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最新文章
- 朱云汉:中共为什么高规格纪念孙中山2023-03-01
- 俞祖华: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的国际视野2022-10-15
- 侯中军: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的第三种解释2022-08-10
- 励轩:想象的符号:中文语境中的美利坚民族及其演变*2022-07-05
- 杨天石:革命、改良两派的合作与破裂2022-01-04
- 杨天石:交结日本朝野2021-11-01
- 杨天石:伦敦被囚与《伦敦蒙难记》的写作2021-11-01
- 杨天石:对清廷的最初一击——广州起义2021-11-01
- 杨天石:“振兴中华”伟大口号的提出2021-10-26
- 杨天石:体制内改革的试探——上书李鸿章 2021-10-26
- 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2021-10-12
- 程广云:革命与建国:孙中山的政治哲学2021-10-11
- 桑兵:转向孙中山:共和先驱易位2021-05-14
- 程广云:孙中山的道统论与知难行易说2021-04-20
- 周月峰:错位的“战场”: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2021-02-14
- 唐德鑫:孙中山东京行迹考2020-12-09
- 胡传胜:全球化进程中20世纪早期亚洲改革的成因与后果2020-11-25
- 杨卫华:孙中山政治形象的建构: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基督徒比较2020-09-09
- 蔡双全: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异同析论2020-09-07
- 周阳山:国家结构与政府体制——孙中山、胡佛与福山观点的比较分析2020-08-05
- 邹小站:田桐《革命之首领》文本探源2019-11-18
- 陈喆 丁妍:党派纷争与1916年孙中山的革命债务偿还问题2019-11-14
- 杨天石: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2019-11-14
- 桑兵: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2019-06-29
- 桑兵:孙中山研究笔谈2019-06-23
- 桑兵:孙中山研究亟需注意版本问题2019-06-20
- 张海鹏: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2019-04-28
- 桑兵:政权鼎革与法统承继2019-04-04
- 桑兵:如何让孙中山研究从“险学”到“显学”?2019-04-01
- 王奇生:中华革命党时期党人歧见与孙中山党国方略的转折2018-12-23
- 章永乐:探寻中华民族自觉兴起之历程2018-10-24
- 韩星:关于中国道统的讨论2018-09-29
- 叶斌:孙中山与天命论2018-05-21
- 桑兵:民元孙中山北上与逊清皇室的交往2018-05-21
- 赵立彬:民国初年孙中山对名誉事件的反应2018-05-21
- 黄兴涛:民国时期“中华国族”概念的运用、入宪讨论及典型阐说2018-04-20
- 聂作平:孙中山的朋友圈2018-03-11
- 颜德如:孙中山贤能政治观之反思2018-01-09
- 马勇: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的一个解释2017-12-11
- 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2017-08-15
- 盛邦和: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演讲及对日本“大亚细亚主义”的批判2017-07-20
- 魏文享:孙中山“国父”形象在台湾的历史形塑与记忆解构2017-06-24
- 严泉: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理论透视与历史实践2017-05-11
- 龙应台:孙中山这个人2016-11-18
-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1-14
- 孙中山和中国近代政治哲学国际研讨会召开2016-11-08
- 王三义:评说历史人物应超越功利——从凯末尔与孙中山的“成”“败”谈2016-10-27
- 王杰:论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2016-08-28
- 颜德如:清末民初中国人口“四万万”说之考察:以孙中山为中心2016-06-11
- 马勇:孙中山的王道主义逻辑2016-05-02
- 刘山鹰: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2016-03-27
- 王鹏辉:孙中山的边疆革命与国家建设方略辨析2015-12-23
- 马勇: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排满革命?2015-12-21
- 颜德如:孙中山对革命建国受挫的原因之反省2015-12-10
- 颜德如:孙中山“一片散沙”说析论2014-12-08
- 颜德如 吴志辉:孙中山《民权初步》若干问题之检讨2014-12-08
-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2014-12-05
- 许知远:横滨往事(一)2014-09-14
- 许知远:从孙中山到邓小平2014-09-12
- 颜德如 贾磊:重议孙中山民权观2014-08-20
- 颜德如:“同心协力”:孙中山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考2014-08-20
- 蔡双全:重评孙中山、黄兴组建中华革命党之分歧2014-07-30
-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2014-04-17
- 李贵连:从法治到党治:孙中山的思想转变2013-12-15
- 孙中山北伐受阻“潜师回粤”历史情境因素考辨2013-11-27
- 叶曙明:1922年的陈炯明与孙中山2013-11-20
- 朱正: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事2013-09-11
- 杨天石:孙中山——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2013-07-08
- 杨奎松: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2013-06-17
- 楚梦:“五权”与“三权”——孙中山与宋教仁的宪政观2013-03-21
- 黎建军:从同盟会到国民党——革命党失败的历史转型2013-03-21
- 李杨:孙中山“联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2013-03-06
- 刘国民:为孙中山先生正名兼驳斥李军海的谬论2013-01-15
- 龙应台演讲“1912”全文2012-11-28
- 杨奎松:孙中山到底爱国不爱国——兼评李吉奎《孙中山与日本》与俞辛焞2012-11-25
- 欧阳军喜:记忆与历史: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及其影响2012-09-23
- 袁刚:三民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2012-09-19
- 杨天石: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2012-05-08
- 刘柠:梅屋庄吉——孙中山的“幕后金主”?2012-05-07
- 刘继兴:孙中山博士学位真相:以讹传讹将医生误译博士2012-04-10
- 郑琼现:军政之治与宪政之病 ——对孙中山宪政程序设计的反思2012-04-08
- 项焱:美国地方自治实践对孙中山之影响及其限度2012-02-18
- 高瑞泉: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2012-01-07
- 应克复:“新三民主义”是一种讹传2011-12-12
- 贺照田:为何出现两个孙中山?2011-12-07
- 伍立杨:海纳百川的人格魅力 2011-10-12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2011-10-11
- 欧阳哲生: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2011-10-08
- 杨奎松: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2011-08-26
- 陈平原:民族自信与文艺复兴2011-06-26
- 尚明轩:如何评价孙中山先生2011-06-17
- 张爱军:论孙中山自由民主观的悖谬2011-06-07
- 陈蕴茜:谒陵仪式与民国政治文化2011-01-09
- 马敏:论孙中山的现代国家建设思想2010-07-10
- 傅国涌:孙中山“革命不忘读书”2010-05-26
- 孙翱翔: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逻辑2009-09-03
- 汪丁丁:需要重温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念2009-09-03
- 程美东: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2009-04-14
- 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2009-03-18
- 王立宗:从孙中山的“私心”说开去2009-03-06
- 莫世祥:党国政制的肇基2009-02-23
- 杨德山: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2009-02-23
- 罗福惠:孙中山先生怎样对待“黄祸”论?2008-09-22
- 鄢烈山:孙中山是韩人后裔又何妨?2008-08-04
- 郭世佑:平凡的铺垫——第八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2007-12-28
- 戴煌:有感于孙中山不让喊“万岁”2007-12-06
- 傅国涌:孙中山,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2007-10-31
- 傅国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历史性遗憾2006-12-03
- 陈强: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2006-08-09
- 陈蕴茜:时间、仪式维度中的“总理纪念周”200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