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代表作包括:《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理论和实践》、《知识和人类旨趣》、《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合法性危机》、《文化与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沟通与社会进化》、《沟通行动理论》、《真理与论证》、《包容他者》、《事实与价值》、《认识与兴趣》、《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交往行为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后形而上学思想》等。
最新文章
- 杨帆: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2023-02-21
- 王彦龙 杜世洪:哈贝马斯论证思想研究2021-12-07
- 徐步华: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的深层困境2021-12-06
- 刘永谋:哈贝马斯:舆论已被权力操控2021-10-31
- 高鸿钧: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2021-06-27
- 夏巍: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二元阐释及其缺陷2020-10-21
- 王凤才:哈贝马斯视域中的社会哲学2020-09-11
- 李佃来:哈贝马斯对当代政治哲学的贡献2020-08-19
- 刘练军:人民主权理论的思想史叙事2020-07-07
- 邓安庆:“后习俗伦理”与“普遍正义原则”[1]2019-07-01
- 曹卫东:我和哈贝马斯的思想之缘2019-06-18
- 许纪霖:近距离看哈贝马斯2018-09-02
- 高鸿钧: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2018-05-17
- 高鸿钧: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18-05-13
- 弗兰克·L·米歇尔曼:道德、认同与宪法爱国主义2018-01-27
- 哈贝马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2016-04-12
- 哈贝马斯: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2016-03-30
- 王凤才:“法兰克福学派”四代群体剖析(上)2016-01-23
- 周穗明: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的结合2016-01-21
- 刘擎:哈贝马斯与现代性的思想史2015-10-12
- 鲁楠:卢曼的生前与身后2015-05-19
- 谢立中:哈贝马斯的“沟通有效性理论”:前提或限制2015-03-17
- 姚大志:何谓正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2015-01-11
- 哈贝马斯:欧洲一体化:世上再无丘吉尔2014-11-18
- 黄玉顺:前主体性对话:对话与人的解放问题2014-10-03
- 袁东:哈贝马斯眼中的当代社会病症2014-09-12
- 张志扬:警惕“哈贝马斯”2014-09-07
- 陈伟:权利的交往维度——哈贝马斯法哲学语境中的权利理论2013-10-10
- 陈弘毅:从哈贝马斯的哲学看现代性与现代法治2013-08-31
- 童世骏:正义基础上的团结、妥协和宽容——哈贝马斯视野中的“和而不同2013-04-14
- 郭彦森:网络公共领域研究中的“哈贝马斯依赖”现象评析2012-12-25
- 孙国东:中国问题与西学思想史研究2012-10-16
- 童世骏:“学习”与“批判”——为哈贝马斯八十寿辰而写2012-08-07
- 刘晨:社会场所中的行动理性2012-04-02
- 高鸿钧: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2012-03-20
- 哈贝马斯,最后一个欧洲人:一位哲学家拯救欧盟的使命2011-11-29
- 金陵:从“工具理性批判”到“功能理性批判”2011-08-29
- 童世骏:“后世俗”社会的批判理论2011-07-31
- 丁礼庭:也谈哈贝马斯和罗尔斯及桑德尔和传统自由主义的分歧2011-06-01
- 夏巍: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存在论视域2011-05-27
- 李佃来: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点2011-05-27
- 彼得·戈登:从零时奋起2011-04-11
- 哈贝马斯:论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和金融体系破产之后的世界秩序2011-03-14
- 童世骏: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2010-08-18
- 孙国东:基于合道德性的合法性——从康德到哈贝马斯2010-07-20
- 斯图亚特杰弗里斯: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挑战和代价——尤尔根哈贝马斯采访2010-06-13
- 哈贝马斯:论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2010-04-18
- 哈贝马斯: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2010-04-17
- 姚大志: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2010-04-10
- 夏巍:哈贝马斯对社会权力的二元诠释2010-03-20
- 张汝伦:评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政治的思考2010-03-18
- 陈弘毅:从哈贝马斯的哲学看现代性与现代法治2010-03-18
- 哈贝马斯: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2010-03-06
- 哈贝马斯:从康德到黑格尔:罗伯特·布兰顿的语用学语言哲学2010-03-06
- 曹卫东: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2010-02-09
- 徐贲:秩序和道义:哈贝玛斯的国际人权观2010-02-05
- 曹卫东:德国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与启发2009-09-15
- 杨礼银:论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公民不服从”理论2009-09-12
- 华炳啸:现代性重建中的交往理性与民主——走向新现代主义的哈贝马斯思2009-09-09
- 徐贲:战后德国宪政与民主政治文化——哈贝马斯的宪政观2009-07-07
- 吴兴明:美学如何成为一种社会批判?2009-05-06
- 魏光莒:系统理性与沟通理性:由哈贝马斯看现代文明与传播2009-04-08
- 陶东风:大众传播与新公共性的建构2009-02-25
- 哈贝马斯:道德认知内涵的谱系学考察(二)2008-12-09
- 哈贝马斯:道德认知内涵的谱系学考察(一)2008-12-05
- 哈贝马斯:欧盟车轮停止转动2008-09-12
-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2008-08-26
- 哈贝马斯: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2007-08-24
- 哈贝马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2007-08-23
- 哈贝马斯:工具理性批判2007-08-23
- 哈贝马斯: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2007-08-23
- 哈贝马斯:超越民族国家?——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问题2007-08-21
- 哈贝马斯:信仰与知识2007-08-17
- 哈贝马斯:生产力与交往——答克吕格问2007-08-17
- 曹卫东:学术造反与制度紧张——关于霍克海默与哈贝马斯之间的冲突2007-05-08
-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2006-12-21
- 哈贝马斯:再论理论与实践--访华演讲录2006-11-24
- 刘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哈贝马斯的思想史视野2006-11-08
- 哈贝马斯:兽性与人性——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2006-08-15
- 哈贝马斯:欧洲的民族国家——关于主权和公民资格的过去与未来2006-06-02
- 哈贝马斯:不必要的妥协——评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2005-07-11
-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2005-05-18
- 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2004-05-28
- 哈贝马斯: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关于协商政治的概念(二)2001-04-20
- 哈贝马斯: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关于协商政治的概念(一)2001-04-20
- 钟健夫:哈贝马斯与避孕套大中小号200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