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相关专题:女权主义 ]
最新文章
- 陈雪 张畅:并非“自由的火炬”——20世纪美国女性卷烟消费话语与女2022-07-04
- 李英桃: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致力建立平等公正的共同体2022-03-17
- 张雨菲 张勇:“她”时代新声: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2022-02-13
- 任剑涛:反抗扼杀:重张男性气概2021-04-25
- 苏力:从“黄碟案”透视当代中国法理的谱系及其缺陷2019-05-21
- 赵思奇: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构2019-01-21
- 哈拉维:赛博格宣言:二十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2018-08-26
- 戴锦华:我为什么会变成女性主义者2016-04-19
- 陆品妃:认识女性主义2016-04-19
- 方环非、施月红: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批判与困境2016-04-19
- 戴锦华、午荷:化解花木兰式文化困境2016-04-19
- 钱建状:女性主义、隐喻与心理分析2015-11-28
- 郝青松:从艺术看当代女性的出走与独立2015-10-10
- 张红萍:我为什么批驳蒋庆的性别言论2015-09-17
- 戴锦华:我为什么会变成女性主义者2015-06-18
- 李伟民: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与女性主义视角2015-04-01
- 李银河:论女性的就业权利与就业机会2015-01-30
- 戴锦华、王炎:昨日之岛——电影·学术与我2014-12-22
- 吕频:国际视角看中国妇女人权——正视问题及其解决2014-11-14
- 李心沫: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与实践评述2014-11-11
- 崔应令:乡村女性怎样诠释自我?2014-11-06
- 羽良 :西美尔的女性主义2014-10-01
- 马姝: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13-04-28
- 刘禾 王政 高彦颐:从《女界钟》到“男界钟”:男性主体、国族主义与2012-11-05
- 钟雪萍:如何激活中国左翼思想的历史资源?2012-11-02
- 倪湛舸:新文学、国族构建与性别差异2012-06-08
- 马姝:论强奸罪应当废除——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立场的一种观点2012-04-13
- 程广云:女性就是自然2010-08-24
- 戴冠青: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进程2010-05-13
- 姜琳:胸罩与身体的权利政治学2010-04-21
- 刘剑梅:一位男性的“女性主义者”2008-11-05
- 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2007-09-21
- 吴小英:女性主义的知识范式2006-07-19
- 崔卫平:我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观点和不重要的立场200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