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 」,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是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为主,结合《齐论》编成,共20篇,约1万2千字。
最新文章
- 刘剑:论“以直报怨”非“对等复仇”——兼与张明辉老师商榷2022-07-06
- 黄朴民:也谈《论语》的体系与读法2022-05-27
- 蒙培元:怎样解读《论语》 ——从《乡党》篇末章注解说起2022-05-22
- 祝晓风:《论语》中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精神2022-03-22
- 何中华:柔性智慧:中国文化的主线——以《论语》为中心考察2022-03-11
- 张明辉:“以直报怨”辨正2022-03-11
- 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2022-03-11
- 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2022-03-08
- 陈峰:《孟子》《荀子》引《论语》考论2022-02-19
- 胡亚军:《论语》中的诚信观2022-01-17
- 韩星:以《论语》为主探讨儒家德行与学问的关系2022-01-09
- 吴尚之:《论语》中的读书观2022-01-02
- 李细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四种歧解辨正2021-11-21
- 王晓阳:《论语》中的仁德观2021-11-05
- 陈来:略论《论语》的传承与训解2021-10-28
- 王昌乐:从《论语》看孔子与《易》之关系2021-08-04
- 吴天明:《论语》孔学关系考论2021-08-04
- 钱穆:读《论语》的最高境界2021-07-07
- 杨伯峻:我和《论语译注》《孟子译注》2021-06-27
- 何中华:从《论语》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柔性智慧2021-05-12
- 陈来:《论语》为什么以“学而时习之”开篇2020-12-01
- 韩星:儒家学问之道——以《论语》为主的讨论2020-09-23
- 练亚坤:“愚民”与“不可使知”之间——论清末民初学人对“民可使由之2020-07-21
- 黄朴民:为“仁”之进路——《论语·雍也》旁通2019-10-18
- 黄朴民:仁本的精髓——《论语·里仁》浅解2019-10-11
- 黄朴民:政治蓝图的构思——《论语·季氏》篇释义2019-09-08
- 徐向阳:身心与本体:《论语》作为儒经乐教论的格义考察2019-08-16
- 刘伟:孔子弟子与先秦时期《论语》编纂探微2019-06-23
- 王传龙:孔子“民可使由之”句的二十二种训释2019-03-05
- 魏敦友:《论语》的两种读法2019-03-02
- 刘增光:孔子的心学与史学2019-02-07
- 许宁:马一浮对《论语》的现代诠释2018-12-23
- 郭园兰:从《论语》“克己”诠释看朱熹学术内倾特征2018-11-06
- 石佳音:《论语》我读 2018-10-04
- 韩星:《论语》的为政之道2018-10-01
- 黄朴民:兼济与独善的彷徨——解《论语·微子》2018-04-20
- 陈文新:孔子说的“女子与小人”特指“人主”所宠幸的身边人2018-03-20
- 王元化:谈《论语》八篇2018-03-07
- 黄朴民:礼之大体:我读《论语·八佾》2017-08-05
- 黄朴民:起点与宗旨:《论语·学而》的逻辑2017-07-22
- 黄朴民:内圣外王之道:《论语·尧曰》的境界2017-07-01
- 黄朴民:君子的气象——读《论语·泰伯》心得2017-05-25
- 黄朴民:教育的境界:《论语·述而》阐释2017-05-21
- 肖从礼 赵兰香:金关汉简“孔子知道之易”为《齐论知道》佚文蠡测2016-09-11
- 李以建:再评杨义老子庄子论语还原2016-07-04
- 王俊才:“为政以德”与“为国以礼”2016-06-12
- 万昌华:再论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共和国特质——从《论语》等书所记史实2016-02-29
- 陈学勇:老舍、郁达夫与论语派2015-10-11
- 马文增:《论语》五章新说2015-06-03
- 王学泰: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2015-04-10
- 王学泰:探源溯流说《论语》2015-04-10
- 陈寅恪:杨树达论语疏证序2015-03-02
- 李幼蒸:论“重读”《论语》的必要性2015-01-17
- 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2014-11-14
- 陈少明:经典的平实与深奥——以《论语》为例2014-10-08
- 郭齐勇 肖时钧:也谈《论语》“父子互隐”章——兼与廖名春先生商榷2014-09-24
- 杨晓刚:“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释义2012-09-26
- 陈赟:“学而时习之”与《论语》的开端2012-09-13
- 特别推荐David R. Schiller最新《论语》英译本2012-09-10
- 张秋冬:《论语》树上的苹果2012-05-04
- 张林杰:对“君子不器”之解读2012-03-14
- 储成仿:《论语》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2012-01-31
- 黄健:阅读《论语》札记二则2011-12-11
- 狄百瑞: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2011-12-09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六)2011-10-31
- 郭世佑:《大学语文》第一单元第一篇《论语先进》导读2011-04-06
- 朱维铮:于丹根本不知《论语》为何物2009-09-20
- 陈少明:《思史之间——〈论语〉的观念史释读》序2009-09-03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五)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四)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三)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二)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一)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十)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九)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八)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七)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六)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五)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四)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三)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二)2009-04-27
- 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一)2009-04-27
- 王岳川:孔子“仁”学思想的意义2009-04-09
- 张祥龙:境域中的“无限”——《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析读2009-02-05
- 陈少明: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2008-09-25
-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2008-09-25
- 秋风:反经典的经典解读标本2008-06-03
- 周运中:薛涌:读过《论语》吗?——驳薛涌《学而时习之》序二2008-02-04
- 陈壁生:《论语》诠释传统中的时代张力——以《论语》中的“事君”及其2007-11-11
- 贝淡宁:《论语》的去政治化:于丹《‘论语’心得》简评2007-08-05
- 陈少明:君子与政治:对《论语述而》“夫子为卫君”章的解读2007-05-27
-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自序2007-04-15