑法实践的影响2019-07-01
- 张文显:无数字,不人权2019-05-26
- 陈金钊:“法律解释权”行使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2019-02-12
- 韩大元:维护人的尊严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2019-01-20
- 刘国柱:当代美国“民主援助”解析2019-01-08
- 赵建文: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人权意涵及当代价值2018-12-20
- 麦克法兰:《世界人权宣言》的缔造者2018-12-09
- 常修泽:中国改革40年若干规律性问题认识2018-12-09
- 廖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权与主权内涵2018-11-23
- 何志鹏:作为软法的《世界人权宣言》的规范理性2018-11-19
- 孟庆涛:重读《世界人权宣言》2018-11-19
- 朱力宇:《世界人权宣言》是多元文化融通的范本2018-11-18
- 徐勇:实证思维通道下对“祖赋人权”命题的扩展认识2018-10-11
- 程晓霞:国际人权条约缔约国义务与实施机制2018-10-11
- 韩星:仁道——人权理论的价值基础2018-10-02
- 王利明:民法典分编编纂需重点解决的七个问题2018-09-02
- 曹茗然:卡特总统为何对威权主义盟友毫不宽容?2018-09-01
- 刘海年:试论习近平对人权理论的新发展2018-08-12
- 郝鲁怡:全球移民治理的人权方法——从碎片化到整合的艰难进程2018-07-02
- 王建学:法国的环境保护宪法化及其启示——以环境公益与环境人权的关系2018-06-25
- 于文豪:试论人权法学研究的定位、内容与方法2018-06-25
- 伍国:特朗普让美国失去了什么?2018-06-21
- 黄宇骁:论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无效力2018-06-02
- 高鸿钧: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2018-05-17
- 余军:德国基本法上的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2018-05-06
- 钱继磊:全球化:人权及其保障的陷阱2018-04-25
- 周刚志:发掘儒学的人文精神,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2018-04-17
- 陈佑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促进全球人权治理改革2018-04-16
- 高一飞 汪友海:毒品犯罪侦查中的体内采样与人权保护2018-04-09
- 徐勇:祖赋人权:源于血缘理性的本体建构原则2018-02-17
- 黄金荣:解决“黑户”问题的人权视野与法治维度2018-02-01
- 刘艳红 夏伟:法治反腐视域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新路径2018-01-26
- 韩大元: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深化依法治国进程2017-12-21
- 时延安:死刑、宪法与国家学说2017-12-13
- 刘晗:平等、移情与想象他者:普遍人权的道德情感基础2017-12-06
- 石佳友:人权与人格权的关系——从人格权法的独立成编出发2017-10-28
- 俞可平:人的尊严——一种政治学的分析2017-09-08
- 刘志强:对人权的行政保护2017-09-02
- 郑贤君:基本义务的双重性与司法审查2017-08-24
- 西耶斯:论人权和公民权2017-06-08
- 郑宁:网络人权的理论和制度2017-03-16
- 刘志强:论时空建构下两对人权范畴2017-02-12
- 刘志强:人权司法保障对新行政诉讼法完善的规制2017-02-12
-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中不能设置人格权编2017-02-10
- 刘志强:人权规范不是乌托邦2016-12-12
- 龚刃韧: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与人权条约2016-12-11
- 邱兴隆:国际人权与死刑2016-08-27
- 曲相霏: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合理便利2016-08-01
- 田飞龙:潘恩、激进人权观与左右政治话语2016-07-18
- 刘志强:中国政府人权话语表态变迁2016-05-14
- 郑贤君:作为宪法实施法的民法2016-02-13
- 陈佑武:利益与道德:人权本质的二元统一2016-01-30
- 吴飞:中国在人权领域如何回应西方的追问2016-01-14
- 邱美荣 倪世雄:文化与政治——浅析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2016-01-11
- 俞可、朱羽潇、杨薇:受教育权不应男女有别2016-01-03
- 何晶晶:气候变化的人权法维度2015-12-22
- 刘志强:论人权本原的双重属性2015-12-18
- 刘志强:论“人权法学”的定位2015-12-18
-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与法治史观2015-12-18
-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述评2015-12-18
-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及其限度2015-12-18
- 刘志强: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从处理群体性事件说起2015-12-18
- 刘志强:罗隆基:一个人权理论的构建2015-12-18
- 刘志强:论人权法中的国家义务2015-12-18
- 刘志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2015-12-18
- 童兵:伟大的目标 神圣的使命2015-12-16
- 樊崇义:论刑事检控思维2015-12-08
- 李步云: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2015-12-08
- 李步云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2015-12-08
- 秦小建:人权的公共性与革命性2015-12-08
- 张思之:在伯尔基金会颁奖仪式上的受奖演说词2015-11-12
- 刘清平:人权理念的普适性新证2015-10-30
- 刘志强:民国人权研究状况的考察2015-10-09
- 黄金荣:人权“亚洲价值观”的复活?2015-10-08
- 张晓玲: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2015-09-18
- 陶菁:人权概念的语用学分析2015-09-17
- 吴亮:网络游戏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调查措施2015-09-06
- 李君如: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全面保障人权2015-08-30
- 李君如: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形成2015-08-29
- 王利明:民法典应将保护人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08-07
- 黄玉顺: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2015-07-15
- 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的现代转向2015-07-02
- 庞金友 张霞:最弱国家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诺齐克的消极国家观探析2015-06-28
- 李慎明:关于民主与普世民主的相关思考 2015-06-12
- 刘清平:试析罗尔斯人权观的三个理论缺失2015-06-09
- 付子堂 崔燕:《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人权观念 2015-06-03
- 陈佑武 李步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2015-05-26
- 李步云 肖海军:契约精神与宪政2015-05-25
- 李步云 杨松才:论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015-05-25
- 李步云:论人权的本原2015-05-25
- 曹志:中国律师运动的逻辑2015-05-14
- 郑永流、张超、于柏华、李璐、白中林:在全球和谐中商谈法治——第242015-05-11
- 何海波:论收容教育2015-05-08
- 袁刚 袁鹏:平社论政2015-05-04
- 姚建宗:法治的人文关怀2015-04-24
- 姜明安: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2015-04-04
- 张志铭 徐媛媛:对我国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初步认识2015-04-01
- 刘志强:罗隆基与人权论战2015-03-31
- 张志铭:欧洲人权法院判例法中的表达自由2015-03-31
- 刘志强:《人权法治民主》一书编辑说明2015-03-30
- 郭道晖:不因人废言,更不可因言废人2015-03-30
- 刘志强:学术史论:罗隆基人权理论研究考察2015-03-30
- 刘志强:性别平等如何可能2015-03-30
- 刘志强:人权保障与国家义务2015-03-30
-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的阐释及其质疑2015-03-30
- 刘志强:罗隆基思想言论自由解读2015-03-30
- 刘志强:罗隆基论政之检点2015-03-30
- 刘志强:论罗隆基功用人权观2015-03-30
- 刘志强:论国家人权义务的类型及转化2015-03-30
- 郑贤君:人权的民主阐释——评许崇德教授的人权思想2015-02-24
- 罗慰年:中国的出路在于人权彻底解放2015-02-19
- 余军:正当程序:作为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2015-02-04
- 田飞龙:法治进步的意识形态密码2015-02-04
- 夏泽祥:关于法治的五个追问2015-02-03
- 夏勇:人权的推定与推行2015-02-02
- 徐显明 曲相霏:人权主体界说2015-01-28
- 徐显明:人权的体系与分类2015-01-27
- 高一飞:人权保障视野下的看守所立法建议 2015-01-20
- 姚轩鸽:为“纳税人权利”申辩2015-01-09
- 韩大元:死刑立法的宪法界限2015-01-08
- 郭道晖、李步云、江平:我们不讲谁讲2014-12-24
- 庄邦 :一盆“精心勾兑的脏水”2014-10-28
- 刘松山:人权入宪的背景、方案与文本解读2014-10-17
- 孙毅:欧洲人权法院实习报告2014-10-13
- 唐代兴:制度创新的伦理思考2014-09-24
- 陈晓平:生命伦理需要引入“独特权”2014-09-19
- 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2014-09-03
- 孔杰荣 陈玉洁:台海两岸关系中的人权议程 2014-08-27
- 徐显明:世界人权的发展与中国人权的进步2014-08-03
- 范振汝:超越西方人权论之现代双人权论及其法哲学2014-08-01
- 张维为: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2014-07-17
- 郑贤君:国会调查权:一项独立的准司法权力2014-07-07
- 李云龙: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2014-07-01
- 丁礼庭:民主和宪政不应该、不可能有先后主次之分 2014-07-01
- 韦大林:人权是人的第一权利2014-06-08
-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中“法治国家”规范的分析2014-05-23
- 廖原: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国家、社会与公民责任范围研究2014-05-05
- 姜明安:论中国特色宪政2014-05-01
- 常安:西藏民主改革——现代政治秩序建构及法理解读2014-04-26
- 郭至君:中英人权对话突然搁置 对错何在?2014-04-18
- 王建学:制宪权与人权关系探源——以西耶斯的宪法人生为主线2014-04-06
- 傅国涌:为人权被处决的张九能2014-03-16
- 梁成意:古典政治哲学视阀下的现代人权观之反思2014-03-03
- 杨陈: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2014-03-03
- 201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4-03-03
- 徐祥民: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之国家所有制说2014-02-24
- 朱锋:联合国朝鲜人权调查报告踩了谁的脚?2014-02-22
- 刘清平:关于自由人权的若干反思2014-02-16
- 柳华文:论法律作为一个整体促进人权2014-02-16
- 刘志强:重温人权之先声2014-02-04
- 孙世彦:腐败如何损害人权2014-01-26
- 侯宇:权利的困惑与无奈2014-01-12
- 吉敏丽:国际贸易法制中的社会治理——与贸易链接中的人权保护问题2013-12-28
- 郭曰君:人权本位方针及其在中国实现的宪法路径2013-12-19
- 乔新生:如何看待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2013-12-15
- 刘茂林 秦小建:论宪法权利体系及其构成2013-12-14
- 王立峰:当代西方人权批判理论述评2013-12-07
- 胡玉鸿: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弱者人权保护2013-11-28
- 周道鸾:人权保障与死刑限制2013-11-27
- 莫于川:不符合人权法治精神的劳动教养制度理当废止2013-11-18
- 秦前红:从人权立法保障走向人权司法保障2013-11-16
- 高一飞 祝继萍:丠尔本案与沉默权的确立2013-11-11
- 郭道晖:争民主争人权斗争中的朱镕基2013-11-07
- 刘清平:论正当、权益和人权的关联2013-11-02
- 秦晖:南非启示——低人权优势下的经济奇迹2013-10-19
- 陈伟:权利的交往维度——哈贝马斯法哲学语境中的权利理论2013-10-10
- 胥志义:人权高于主义 2013-09-30
- 李君如:中国梦,中国人民的人权梦2013-09-16
- 李云龙: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路径2013-09-15
- 高军:“语同音”与人权保障2013-09-15
- 黄永:刑事证据制度:从逻辑规则向程序规则的演进2013-09-04
- 叶肖华:中非双边引渡条约中的人权保障2013-08-16
- 曲相霏:实施宪法 保障人权2013-08-12
- 陈子明:罗隆基的人权思想2013-07-30
- 樊崇义 夏红:实体真实与人权保障2013-07-29
- 樊崇义: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诉讼法律监督2013-06-19
- 马贺:人权乌托邦的建构与法国大革命的降临2013-06-12
- 林育川:普遍人权的解构与中国人权模式的价值2013-06-08
- 郑永年:如何改善中国的法治与人权2013-05-05
- 郭道晖:人权六十年:从否定到回归2013-05-04
- 郑功成:让人权事业与福利制度实现良性互动持续发展2013-04-29
- 张龑:人权保护与民生建设2013-04-24
- 秦前红:从治安维稳到人权保护2013-04-08
- 张念:人权平等与女权平等的政治抗辩2013-03-26
- 杨成铭:国家人权机构对国家行政机关关系研究2013-03-11
- 李莎:写在人权边上——基于母校人权课程的开设而想说的话2013-03-11
- 秦晖:户籍制度背后是人权、财产权和公共服务的不平等2013-01-31
- 王浦劬: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2013-01-28
- 陈有西: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人权进步的必然要求2013-01-21
- 陈世和:人权的宪法保障与刑辩律师的尴尬——律师能担当起“保障人权”2013-01-08
- 陈世和:新刑诉法的人权保障与律师的尴尬2013-01-08
- 落实宪法保障人权:检察机关的天然使命2013-01-07
- 刘茂林 秦小建:人权的共同体观念与宪法内在义务的证成 ——宪法如何2012-12-20
- 郭于华:普通人的权利与历史述说2012-12-13
- 周濂:后形而上学视阈下的西方权利理论2012-11-18
- 韦大林:人权使人向失落了的自我回归2012-11-04
- 马跃中: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2012-11-02
- 冀祥德:论新《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2012-10-26
- 刘波:人权发展与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2012-10-24
- 张维为:也谈人权2012-10-15
- 杨宇冠:《刑事诉讼法》修改凸显人权保障2012-10-09
- 张景玥 张斌峰:试论维稳创新管理中的人权保障——以暴力强拆屡禁不止2012-09-20
- 徐贲:为弱者讲述的人权历史2012-09-03
- 马岭:生存权的广义与狭义[1]2012-08-28
- 徐贲:普遍人权的四个价值支柱2012-08-22
- 陈卫东: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惩“恶”也要扬“善”求“美”2012-08-09
- 秦晖:全球化下的市场民主新冲突2012-07-30
- 郝永平 黄相怀:正确认识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本真面目2012-07-25
- 孟立联:妇女、生育与人权2012-07-22
- 郭春镇:论反司法审查观的“民主解药”2012-07-19
- 马岭:宪法权利的主体2012-07-17
- 郑酋午:人权与中华仁政 2012-06-30
- 徐爽:以权利制约权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基本权利立法实践的发展2012-06-26
- 曲相霏:百年宪政进程中的人权——从“人权”语词的使用说起2012-06-24
- 王学辉:促进人权事业需要更好地监督公权 2012-06-21
- 郭纪:究竟谁在践踏人权?——世界人权领域道义辨析2012-06-16
- 张晶:囚犯的主体地位和我国法律对于囚犯人权的保障2012-06-01
- 何志鹏 崔悦:国际人权监督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审视2012-05-31
- 侯惠勤 辛向阳 金民卿: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背后2012-05-29
- 章传家 颜旭 常培育:认清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实质2012-05-29
- 人民日报: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祸害人类社会2012-05-25
- 胥志义:人权保障是改革的突破口2012-05-23
- 冯祥武:论刑事法律援助的具体对象——以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为中心2012-05-23
- 柳华文:软法与人权和社会建设2012-05-23
- 李君如:中国的文化变革与人权事业的进步2012-05-23
- 岳悍惟:论司法权与人权保障2012-05-23
- 盛红生:论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的影响2012-05-17
- 郑未媚:奏响人权保障的协奏曲——怎么看被害人权利保障2012-05-17
- 石之瑜:如何化解人权变成外交冲突?2012-05-15
- 樊崇义:人权保障原则得到充分具体体现2012-05-12
- 刘云枫:人权和主权,到底是什么关系?2012-05-11
- 张薇薇:“人权条款”:宪法未列举权利的“安身之所”2012-05-09
- 李玉萍:人权事业的又一次飞跃——怎么看“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2012-04-24
- 齐延平 于文豪:中国人权法学研究的多学科实践面向2012-04-24
- 杰克唐纳利:人权的性质2012-04-10
-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2012-04-10
- 陈光中 刘林呐: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仅是一项基本原则2012-03-20
- 纪荣荣:试析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2012-03-16
- 王敏远:刑诉法修改与人权法律化2012-03-15
- 童之伟: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对刑诉法的共同要求2012-03-01
- 韩大元:建议将“保护人民”改为“保障人权”2012-02-20
- 习近平: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讲话全文)2012-02-16
- 莫纪宏:论人权的非道德性2012-02-13
- 周濂:托马斯·博格和他的现实主义乌托邦2012-02-07
- 刘杰:政治化人权逻辑否定不了中国人权进步2012-01-29
- 龚向和 刘耀辉:基本权利国家义务是宪政的产物2012-01-17
- 毛俊响:国际人权条约人身自由权中的限制性规定研究2012-01-14
- 周刚志:部门法规范冲突的宪法调适2012-01-11
- 赵秉志: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合理结合2012-01-05
- 黎尔平:人权及中国人权模式2011-12-20
- 潘基文:2011年人权日致辞2011-12-11
- 董正华:百年中国“人权”观念的嬗变2011-12-09
- 贾立安:人本主义是中国特色的人权2011-12-09
- 刘学伟:“天赋人权”2.02011-12-08
- 木然:人权应该视为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12-08
- 秦前红:个人权利与民主的悖论2011-11-23
- 秦前红:人权“入宪”的意义与挑战2011-11-22
- 胥志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一定正确?2011-11-14
- 秦前红 叶海波:论立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地位——基于“法律保留”的视角2011-11-13
- 沈宗灵:专政与人权2011-11-09
-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评析2011-11-01
- 张辉:全部人权是为每一个人的2011-10-10
- 宋世杰 彭海青:人权保障的价值选择——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应然之路2011-10-10
-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民主、人权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011-09-21
- 陈兴良:劳动教养: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之分析2011-07-21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1-2010年)评估报告2011-07-14
- 张翔:爱与公正:人权道德基础初探2011-05-27
- 李楯:做实宪法,保障人权2011-04-13
- 陈行之:关于人权与主权的通俗想象2011-04-11
- 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1-04-11
- 郭道晖:新中国人权六十年2011-04-07
- 张龑:论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2011-03-03
- 肖金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观念制度变化与权利体系完善2011-02-16
- 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作之民 (4)2010-12-28
- 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作之民(3)2010-12-25
- 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作之民(2)2010-12-25
- 费孝通:民主、宪法、人权——作之民(1)2010-12-25
- 王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目共睹2010-10-20
- 郭道晖: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2010-10-01
- 郭道晖:论作为人权和公民权的表达权2010-10-01
- 郭道晖:从人权禁区到人权入宪2010-09-28
- 任丑:作为普遍性道德权利的人权2010-09-17
- 韩大元:美浓部达吉立宪主义思想研究2010-09-10
- 林峰 王书成:中国劳动教养之流变、困境与出路2010-08-16
- 鄢烈山:“抓对了”便该如此对待吗?2010-08-06
- 肖雪慧:遏止公权行使无底线的危险倾向2010-07-26
- 杨奎松:平等与人权的悖论2010-06-22
- 王毅:为什么宪政对人权和财产权的保障是现代经济制度的基础2010-06-17
-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2010-06-12
- 杨光:法国《人权宣言》的缺陷及其与美国《权利法案》2010-06-11
- 方绍伟:秦晖与骗人的“坏政府日子好过论”2010-05-11
- 陈兴良:论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关系2010-04-25
- 韩大元:亚洲文化多样性与人权发展2010-04-15
- 徐贲:秩序和道义:哈贝玛斯的国际人权观2010-02-05
- 曲相霏: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权原理主要学说回顾2009-09-15
- 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的终结”六论2009-09-15
- 邢悦:从文化视角解读美国的人权外交2009-07-21
- 卢建平:张彭春和《世界人权宣言》2009-06-30
- 陈敏昭:尊重人权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2009-06-17
- 卢建平:国际人权公约视角下的中国刑法改革建议2009-06-04
- 鄢烈山:大清朝的人权报告2009-06-04
- 张华:欧洲联盟对外人权政策的法律分析2009-05-21
- 杨光:法国《人权宣言》的缺陷2009-05-13
- 韩水法:民主的概念2009-05-11
- 江平:律师是人权卫士2009-05-05
- 王容芬:黄苗子和一代中国文化人的人权2009-04-21
- 蔡定剑:是结束滥行拘留逮捕的时候了2009-04-20
- 张允若:纸上的“人权行动”2009-04-16
- 李剑宏:人权落实的首要前提是限制各级政府的权力2009-04-16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全文)2009-04-14
- 任仲平:世界人权史上的光辉篇章——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之2009-03-26
- 昂山素姬:恐惧、自由、人权与缅甸 2009-03-12
- 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09-02-27
- 秦晖:再论“低人权优势”:兼答相关批评2009-02-13
- 高一飞:不能简化的权利——评刑事简易程序中的国际人权标准2009-01-14
- 杨际开:社会信任和尊重人权2009-01-06
- 高一飞:尊重人权普遍性才能建设和谐世界2009-01-05
- 蔡定剑:21世纪的中国:法治人权、自我认同和国际责任2009-01-03
- 秦晖:南非经济发展中的‘低人权优势’2009-01-03
- 张志扬:政治哲学中的“人权与主权”2008-12-21
- 赵汀阳:关于赵汀阳先生人权理论的评论2008-12-17
- 秦晖:南非:中国的前车之鉴2008-12-16
- 武戈:面对《世界人权宣言》,反“普”勇士们有何话可说?2008-12-11
- 滕彪:人权:从理念到制度——纪念《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2008-12-11
- 崔之元:摆脱“亚洲价值”vs“西方价值”的思维方式——对人权问题的2008-12-10
- 高一飞: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辩护”走向“行动”2008-11-20
- 刘俊祥 杨志红:以人为本与宪政文明建设2008-11-19
- 高一飞:司法独立是基本人权而不是法官特权2008-11-13
- 朱毓朝:“人权外交”的是是非非2008-11-10
- 施卫江:文明冲突中的中西人权论战2008-08-20
- 张弛 叶自成: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2008-08-05
- 阙光联:百步笑五十步?——读高默波先生人权说有感2008-07-10
- 陈伟:洛杉矶暴乱内幕与中美人权外交2008-07-03
- 商德文:关于两种人权观的对立、冲撞和归宿2008-05-16
- 李君如:冷战思维抹杀不了中国人权事业上的成就2008-04-21
- 崔之元:民族自决权,人权与主权2008-03-25
- 杜光:从人权保障看宪法的两面性2008-02-05
- 高一飞:侮蔑人权的野蛮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2008-01-10
- 张思之:人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面子2008-01-03
- 邵建:人权的障碍在哪里?2007-12-06
- 陶庆:宪政起点:宪法财产权与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宪政维度2007-11-08
- 秦强:人权视野中的罪犯权利保护*2007-06-22
- 温静芳:关于人权的探究2007-06-11
- 沈宗灵:二战后西方人权学说的演变2007-05-30
- 肖雪慧:关于人权的几个理论问题2007-05-09
- 赵汀阳:预付人权:一种非西方的普遍人权理论[1]2007-02-26
- 高一飞:国际人权规则对待性交易的立场2007-01-12
- 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2007-01-04
- 徐显明:人权观念在中国的百年历程2006-12-10
- 鄢烈山:坏人的基本人权也要保护2006-07-06
- 杜光:也要学会打“人权牌”2006-06-22
- 甘超英:中国官方人权发展二十年——中国人权观研究2006-05-13
- 大卫·米勒: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人权2005-12-20
- 韩大元:国家人权保护义务与国家人权机构的功能2005-11-29
- 林来梵 季彦敏: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2005-09-02
- 狄马:天赋人权与人赋人权2005-07-20
- 查尔斯·泰勒 刘擎:关于人权非强制性共识的条件2005-07-12
- 彭庆军:个人权利与集体意志:洛克与卢梭社会契约理论之比较2005-06-19
- 高一飞:侵犯人权,必生冤案2005-06-17
- 杜光:人权入宪的随想2005-06-06
- 刘军宁“自我的生存个人的发展2005-05-18
- 刘军宁:人权的普遍性及其反调2005-05-17
- 刘军宁:个人权利的优先性2005-05-17
- 昂山素姬:人权与缅甸2005-03-25
- 陈奉孝:陈显:草芥一样的人物2005-03-23
- 夏勇:中国为人权许诺2005-03-15
- 杜钢建:胡适的人权思想2005-03-15
- 从相关立法看中国人权保障的法律框架2005-02-23
- 张英洪:警察暴力与人权保障2003-11-13
- 王福春:邓小平人权思想初探200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